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硕士论文-关锦鹏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当代价值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锦鹏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当代价值姓名:洪鹰松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指导教师:曲春景20050501关锦鹏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当代价值作者:洪鹰松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参考文献(54条)1.米德性别与气质19892.王虹女性问题思考[期刊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5)3.王小波女性休闲——解析女性的新视角[期刊论文]-浙江学刊2002(5)4.崔芸所见英雄略不同——观《天地英雄》有感[期刊论文]-电影文学2004(3)5.罗婷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20026.章士嵘西方思想史20027.荒林.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NO.220018.肖向东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对男权文化的突围9.王红旗中国女性在对话200310.王红旗中国女性在行动20031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查看详情2004(02)1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查看详情2002(02)13.郑也夫代价论199514.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8815.雷泽蒂性别与健康199316.王政美国妇女健康运动的起因与发展199317.况世英应当重视妇女智力的开发1988(04)18.徐南女性成材的障碍及对策初探1996(06)19.赵宁宇世界电影精品读解200220.许同均电影导演的手段与达成1996(01)21.胡克当代中国电影理论文选200022.曹小晶论中国西部电影女性人物形象的文化意蕴[期刊论文]-电影艺术2004(2)23.亚平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200224.玛丽·沃尔斯通克拉伏特.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女权辩护/妇女的屈从地位199525.女学·湘报类纂197526.梁启超论女学(A)198927.索菲亚·莩卡文后女权主义200328.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文选200229.中国女性文化200130.陈晓云.陈育新作为文化的影象--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的阐释199931.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回顾200032.刘霓西方女性学200133.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200334.香港制造200335.毛尖《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200336.鲁晓鹏《文化·镜象·诗学》旅美学踪丛书200237.查看详情200538.查看详情199539.台北市中国电影史料研究会.辅仁大学影像传播学系暨视觉传播艺术学会查看详情199540.查看详情2004(04)41.2003年《画魂》HuaHun电视连续剧42.2001年《蓝宇》LanYu魏绍恩编剧,改编自同志网上小说《北京故事》,获香港玲珑大奖,香港金紫荆奖6项入围及香港电影金像奖11项提名43.2000年《有时跳舞》TheIslandTales44.1997年《越快乐越堕落》HoldYouTight同时赢取柏林影展杰出创意奖和同志金熊奖45.1997年《念你如昔》StillLoveYouAfterAllThese46.1996年《男生女相:中国电影之性别》47.1994年《红玫瑰与白玫瑰》RedRoseWhiteRose48.1993年《斯琴高娃二三事》49.1992年《两个女人,一个靓,一个晤靓》(《一世人两姊妹》)TooHappyForWords(未观)50.1991年《阮玲玉》CenterStage赢得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奖51.1990年《人在纽约》(又名《三个女人的故事》)FullMoonInNewYork52.1987年《胭脂扣》Rouge53.1986年《地下情》LoveUntoWastes被邀参加卢卡诺影展54.1985年《女人心》Women成为当年香港票房最高的电影并获得198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多项提名.(未观)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筱南.乐雪.ZhangXiaonan.LeXue缺失的女性--中外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长江论坛2005,(6)本文试图以中外影视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通过选取不同时期中外影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出女性在其中处于缺席、沉默、边缘的地位.社会文明的发展要求我们解构掉男性主宰的电影机制,重建女性世界的真实.2.学位论文余培敏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与现实处境——王海鸰电视剧作品个案分析2006本文对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与现实处境进行了探讨。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社会学理论分析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第二章以王海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类型与变化为重点,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探析这些女性角色以及透过她们折射出的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第三章阐述女性角色的变化和观众的认同与排斥,从观众观赏心理角度,探析电视剧是否成为现实观念建构的来源,以期通过对这类电视剧的研究为推动女性价值的提升有所作为。3.期刊论文谢太平.廖金英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他者建构——以《色·戒》《云水谣》《画皮》的女性形象为例-电影文学2010,(1)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是怎样被塑造的?本文引进他者理论,选取三部影片为个案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都是以男性的视角设置的,体现了男性社会对女性的期许和塑造.影片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塑造女性,将之建构为区别于男性的他者--身体的他者、性格的他者和女性自我的他者.影片以女性的牺牲、自我放弃来凸显男性的成功,为男权社会寻求合法依据.4.学位论文暴媛媛男性镜城中的蹒跚前行——新世纪大陆影视剧女性形象管窥2008回顾影视发展的百年历史,从电影诞生之初到电视剧成为大众传媒的宠儿,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形象可谓贯穿始终。单就中国大陆影视作品而言,女性形象可谓千姿百态,妩媚动人有之,隐忍坚强有之,活泼青春有之,冷艳无情有之。处于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她们,性格各异而色彩纷呈。正是女性形象的存在,使得影像世界不再单调乏味;更是由于女性形象所肩负的关于女性命运、女性生存困境及对未来理想的思考,使得我们可以透过浮华、喧嚣的影像表面看到每个不同的时代对于女性的体认。