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某滑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secret
目录1主要的施工技术方法1.1测量工程1.2抗滑桩工程1.3挡土墙工程1.4截、排水工程1.5盲沟排水工程2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2.1材料采购要求2.2拟投入本工程的材料计划2.3拟投入本工程的水、电用量计划3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3.1拟投入本工程的机械设备计划3.2施工机械设备进、退场计划4劳动力安排计划4.1总体按排原则4.2项目管理人员计划4.3劳动力按排计划5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5.1质量目标5.2质量保证机构、职责、过程与程序管理5.3质量保证措施5.4质量奖罚办法5.5工程质量承诺5.6工程保修承诺6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6.1安全施工目标6.2安全施工保证体系6.3安全施工管理6.4安全职责6.5安全施工保障措施6.6安全生产奖罚措施6.7安全承诺7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7.1工期保证措施7.2工期奖罚办法7.3工期承诺8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8.1文明施工目标8.2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8.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8.4文明施工奖罚办法8.5文明施工承诺9环境保护技术组织措施9.1场地污水排放9.2防尘措施9.3弃土处理9.4施工降噪9.5遵守其它环保措施9.6环境保护奖罚办法9.7环境保护承诺10工程施工预警与应急抢险措施10.1组织措施10.2人员及设备配备10.3一般处置措施10.4工程施工预警10.5应急抢险措施11施工总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11.1施工总工期11.2施工总进度控制方法11.3施工进度总计划图11.4里程碑时间12施工平面布置12.1施工总平面布置12.2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1主要施工技术方法1.1测量工程1.1.1施工测量要求(1)施工测量应符合防护工程设计图纸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有关要求。(2)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应复核无误后方可引用。(3)场区控制网按相当于二级导线精度设平面控制网。(4)场区内按设计要求设水准点,测量精度按二等水准点测量精度进行。1.1.2平面控制测量根据本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在场区按相当于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平面控制网施测。二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要求。1.1.3高程控制测量从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经平差后,再在场区内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测设10个水准基点,作为高程控制及变形观测用。水准基点的埋设要求稳固可靠,并在变形体外,具体位置由测量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按现行规范执行。1.1.4施工测量精度指标要求见下表1.1.4.1~1.1.4.3。表1.1.4.1直接丈量测距允许偏差序号固定测桩间距(m)允许偏差1<2001/50002200~5001/100003>5001/20000表1.1.4.2基线丈量允许偏差序号水工建筑物长度(m)允许偏差1<2001/100002200~5001/250003>5001/50000表1.1.4.3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项目精度指标说明内容平面位置中误差(mm)高程中误差(mm)土石方开挖轮廓点放样±(50~200)±(50~200)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砌石工程轮廓点放样±100±30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抗滑桩定位±100±50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1.1.5主要测量仪器设备角度和距离测量采用DYM-530E全站仪,C-100全站仪,瑞士产WILD测距仪,J2经纬仪,2m钢卷尺,水准测量用瑞士产DS2水准仪,5m铝合金塔尺。