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国际金融2017汇率制度选择
汇率制度选择邹宏元20171一、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和现实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对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前苏联、东欧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宏观经济震动、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之后发生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均证实了汇率制度选择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和重要性。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贸易盈余大增。为此,西方国家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改变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有所改变且人民币开始贬值,为此有必要对汇率制度选择进行探讨。2一、汇率制度选择的评价标准和理论•汇率制度包括了浮动汇率制(floatingexchangerate)和固定汇率制(fixedexchangerate),以及介于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之间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各有其优缺点。•对于固定汇率制度来讲,其优点主要是:(1)对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名义锚(nominalanchor),经济学家往往关注这一优点。中国1997年—2005年7月21日的情况;(2)促进国际贸易;(3)促进国际投资(4)防止竞争性贬值;(5)避免投机泡沫。在Frankel的文章对泡沫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对于浮动汇率制度来讲,其优点主要是:(1)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可以对来自贸易的冲击进行自动调整;(3)保留铸币税(seigniorage);(4)保留最后贷款者的能力;(5)避免投机攻击。•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就是浮动汇率制度的缺点,反之反是。3•面对不同汇率制度的各自特点,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方面,到底是选择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还是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汇率制度呢?从开放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其评价标准是看这种汇率制度能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而一国改变其现行汇率制度,其判别标准是这一汇率制度能否使一国宏观经济运行得到改善。具体地讲,判别标准就是在这种汇率制度下,一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贸易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表现。4•Mundell(1961,1963)、Fleming(1962)和Poole(1970)最早提出现代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该理论表述为:在存在粘性价格的经济社会里,一国选择汇率制度的标准是看这一汇率制度能否减少国内产出的波动。具体而言,一个国家究竟是选择固定汇率制度还是选择浮动汇率制度,取决于经济社会中震动的来源,是来自于名义震动还是实际震动,以及资本流动的程度。5•根据该理论,在一个资本流动的开放经济社会里,当出现名义震动,如来自货币供给方或需求方的变化时,就应当选择固定汇率制度。例如,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通货膨胀。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会导致汇率的贬值,汇率的贬值又会对一国实质经济和产出产生影响。•按照上述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固定汇率制。这是因为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产出波动产生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当经济社会面临实质震动,如生产率或贸易条件的变化时,应优先选择浮动汇率制。譬如当贸易品价格相对于非贸易品价格变化时(即贸易条件变化),经济社会需要名义汇率的变动,以便减缓贸易品价格相对于非贸易品价格变化对国内产出和就业产生的影响。6•自Mundell等以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发展:即三角悖论和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加宽一种特定货币的使用区域会获得类似于从物物交换到货币交换所带来的收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行为消除了交易的成本。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主要归功于Mundell(1961)、McKinnon(1963)、和Kenen(1969)。他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货币一体化的成本效益分析中的成本方面的研究。Mundell提出了货币联盟成功的环境条件。他认为(1)工资/价格的流动性,或(2)要素(劳动力和/或资本)的流动性可能是代表针对总需求这一特定震动的自动调整的充分机制。如果在经济社会里,上述两个条件至少一个成立,有关当局就不必改变汇率,从而加入货币联盟而放弃汇率的成本就为零或非常低。后来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在成本方面,还应考虑到加入货币联盟各国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劳动力市场、经济增长率、铸币税等方面的差异。此外,从收益方面考虑,消除交易成本和消除汇率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为此,Mundell被称为“欧元区之父”。7•三角悖论认为:在固定汇率制、货币独立性和开放资本市场三者之间,一国只可能选择这三个可能目标中的两个。例如,金本位制的特点是开放资本市场和固定汇率制,而缺少独立的货币政策(如休谟的贸易收支失衡的价格—现金流动纠正机制)。布雷顿森林体制实行的是盯住汇率制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但对资本流动实行控制。在资本高度流动的今天,一些经济学家把三角悖论发展成二极学说。二极学说认为:在资本高度流动的世界里,汇率制度的选择最终会趋向两极,一极是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另一极是刚性的盯住汇率制度,包括货币联盟、美元化和货币局制度等。这一学说还认为,介于两极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会逐渐消失,所以二极学说又称为中间汇率制度消失学说。8•Eichengreen(1994)是最早表述二极学说的经济学家。当时他不是针对新兴市场国家,而是针对欧洲汇率机制(ERM)出现危机提出这一学说的。1992年至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使得意大利、英国等国家货币被迫贬值或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以致参加欧洲汇率机制的国家做出加宽汇率波幅的改变,才保证法国留在欧洲汇率机制中。在1997年至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两极学说被应用于分析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不过,现在仍然有不少国家采用中间汇率制度。