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一.实习目的二.实习要求三.实习内容四.实习过程五.实习体会或总结5.1市内实习体会总结5.2临海实习体会总结六.附录6.1.动物园动物名录6.2.中大标本馆名录6.3.临海实习贝壳名录6.4.昆虫采集物种名录与分类6.5.大学城湿地鸟类种群密度数据记录6.6大亚湾地区鸟类种群密度数据记录6.7.泥滩样方采集鉴定优势种6.8.红树林优势种6.9动物园长颈鹿种群习性观察一.实习目的1.主要目的是通过动物学野外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认识典型的南亚热带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分布类型,为后继的生态学、环境教育等课程的学习或深造,及今后的任教、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具体目标如下:2.1.认识饲养情况的各种动物,主要了解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分类特征,了解不同生境中的主要类群3.2.参观博物馆馆藏的动物标本、化石及其他标本,初步了解动物进化的历程,了解动物的多样性。4.3、初步学会昆虫定量采集和定性采集的方法,学习昆虫分类和标本的制作、保存方法。5.4.学会在野外利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的形态和活动,辨认各种鸟类。6.5.认识红树植物;了解红树林对于海洋生物、海洋带的重要作用。7.6.了解岩礁、沙滩、海藻丛、珊瑚礁潮间带动物的类群和生活习性。8.7.学会海洋生物的定量采集方法(样方法)。9.8.扩展视野,认识市场上更多的鱼类和贝类的种类,弥补因采集时间、地点的不足。10.9.学会啮齿累的采集和计数方法,了解两栖类的种类。七.实习要求11.观察和记录动物园内的动物,并检索其分类位置,观察某种动物行为约30分钟,记录其行为谱。(即站、坐、走、食等的顺序和时间);观察某一刻(或目)动物的所有种类,重点关注他们的主要差别或共同特征。12.在中大博物馆中,观察和记录所观察的动物标本,并检索其分类位置。初步了解标本制作、收藏、保存、展示的方法。13.每个小组3人。采集制作30种以上的昆虫标本。标本制作要求完整、美观、插针部位、鉴定到科正确,标签书写正确,完整。14.观察和比较不同生境(湿地、森林、人工林等)鸟类的差异,学习观鸟的计数和快速辨识鸟类的方法(形态、大小、飞行姿势、生活环境、叫声等),对观察的鸟类需进行数量统计和分类位置的检索。15.采集红树林中表面和埋栖的各种动物,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采集方法。检索采集的各种动物;制作标本。16.认识采集从水母、海葵、珊瑚;涡虫;贝类;虾蟹及藤壶、龟足;海豆芽;海星、海胆、海参、蛇尾、海鞘、文昌鱼到鱼类等各类群的形态、种类和生活环境。17.泥沙滩采集时,每个小组做一个洋方(25*25*30),挖出所有的泥沙和生物,淘洗出所有活的生物,并分类计数和称量,统计其生物量并分析。18.记录在南澳市场所观察的种类与我们在离岛、红树林和泥沙滩采集的种类有什么不同,各种类的分类位置。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市场上卖的、吃的到底是一些什么种类,认识常见的鱼类和贝类。9.纪律要求:注意乘车安全;,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参观学习是严禁打闹、玩手机,外出采集,严禁个人走得太散和单独行动。出海采集时翻过来的石头要翻过去。晚上严禁私自外出。就餐时,要遵守纪律;要爱护公共财物,领取的工具、图书要及时归还实验室;按时集合;严禁私自下海游泳。八.实习内容1.参观动物园2.参观中大博物馆3.大学城昆虫采集4.鸟类观察及数量统计5.红树林动物采集6.离岛动物采集7.泥沙滩采集8.市场鱼类、贝类认识9.布放老鼠夹和捕捉青蛙九.实习过程5月16日:广州动物园,观察动物习性;5月17日: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观察动物标本;5月18日:在实验室观看海滨实习视频,讲述观鸟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5月19日:大学城湿地公园观鸟;5月20日:广东科学中心附近捕捉昆虫并在实验室制作标本5月21日:前往实习基地安排住宿,晚上参观基地中的贝壳标本5月22日:上午实习基地周边观鸟下午乘船出海采集标本,处理和鉴定标本;晚上整理鉴定标本;5月23日:上午在东山珍珠养殖场,参观贝类,鱼类标本以及了解珍珠贝育苗及插核技术;下午在红树林(泥沙滩)采集贝类;晚上整理鉴定标本;5月24日:上午在南澳市场贝类,鱼类的调查下午在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在近海泥滩海洋动物调查(做样方);晚上分类、整理称重样方采集的贝类以及对前两天采集的贝类进行分纲分科;5月25日:上午考试,参观地质博物馆;十.