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精选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有详细答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联考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3.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B.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D.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4.《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C.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D.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5.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A.监察机构庞大臃肿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6.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史实结论........A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C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7.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这反映了当时()A.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愤慨B.崇洋媚外遭到社会鄙视C.新旧思想的冲突此起彼伏D.西学传播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8.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B.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D.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10.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A.美国独立战争B.俄国十月革命C.中国辛亥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12.“国民政府坚持谈判的先决条件,终于迫使英国从上海撤军。2月19日,双方签定了《关于汉口英租界之协定》。根据协定,租界工部局于3月11日解散,由国民政府3月15日正式接收英租界。”这一事件发生在()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期间C.五四运动期间D.抗战相持阶段1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B.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D.是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14.《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中写道:“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下列事件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有()A.建国初“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D.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15.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票面采用汉、蒙、藏、维、壮五种民族文字。透过人民币票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①民族平等原则②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③民族区域自治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③16.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中国、印度、缅甸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能处理国家间的一切关系B.把国家的主权放在第一位C.具有开放性和强大生命力D.以国家平等为根本出发点17.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D.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8.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A.结伴而不结盟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缔结同盟关系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A.精英政治B.代议制民主C.直接民主D.贵族政治20.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B.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C.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D.雅典民主程序上的不足21.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22.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家庭祈祷的顺序依次是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和帮厨等,仆人们都是面对墙壁跪着祈祷。宗教仪式是按乡绅、农场主、商人、店主、工匠、农业工人的先后顺序安排。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社会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D.物质财富影响社会地位23.面对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适时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俾斯麦政府的做法客观上()A.体现“鞭子加糖果”的两手政策B.阻断了德国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C.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D.巩固了德国容克地主阶级的统治24.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D.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25.图9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26.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A.英、法、德B.英、美、德C.法、美、德D.英、法、美27.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C.巴黎公社起义D.28.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④29.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30.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国家之间对抗激烈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3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
本文标题:精选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有详细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6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