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课时两课时。1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了德国在爱花的民族中占重要的地位。�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②“四五十年以前”说明了什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③“家家户户”强调了什么?]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④为什么会把花种在外面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⑤从花朝外开,可以看出什么?]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⑥“正是这样”说明什么?]段导读:第2自然段具体写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⑦为什么街道会成为花的海洋?]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⑧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1知识点详解☜2①这句话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家。3②说明作者对德国人爱花的感受由来已久。③强调了养花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每一户都养花。④点明了养花的地点即“临街窗户的外面”,这完全是为了方便他人看花。⑤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⑥说明“养花给别人看”这种想法得到了证实。⑦由于每户都这样,最终使街道成了花的海洋。⑧难点句解析:“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家着想。这样最终会产生“人人为我”的结果,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走在大街上,犹如走入花的海洋,可以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4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以前在德国,看到家家户户养花为别人看,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⑨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⑩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我”又回到德国,那里的美仍然没有变。1.认识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有关德国民情风俗的资料。一谈话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大家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花。(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2.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指名读,老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3.学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4⑨美丽没有变是指德国沿街奇丽的风景没有改变,同时也指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没有改变。⑩这是作者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以前在留学期间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现在看到满街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梦乡,仿佛回到学生时代,“我”陶醉在鲜花之中,沉浸在思乡之中。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意。锦:与“绵”区分记忆。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4.学生写生字,老师巡视。5.投影仪展示书写情况,师生评议。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嫣,娇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初读课文题目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什么要给别人看?)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1.上课前,先播放一些德国风光的画面,让学生对德国的美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便于本文的学习。2.对于一些关键词的理解,先解释词语在词典中的意思,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对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样的词语,还可出示风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1.德国风光片。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一谈话导入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这个学习单元,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去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2.谈谈观后的感受。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这里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是什么呢?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1)学生自由读课文。(2)交流。二再读课文,质疑,作批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质疑。(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三汇报交流交流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2.指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四逐段分析,品读课文1.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语句。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当学生从第2自然段找到答案时,老师可适时展示重点句: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1)请学生读。“脊梁”读作jǐliɑng,理解“脊梁”的意思。(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3)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3.学习第3自然段。出示重点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1)自由朗读。(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竞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4.学习第4自然段。(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是的,始终没有变。(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是什么呢?(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还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你发现自己身边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举例谈谈。1.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让学生从中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2.在教学中,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的景色1.看拼音,写词语。tiānxìng(天性)yǔzhòu(宇宙)zhēnqiè(真切)jǐliɑng(脊梁)jiājiāhùhù(家家户户)wǎněryíxiào(莞尔一笑)huātuánjǐncù(花团锦簇)chàzǐyānhóng(姹紫嫣红)yìngjiēbùxiá(应接不暇)nàirénxúnwèi(耐人寻味)2.选择关联词填空。不但……而且……因为……所以……即使……也……宁可……也不……与其……不如……既然……就……(1)今天的德国,(不但)有很大的变化,(而且)更加美丽。(2)我(宁可)考试得零分,(也不)抄袭。(3)(即使)工作再难做,他(也)不会退缩。(4)你(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自觉遵守。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走在街上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呀!4.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填空。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心想。1.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字希逋、齐奘,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季羡林曾说过:“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近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的作品,比利时维尔哈伦的作品,以及六朝骈文,还有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期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2.季羡林名言。①谈“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和谐。和谐三个阶段,一个天人、一个人人,一个个人,天人好讲,人人也好讲,就是社会和
本文标题: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3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