实习体会或总结5.1市内实习体会总结5月16日我们乘车来到了广州动物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火烈鸟,我们正一步步靠近这些粉红色的涉禽,它们的腿很细很长,脚一部分淹没在水里,细长的脖子蜷曲起来。可是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它们纹丝不动,像雕像一般,蒙骗了我们所有人的眼睛。经过了持久的观察,发现了这些火烈鸟还是会动的,原来不动是因为它们睡着了。怎么也想不到火烈鸟会站着睡觉啊!原来动物没有眼罩或催眠曲帮助睡眠,只能根据自然和自身条件设法应对。因此,地球上的动物演化出了许多惊人的方法来获得必须的睡眠。一路走下来,我们有幸能观察到饲养员给浣熊喂养的情景,饲养过程中可以虽然浣熊是食肉目动物,但浣熊偏于杂食,如饲养员喂食的稀粥和苹果。老师告诉我们浣熊市夜行性动物,喜欢偷东西吃,已经成灾了。看着浣熊这么可爱想不到却有这样的恶习啊!接下类我们来到了猛兽区,令我感受奇怪的是猛兽区的动物园栖息环境却大不如浣熊的栖息环境。老虎、狮子的饲养环境只有一片窄窄的空地,走动速度非常缓慢,有些猛兽连动都懒得动,感到非常惊讶,森林中的王者在这里变得如此弱小?动物园中游禽种类也非常多,给我印象深刻是嘴巴又长又大的白鹈鹕,看着它在水中捕食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参观过程当然少不了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这次不能近距离地观察到熊猫,因为天气热的缘故大熊猫已经进入了它们专属的空调房。通过老师的讲述了解到在野外,如果大熊猫生出的是双胞胎,大熊猫妈妈通常会忽视或拒绝较弱的一个,这能保证至少一只成活。在圈养情况下,会进行人工饲养,并采用换崽技术,尽量使所有的大熊猫幼仔都能成活。通过亲眼观察还有老师的讲解让我对各种动物的生境和生活习性有了更直观形象而深入的了解,也了解到了很多动物目前面临的生存威胁,不少动物如狼、华南虎、灵猫、金丝猴、大熊猫等都已经被列在中国濒危动物之内。5月17日虽然说广大动物实验课的标本的近距离观察已经让我们大开眼界,印象深刻,但是据说国内高校馆藏量最大的生物博物馆是中大博物馆。我们参观了四个标本馆:植物博物馆、动物博物馆、昆虫博物馆和化石博物馆。这里,还有关于亚洲象的凄美爱情故事。我们一进门就能看到这两头大象。它们一公一母,生前还是伴侣,它们共同生活在广州动物园。听说很久以前的一天,公象不慎掉进一条水沟里,卡在里面无法动弹,不知是救同伴时失足还是要跳下沟挽救同伴,母象也掉进了沟里面。当后来利用起重设备把它们救上来时,两头大象已是奄奄一息,最后双双离世。广州动物园将两头大象的尸体送给中大博物馆。解说员讲到关于大象标本的制作其实是非常耗精力的,光是大象的皮已经有数吨重,再往里头塞内容物,其实是非常大工程的。离大象标本不远处有着价值20万美元的北极熊标本,当高达1.5米的北极熊标本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还是非常震撼的,中大生物博物馆的这只北极熊标本,毛色依然雪白,右前爪微抬,形态栩栩如生。从讲解员的讲述中了解到北极熊的毛其实不是白色的,他的毛其实是由很多的透明的小管构成。但是现在北极熊已经被禁止捕猎了,由于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在化石博物馆我们看到植物和动物时代划分的化石,还有各种形状化石的恐龙蛋。来到了昆虫博物馆,认识到了昆虫繁盛原因主要六点:有翅能飞翔,生存空间辽阔;体躯小且具有外骨骼;繁殖力强和生殖方式多样;口器的分化和食性多元化;具有变态和发育阶级性;适应力强。5月19日老师告诉我们,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副8~10倍适合观鸟的双筒望远镜是必备品。8倍的望远镜图像稳定性较好。10倍的望远镜你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其实真正的高倍镜是不适合手持的,因为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需要架在三脚架上使用,携带性和移动性不好。通过了先前老师说的观鸟要求,我们带着我们必备工具望远镜从生化实验楼开始了我们观鸟之旅。