1.2抗滑桩工程1.2.1概况Ⅰ号变形体发育于3号横沟以上,高程在290~300m以上,直至边坡后缘;Ⅱ号变形体发育于2号横沟与3号横沟之间,靠近边坡的东侧。为阻止浅层变形向深层滑移发展,首先考虑对浅层变形体进行支挡,同时,又要发挥支挡结构对边坡整体稳定的支挡作用。因此,沿2号横沟以上布置一排抗滑桩,沿6b~6b’剖面布置一排抗滑桩,以保证边坡稳定性。抗滑桩分为A1、A2、B1、B2四种类型,桩截面均为1.5m×2.5m,入岩深度为1/2倍桩长;A型桩桩间距5.0m,A1型桩长18.0m、A2型桩长14.0m;B型桩桩间距为7m,B1型桩长18.0m、B2型桩长14.0m。1.2.2施工组织与顺序(1)抗滑桩分二期采取跳挖施工,待第一期桩砼浇筑后,才能挖下期桩。第一期施工桩编号为A1、B1型桩;第二期施工桩编号为A2、B2型桩。(2)为保证抗滑桩施工安全和顺利,施工前应施工临时排水沟。(3)抗滑桩开工施工拟投入64人,30套挖井设备,15套模板。(4)成井速度土层每天1.0m,岩层每天为0.5m,每期桩需约30天完成(包括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抗滑桩总施工时间为102天。(5)钢筋笼井内安装,钢筋制作安排两个班组;桩芯砼搅拌采用现场搅拌站集中搅拌,砼运输采用泵送;护壁砼采用搅拌机搅拌,手推车运到井口,电动提升架送到孔底,人工浇注。1.2.3施工方法(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2.3.1。浇筑封底砼地质编录井内土方挖掘(每节1.0m)浇筑砼护壁(每节1.0m)制备砼土石方外运井内石方挖掘(每节0.5m)桩井清底及验收地质编录修整作业面,设置排水系统测量定位桩井锁口施工井内钢筋制作安装及验收检查验收取砼试块钢筋加工砼制备浇筑桩身砼图1.2.3.1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图(2)测量定孔位抗滑桩开孔前,应按桩位设计坐标进行精确的桩位测量放样,并应从桩中心位置向四周引测桩心控制点桩。当第一节桩井挖好安装护壁模板时,必须用桩心点来校正模板位置,并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设十字控制点,每节护壁模板的安装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检查护壁厚度。(3)成孔挖土①桩井的土方挖掘主要由人工采用锄头、铁锹、洋镐工具进行逐层开挖,挖土顺序为先中间后周边。②挖掘进入基岩后,需采用风镐掘进。③桩井在挖掘时,如少量渗水,可在井内先挖较深的集水井,安设小型潜水泵将渗出的地下水排出孔外,随挖随加深。④挖土一般情况下每层挖深0.8-1.0m,用钢模现浇一节砼护壁,每天进度为一节。当天挖的井段当天浇注完护壁砼。桩井护壁上节纵向筋需预留300mm与下节护壁连接。护壁深度要求进入中等风化基岩不少于0.5m。(4)护壁施工①护壁砼C20,厚度20cm。配筋详见DB-连接线-施工图-16。②护壁施工顺序为:护壁钢筋绑扎→拆模→吊线确定桩井中心点→支模→浇捣护壁砼→混凝土养护③为确保施工安全,每一节护壁完成挖土后,应立即按施工要求进行护壁砼支护,每节施工深度为1m,当遇流砂或涌土时,每节深度减至0.3-0.5m,并随挖随浇护壁砼。④修筑护壁时,井圈中心线应和桩的轴线重合,偏差不大于20mm。⑤护壁模板采用组合式钢模板拼装而成,模板采用U型卡连接,并设十字支撑顶紧。⑥在透水层区段的护壁预留泄水孔,浇注前堵塞,护壁砼掺加早强剂,以缩短脱膜时间。振捣采用小直径振捣棒配合钢钎捣固密实。(5)出土挖出的土(石)渣装入出土桶,经设置于井口的摇臂式电动提升架垂直吊运至井外,由运土工用手推车运至临时堆土点集中堆放,然后用汽车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点倒弃。地质工程师随挖随编井壁地层柱状图。(6)终孔验收井挖成后,抽干积水,清除沉渣,经自检合格后,通知业主、监理工程师、地质工程师等单位共同参加终孔验收,通过终孔验收后,应随即浇注封底砼。(7)钢筋工程施工钢筋笼在井内制作成型时,钢筋的位置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受拉钢筋应布置在桩井上坡一侧。(8)桩身砼浇注①采用现场搅拌站搅拌,混凝土泵泵送常规方法浇灌,灌注前将井底积水清理干净,砼通过井口设置的串筒注入井内,连续分层灌注,分层振捣,振捣的层厚不超过0.5m。②在有少量渗水的桩孔中浇注砼时,砼开始浇注点必须在完全无水及无渗水的位置进行。砼浇注点固定在桩的一侧斜向分层浇注,浇注点的砼必须保持高于积水表面,防止浇注砼从积水中通过而离析。③桩身砼要确保连续浇注,一次成桩。④桩身用混凝土按规范要求制取砼试样送检。⑤每个井安设两条串筒浇灌,串筒的提升和下放用电动提升架。1.2.4施工技术要求1.2.4.1桩井开挖(1)抗滑桩开孔前,应准确测量定孔位,并应从桩位中心位置向四周引测桩心控制点桩。