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文断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夸】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贬】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方法】◇掌握大意,语感审读。◇抓住标志,沿标讨本。◇读后检查,通顺合理。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断句前提———先读读看,不要急着动笔给文中画曲线句子用“/”断句。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鲸其师公孙贾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鲸其师公孙贾断句的具体方法:(一)找词语(二)看修辞(三)观句式(一)找标志性词语找名词(代词)找虚词找言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但主谓一般不分开,定语和其修饰语之间也不断句。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其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其事寡败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自、吾、余、我、予、尔、汝、彼寡人、臣、妾、朕、孤君、公、卿、子、先生、足下注意:文言文中的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注意:文言文中的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人称:谦称:敬称: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等;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4、常放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5、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6、但以、于、为、而等连词常用在句中。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例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2006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利用重要虚词可方便快捷地为上段文字断句。《资治通鉴·周纪五》【2006北京卷】(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资治通鉴·周纪五》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规律三:找言词,定句读“曰”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二)看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⑴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⑵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分析: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偶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例: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⑶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乡(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参考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参考译文: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宫室的华美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3、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5、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练习///////////////////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判断句式:…者…也、……者也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安…哉(也)、孰与……乎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如(若)……何;得无(无乃)……乎;何以……为;与其……,孰若……(三)特殊句式断句表疑问的固定格式1、可得……欤2、孰与……乎3、如……何4、奈……何5、若……何6、何……焉为7、何也(何……也)8、何哉(何……哉)9、何以……?10、何所……?11、何为……?习惯句式掌握住表反问的固定格式1、何……之有(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2、何……为(何辞为?)3、不亦……乎(不亦说乎?)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5、得无……乎(得无异乎?)6、其……乎/也/耶7、安……哉8、况……乎习惯句式掌握住表选择的固定格式1、与其……孰若(无宁)……(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不亦……乎其……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38一、掌握大意,语感审读。二、抓住标志,沿波讨源。(一)找词语:虚词、名词(代词)、对话标志词(二)看修辞:顶真、反复、排偶(三)观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等三、读后检查,通顺合理。文言文断句方法小结文言断句练习1、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并翻译。(2007年浙江卷)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本文标题:文言文断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9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