沿途我们观察到的种类并不算多,最多就数雀形目鹎科的红臀鹎、白头鹎、红耳鹎,还有常见的剪刀尾燕子和麻雀。虽然说是常见的种类,但是鸟类的飞行速度快,会躲在浓密的树上,所以我们要确定好鸟的目标再显微镜去观察,才可以清楚辨认出鸟类的种类。5月20日抓昆虫的路上我们遇到了大暴雨,所以抓到的昆虫种类不多,与上学期在长洲岛捕捉到的昆虫种类要少很多,可能一部分与天气有关,一部分与捕捉地点的选取有关。这次抓昆虫我们带上了硫酸三角纸(主要是用来抓蝴蝶等有翅膀的昆虫),毒瓶,还有捕虫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捕捉路上抓到了一只巨大的螳螂,刚想把它放进毒瓶里面的时候,发现它怀着螳螂宝宝,出于不忍心就把它给放了。通过这次自己动手捕捉昆虫,检索昆虫,认识到了各种昆虫的特征,比如蛾和蝴蝶外形的区别:蝶类和蛾类同属于鳞翅目,但蝶类的触角棒状翅型,一般比较宽大腹部,蛾类的触角针状或羽毛状翅型比较狭腹部肥大,一般都具有特殊的连接器。5.2临海实习体会总结这次深圳大亚湾动物学实习以海边和潮间带动物为主要对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海滩、泥沙滩、珍珠养殖场、鱼市等地了解潮间带的特点和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并通过采样后于实验室中进行的动物认种来学习潮间带海洋生物系统分类的基本方法及常见种类的识别。第二天的早上我们在基地外面进行了野外观鸟。这次观鸟的目的主要是对比海边的鸟类与大学城湿地的鸟类有什么区别。这里的鸟类还是以雀形目为主,多见红臀鹎,燕子,还有比较凶猛的棕背伯劳和细小可爱的暗绿绣眼鸟。下午我们来到了大辣甲岛的海滩。因举行实习的日期没有按海水的潮涨规律安排,我们到达海滩时仅能看到露出的高潮区,潮间带类型主要为沙滩和礁岩岸。在沙滩的主要活动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各自采样并纪录样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我们在沙滩上采集到的物种主要为软体动物的双壳类和腹足类,且多已死亡,只采得完整或被海水冲刷磨损的贝壳,其中数量较多的有阿文绶贝、渔舟蜒螺、杂色蛤仔、黑凹螺、银口凹螺等,另外于礁岩岸上采到了许多的团聚牡蛎、青蚶和珠母贝以及多种蟹类。我们发现,几乎每只软体动物里面都有一只寄居蟹。原来,他们主要以螺壳为寄体,寄居的最大螺体最大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因其非常凶猛,常用其螯吃掉软体动物贝类的肉,霸占其壳为己有,且住房从不交租而得名,随着寄居蟹的长大,它会更换不同的壳来寄居。第三天,我们上午先来到东方珍珠养殖场。老师介绍到深圳大亚湾:大亚湾是中国南海重要海湾,与香港隔海相望,是中国南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广东省东部红海湾与大鹏湾之间。海岸轮廊曲折多变,形成近岸水域“大湾套小湾”的隐蔽形势。既然有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珍珠的产业当然也少不了,养殖场的专业人员告诉我们了珍珠的来源,大多数是使用珍珠插核技术。诞生珍珠的摇篮,是海滨的蛤、珍珠贝和淡水的蚌等贝类。我们先掰开一个河蚌看看吧!它那贝壳的最里层,美丽而富有光泽,闪烁着和珍珠一样的光彩,这就叫珍珠层。它是由珍珠质构成的,而珍珠也是由珍珠质构成的。所以,两者的功效是相同的,珍珠层和珍珠是一样的。那么珍珠质又从何而来呢?它是由贝壳内的外套膜分泌的。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构成了珍珠层。所以,每个河蚌都有珍珠层。但不是每个河蚌都有珍珠。而珍珠是这样形成的:当寄生虫或沙子钻进河蚌的的贝壳内时,河蚌一时无法排出,于是外套膜就加速分泌珍珠质,把这些异物逐层包起来,越包越厚,就成了珍珠。人工养殖的珍珠也是利用这个道理,在贝类的外套膜结缔组织内插入用蚌壳制成的核,让它生成珍珠。下午我们来到了泥沙滩进行了贝类的采集,这里的环境行走比较困难,但是丝毫影响不了大家对采集的兴趣。我们拿起了铲子或镊子再次进行采集活动。这里的软体动物与沙滩采集的贝类大同小异,但是滩栖螺科和蟹守螺科的贝类会比较多,几乎见不到宝贝科和凤螺科等中腹足目的贝类。第四天我们先来到了南澳市场进行鱼类,贝类的调查
本文标题:深圳大亚湾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3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