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扣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分扣子【教材简析】实践活动《分扣子》旨在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给纽扣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交流,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表达。【教学目标】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教学难点: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纸质扣子,每组一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1.出示超市物品按类别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情景,初步感受分类2.出示图形:说说可以怎么进行分类预设:按形状分、按大小分感悟: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结果提问:如果不断地分下去,有没有可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3.淘气不小心把妈妈装纽扣的盒子打翻了,扣子撒了一地,要整理扣子,我们来帮帮他好吗?(1)看一看(出示课件:扣子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的发现?(扣子形状不一样、扣眼数量不一样)(2)想一想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么多的纽扣,怎样才能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样的纽扣。(把同样的放在一起;把纽扣分一分……)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把纽扣分一分就更清楚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扣子。(板书:分扣子)二、小组合作,亲历分类过程(一)分扣子活动任务:按不同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1.议一议:组织学生讨论分类标准。讨论:你准备怎么分?与同桌交流。引导全班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按形状分;按扣眼数量分)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不同的分类标准。(板书:形状、扣眼个数)2.分一分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同学先选择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合作一起动手分一分。分完后,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汇报结果:个别学生上台板演看板书,观察分的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1)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如果能再分下去,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再接着按不同的标准继续分)(2)继续分一分(3)小组汇报请小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分扣子的过程,一人讲解,一人动手分扣子。教师记录分扣子的过程。板书:形状→扣眼的个数扣眼的个数→形状3.想一想(1)比较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小结:按照“形状→扣眼的个数”分类和按照“扣眼的个数→形状”的顺序进行分类,结果一样。(2)提出问题:想一想,按照不同标准分下面的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一样吗?三、巩固练习按不同标准分下面的算式,一直分下去,结果一样吗?分分看。讨论:可以按怎样的标准和顺序分类。完成练习纸四、自我评价1.通过今天分扣子,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2.填写“自我评价单”,同组两人互相说一说,互相鼓励一下。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回家后,请同学们用你学会的分类方法,动手把自己的书桌整理一下。9-62+38-38-50+31+24+110-5教学反思:为了迎接学校的实效课堂评比,我执教了数学游戏《分扣子》一课,感慨颇多。这一课,教材出现了第一个问题:一个按扣眼分、一个按形状分。第二个问题:继续分,为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即使按不同的标准分,只要不断分下去,分到不能分为止,结果可能是相同的。于是我设计为:课的一开始,出示一大一小的圆与一大一小的正方形,显而易见的分类标准,极大地调动了孩子表达的欲望与激情,感受到同样的图形,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对以往知识经验的有效回顾。接着,通过提问:如果不断地分下去,有没有可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导入新课教学。试教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扣子动态化的分飞,让孩子一目了然。但是,一堂课下来,随着课件的不断翻页,感觉放电影一般,一闪而过,弥留在孩子脑袋中的东西少得可怜!另外,练习纸的书写形式与课件上的表达形式不相统一,又增强了练习的难度。于是,动手操作变得势在必行!我进行了如下细节上的修改:1.给同桌两人准备了一份扣子,让孩子们就在桌子上分一分;2.课件简洁化,只有一副主题图,并制作了4份的扣子图片教具,学生反馈时,直观地在板书上体现出来;3.板书的分类结果的呈现形式与练习纸上的呈现形式保持一致。具体操作如下:同桌两人一起按扣眼或形状分了后,请两对同桌上来分一分,直观呈现结果,左右形成对比;接着问:你能继续分吗?首先,第一个扶着分,上台反馈,第二个,自主分,学生上台分扣子图片,形成板书,再进行观察对比,得出结论:按不同的标准,分的结果是一样。而且因为都成了一样的,也就说明不能继续分了。教材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来自孩子们的直观的已有的经验,于是这个环节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去理解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进行分类。接着,先按两种分类标准分为两类,再分别往下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引导孩子有序地解决问题。当不能再继续往下分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再分?因为找不到相同的特点了,我们的理解是没有了共性。根据时间安排,最后,安排一个书面性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拓展难度的相关训练则安排在第二课时。整节课我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知识,发现不论哪种分类的标准,分到不能再分的时候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体验出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本文标题: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8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