当第一节桩井挖好安装护壁模板时,必须用桩心点来校正模板位置,并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设十字控制点,每节护壁模板的安装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检查护壁厚度。(2)桩井的土方挖掘主要由人工采用锄头、铁锹、洋镐工具进行逐层开挖,挖土顺序为先中间后周边。(3)桩井在挖掘时,如少量渗水,可在井内先挖较深的集水井,安设小型潜水泵将渗出的地下水排出孔外,随挖随加深。(4)挖土一般情况下每层挖深0.8-1.0m,用钢模现浇一节砼护壁,每天进度为一节。当天挖的井段当天浇注完护壁砼。桩护壁上节纵向筋伸入下节护壁长度不小于300mm。护壁深度要求嵌入中等风化基岩不少于0.5m。(5)井挖成后,抽干积水,清除沉渣,经自检合格后,通知业主、监理工程师、地质工程师等单位共同参加终孔验收,通过终孔验收后,应随即浇注封底砼。(6)为确保施工工期和安全,抗滑桩应按本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做好护壁临时支护和排水工作。(7)开挖深度达到基岩以下8m。(8)每口井均应请原勘察单位地质工程师在现场确认滑动带和基岩的分界线。(9)桩井分三期进行,相邻的第一次序桩浇筑砼后才可进行后面次序桩孔的开挖。(10)挖井时应清除井口及其周围的地表松散堆积物,确保井口稳定。井口设置锁口梁,锁口梁截面为h+400mm和b+400mm,配筋见施工图设计BD-连接线-施工图-16,砼标号C20。(11)桩井开挖深度和断面不允许欠挖,不得有尖角。桩井长边与短边应垂直,开挖断面不小于桩身设计断面尺寸(长、宽)加上护壁厚度,护壁后的桩井净断面不小于桩身设计断面尺寸。井壁竖向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0.5%。护壁砼强度等级C20。(12)在地下水集中渗漏处,井壁支护前应采用引水管将水引出。(13)挖出的土(石)渣装入出土桶,经设置于井口的摇臂式电动提升架垂直吊运至井外,由运土工用手推车运至临时堆土点集中堆放,然后用汽车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点倒弃。地质工程师随挖随编井壁地层柱状图,作好记录。1.2.4.2护壁施工(1)护壁砼标号C20,厚度25cm。(2)护壁施工顺序为:护壁钢筋绑扎→拆模→吊线确定桩井中心点→支模→浇捣护壁砼→混凝土养护。(3)为确保施工安全,每一节护壁完成挖土后,应立即按施工要求进行护壁砼支护,每节施工深度为1m,当遇流砂或涌土时,每节深度减至0.3-0.5m,并随挖随浇护壁砼。(4)修筑护壁时,井圈中心线应和桩的轴线重合,偏差不大于20mm。(5)护壁模板采用组合式钢模板拼装而成,模板采用U型卡连接,并设十字支撑顶紧。(6)在透水层区段的护壁预留泄水孔,浇注前堵塞,护壁砼掺加早强剂,以缩短脱膜时间。振捣采用小直径振捣棒配合钢钎捣固密实。1.2.4.3钢筋笼制作与安装(1)抗滑桩的钢筋笼在孔内制作,水平分布箍筋在地面加工好备用,然后用电动提升架将钢筋吊入孔内,在孔内从下至上逐渐焊接安装好,钢筋笼与护壁间用水泥砂浆垫块隔开,留出保护层空间。(2)抗滑桩受力钢筋布置在上坡,即桩身受坡体剩余下涔力作用的一侧。(3)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不得设在土石分界和滑动面(带)处。(4)若孔内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措施强行排干积水,以确保钢筋笼的质量。(5)钢筋焊接钢筋焊接施工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和设计要求执行,焊工均持证上岗,使用的焊机、焊条均应符合加工质量要求;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按实际操作条件进行试焊,送检合格后才可用于施工,在制作中,竖向钢筋焊接采用竖向电渣压力焊。(6)交叉钢筋采用绑扎连接。(7)钢筋笼在井内制作成型时,钢筋的位置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钢筋的定位和固定。(8)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必须焊接,采用双面搭接焊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不少于35d,受压钢筋纵筋搭接长度不小于25d(d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0mm,焊缝应满足国家规范要求。(9)纵向受力钢筋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
本文标题:某滑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secre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7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