本文运用媒介与社会性别理论、消费文化等理论,着眼于研究新世纪之初的八年当中(2000年-2008年)中国大陆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希望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归纳出这一时期女性在影视文本中的地位、作用及表现意义,并力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女性形象被塑造的深层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打破以导演分类、类型分类以及年代分类的传统分析成规,力求站在新世纪社会现实的立场上,以八年当中涌现出的涉及女性命运探讨的影视剧作品为文本,以《苹果》、色戒》、《芳香之旅》、《图雅的婚事》、《中国式离婚》、《大宅门》、《乔家大院》等影视作品作为样本,梳理出新世纪以来的女性形象谱系,并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角色进行了细读。相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影视作品创作高潮而言,新世纪之初的大陆影视作品是否塑造了光彩照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显在的表象和隐在的原因是什么?影视作品中所涉及的男性形象对女性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本文还引入了女性评价体系中的男性形象考量,试图通过对两性关系中男性形象的评价,加深对女性形象塑造原因的认识。本文的结语部分在前文文本分析、深层原因探析的前提下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新世纪之初的影视剧创作,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探讨女性主题的影视作品仍然处于劣势地位。这些作品也并没有将女性从被弱化、被物化的传统禁锢中彻底解放出来,传统的男性视角、创作者的集体无意识依然发挥着作用,而消费文化与媒体权力的合谋又将女性置于新的被消费的境况当中。此外,和谐的两性关系也没有在影视作品中得以体现,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遭遇了新的疏离。鉴于此,本文在结论之后提出了改善这些现状的建议。5.期刊论文高明.GaoMing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女性形象特质分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4)李少红的影视作品对于女性形象特质的发掘是深刻独到的.她不仅从女性的生存环境中揭示其精神情感的缺失及其悲剧性格,也从女性人物不幸而曲折命运沉浮中,显示其内在的坚忍与倔强.从弥漫着悲情的结局中展示女性人物抗拒命运执着理想、以至走向毁灭的凄美历程.由此使其女性特质的发掘具有了深厚凝重的历史意味和文化心理蕴含.6.期刊论文张文婧.张毅蕾.董霞海岩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叙事艺术-长三角2010,4(7)海岩是当代公安类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性作家之一.海岩采用女性叙事视角,突破了传统叙事者的性别特征,可感可触地解读了女性心理.7.期刊论文张帆.ZhangFan女性主体意识与母性特征失衡——对当前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思考-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20世纪产生的女权主义对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直接影响到了影视传播中.在当前的影视传播中过于重视女性的主体意识而忽视了母性特征的凸现,所以我们呼唤社会的均衡发展,对母性特征的强调也应该是不可缺少的.8.学位论文王丽红揭开母亲的面纱——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母亲形象2009在西方的父系—男性话语中,“母亲”一直是“他者”,而在中国的传统话语中,“母亲”似乎也已成为被异化的女性形象,体现并传承了男性的霸权意志。在影视行业,男性掌控话语言说的“主流”地位,女性很大程度上没有言说自身的权利,女性的存在、女性的处境及女性的本真体验与言说欲望一直受到忽视。在男权控制下的电影文本中,“母亲”主体地位被消解,主体意识被“歼灭”,她们或者是被传统美德“捆绑”,成为没有自我的“天使母亲”;或者是完全被父权制所规训,成为其的“帮凶”和“共谋者”。李少红作为中国“第五代”女导演中的翘楚,她的作品勇于挑战男性传统和男性叙事,用女性视角呈现女性独有的体验,重新审视历史、文化,传达女性作为主体存在的独特审美感受。而在她作品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母亲形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她超越了主流意识和男权话语的束缚和挤压,坚持独立的女性书写和女性话语,展现了不同于传统的母亲形象。李少红作品中的母亲,有些深受生育所带来的生理上的痛苦,或者被当作生育工具,或者成为生命死亡的根源;有些在尽己所能地挣脱着父权制度下的伦理体制的束缚,挑战母亲在传统的养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些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努力争取自己在家庭、政治、经济中的权利和利益。导演以一个女性难得的反叛精神和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走出传统描写母亲的思维定式,在作品中强调了不曾被重视的母亲的另一面。虽然李少红塑造的这些母亲形象都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但也正因如此,这些母亲形象才更为真切地体现了李少红导演作为一位母亲对“母亲”真实生存状态和境遇的自觉呈现和独特思考。本文用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和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中西文化的大背景中,从生育、养育、自我三个方面入手对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母亲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展示她对母亲形象的更具现实基础、更为贴近母亲真实状态的重构,揭开一直以来盖在母亲头上的男权面纱,展露母亲的本来面目。9.学位论文鲁晓舟韩国偶像剧“30岁女主角”现象研究2009韩剧在中国曾经火爆一时,精致的脸和唯美的场景曾长时间霸占着国内各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挤压着中国本土电视剧的播出时间。随着限播政策的出炉,以及韩剧类型化叙事所造成的审美疲劳,“韩剧热”在中国逐渐退烧。但“韩流”的退去并不等于韩国电视剧在近几年没有发展,05年开始,一批30岁年龄段的姐姐级女主角开始登上韩剧舞台唱起了主角。韩国偶像剧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想主体和表达主体,特别擅长女性角色的塑造,从传统温柔的家庭主妇到后来的“野蛮女友”,直至近年盛行的30岁剩女系列,其塑造的女性形象相当丰富。叙事内容方面,这类电视剧可以围绕一个女性来展开(《大长今》),也可以讲述女性群体的故事(《想结婚的女人》)。另外,此类韩剧多出自女性编剧之手,除了女性的细腻、擅长情感把握这一主观原因之外,韩国社会的男女分工及女性的生活时间安排也非常适合家庭式创作;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无论国内外,韩剧的受众多为女性。可以说,韩国的女性编剧以自我经验为广大女性观众而创作,塑造了一个个生动、丰满的女性角色,虽然娱乐价值、商业价值大于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但也试图做到对于女性自身的深挖掘和再认识。无论文学还是影视艺术创作.人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关锦鹏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当代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