9•经济学家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制度分类中,运用上述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从成本和效益角度来探索在各种汇率制度安排下汇率制度对经济增长、贸易、通货膨胀、商业循环、价格、真实汇率等的影响,以此来确定哪一种汇率制度较优。除了对真实汇率波动(Mussa,1986)的影响得到普遍认同外,他们无法从上述的分析中得到哪一种汇率制度较优的一致性结论。这使得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思考他们研究的基础——汇率制度的分类,也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制度分类是否科学。10二、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类别贵金属本位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动荡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16~18世纪1880~1914年1918~1925年1926~1931年1932~1939年1944~1973年1976年以后国际货币制度复本位制金本位制恢复金本位制时期有管理的金本位制a货币集团b美元-黄金金本位制c(金汇兑本位)信用货币本位制国际汇率制度内生的固定汇率制度动荡时期相对稳定的汇率安排货币集团间浮动汇率可调整或外生固定汇率制度自由汇率制度11注:a以中心货币英镑制度为主要依据。b美元、英镑集团、黄金集团、拉丁货币联盟等。c以中心货币美元制度为主要依据。资料来源:作者整理;【美】查尔斯金德尔伯格著,徐子健等译《西欧金融史》(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表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汇率制度演进三、汇率制度分类问题•科学的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IMF自成立至今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的演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98年11月之前的名义分类法(dejure)和之后的事实分类法(defacto)。•IMF在每年编制的《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AnnualReportonExchangeArrangmentandExchangeRestrictions)中对各国的汇率制度进行分类和汇总。12名义分类法优点在于数据权威,且涵盖国家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更新频率快。如果一国事实上遵循其法定汇率制度,那么法定汇率制度可以被认定是其汇率的未来表现的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然而,由于各国所宣称的汇率制度与实际汇率安排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名义分类法无法真实反映各国实际实行的汇率制度。这主要是由于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往往为了加强出口竞争力而实行与固定汇率制度不相符的货币贬值政策,另一方面由于所盯住货币汇率本身的变动,导致事实上的汇率制度更接近于有弹性的汇率安排。还有,许多名义上宣称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由于害怕或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频繁地干预外汇市场,使其事实上的汇率制度类似于钉住汇率安排。13(一)以实际汇率分类为准的分类框架1998年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体制分类进行了调整,采用了以实际汇率(defacto)为准的分类框架,主要经历了两次变更。141.1998年分类体系(1998年5月至2008年5月)(1)无单独法定货币汇率(ExchangeArrangementwithNoSeparateLegalTender)。这种制度是指一国把另一国货币作为自己的唯一法定货币(正式的美元化),或者单一货币区(如欧元区)。(2)货币局安排(CurrencyBoardArrangement)。这种货币制度明确承诺以一定的固定汇率实现本币与某种特定外币的兑换。为此,货币当局的货币发行受到限制,即货币发行以严格的特定外汇做发行准备。货币当局从而失去了中央银行传统的诸如货币控制和最后贷款人等的作用。(3)其他传统固定盯住安排(otherConventionalFixedPegArrangement):盯住单一货币或者盯住篮子货币的安排,基本特点是,货币波动幅度长度内不超过中心平价的±1,或汇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3个月内不超过2%(4)区间盯住(PeggedExchangeRateswithinHorizontalBands):汇率波动维持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但幅度大于传统盯住安排的情形,即围绕中心汇率的波动超过±1%或汇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超过2%。这种安排也包括欧洲货币体系(EMS)的汇率机制(ERM)(自1991年1月1日之后,该汇率机制被ERMⅡ取代)。15(5)爬行盯住(CrawlingPegs):以固定汇率为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对一定的经济冲击作出反应而对汇率水平做出小幅度的调整。(6)区间爬行汇率制(ExchangeRateswithinCrawlingbands):汇率调整维持在一定的区间内,但与爬行盯住相比,其汇率调整的幅度稍大,例如,超过中心汇率的±1%,或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超过2%(7)无预定路径的管理浮动(ManagedFloatingwithNoPredetermingedPathfortheExchangeRate):货币当局师徒干预汇率,但没有特定的汇率路径和目标。管理汇率的依据来自比较广泛的判断,例如,国际收支头寸、国际储备变动、平行市场发展状况等。对市场的干预可能是直接,也可能时间接的。(8)独立浮动(independentlyFloating):汇率由市场决定,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市场干预。199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对汇率制度的标准进行了改革。以前分类标准中主要以成员国官方宣称的汇率体制为准,而忽略了汇率的实际形成机制和政策目标差异,新的汇率分类标准主要以实际汇率走势(defacto)为标准。162、最新分类体系(2008年6月至今)2008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实施最新汇率体制分类框架的报告,并在10月出版的2008年《汇总安排和汇兑限制年报》中公布,新旧分类对比如表6-2所示,除了“硬盯住”大类内涵未变外,其他各类别的内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7表6-2汇率体制新旧分类对照表1998年分类新分类大类子类别大类子类别硬钉住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硬钉住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货币局安排货币局安排软钉住传统钉住安排软钉住传统钉住安排稳定化安排(类钉住)爬行钉住爬行钉住准爬行钉住水平区间内的钉住水平区间内的钉住爬行区间/浮动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管理浮动浮动浮动独立浮动自由浮动残差项/残差项其他有管理的安排18(1)“软盯住”大类:四个子类别内涵缩小,相应增加两个子类别,其中“类爬行”内涵扩大。“传统固定盯住”、“水平盯住”、”爬行盯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2017汇率制度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2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