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农业发展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农业发展研究姓名:金国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区域经济学指导教师:王景新20050501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农业发展研究作者:金国峰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相似文献(8条)1.期刊论文李恩庆太原城市农业发展概述-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1(1)太原城市农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尚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在进一步发展中,一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审视城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二要搞好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发展城市农业;三要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建立和健全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投资保障机制;四要依托市场,壮大龙头,形成贸工农、经科教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五要科技兴农,发挥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植物性和动物性资源;六要完善法规,协调发展,把城市农业纳入法制化轨道.2.期刊论文任重.RENZhong魏晋南北朝的城市与农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3)军阀混战和改朝换代频仍,造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持续而巨大的社会动荡,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乡里秩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模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城市农业在此基础之上有了长足的发展,进而形成魏晋南北朝农业经济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3.学位论文田洪文诸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2009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产生并不断壮大和发展起来的。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直接有效地带给农民,比较好地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br 本文从诸城市农业产业化实际和农业基础条件入手,通过对诸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现状、成效、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和评述,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一些有益探索,得出如下结论:br (1)诸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开始、生长发育、成长形成、成熟普及四个阶段。经过这四个阶段的发展,诸城市立足本地优势,明确主导产业,根据市场导向,对经济布局划分,推行规模化经营,突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牵基地、基地通农户,种养加、产加销、经科教、贸工农一体经营的局面,把传统农业纳入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系列化生产的轨道。全市初步形成了蔬菜、花生、肉鸡、烤烟、棉花、果品、生猪、万寿菊、食用菌等十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十四个主导产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市农户百分之七十的参与了产业化经营,农产品百分之七十的得到就地加工,增值率占百分之五十以上。br (2)当前,诸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农业龙头企业不成规模,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农民标准化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缓慢,影响农业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br (3)为进一步深化诸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对策。发展思路:坚持企业经营、实行标准生产、延伸产业链条、实施行业管理、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市场运作、完善社会服务、瞄准国际市场。主要对策:一是培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以企业集群发展带动区域农业发展:二是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五是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六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七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4.期刊论文金国峰城市农业初探-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农业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城市农业概念的界定,分析研究城市农业的种类、特征和功能.5.学位论文熊熹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2006本人选择这个课题是基于参与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批准的社科重点项目(20052120)课题《湖北省都市农业产业化研究》,并经导师同意而决定的。武汉是长江中游经济核心区,也是最大的中心城市。武汉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中游经济区起到带头作用。武汉市现有307万农民,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9.9%,市郊农村土地面积7606平方公里,占全市的89.5%。武汉都市农业发展无疑对武汉市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都市农业一词在其英文的本意为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它是整个社会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区域经济。都市农业从萌芽到现在已有的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就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这是最早的都市农业理论的萌芽。发展都市农业不仅在于其满足现代都市居民的物质和需求,更重要的在于它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知识经济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具有实践意义。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农业生产和运行体系。它集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于一体,承载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市场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产业化和人文化的新型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在大城市的表现形式,是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武汉市都市农业的发展起步较迟,但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都市农业的回顾和分析,运用对比分析的办法,将武汉市都市农业的现状与国内发达城市都市农业进行对比,从规模、效益、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对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武汉市都市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区域特色不明显: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③农业用地减少,土地流转不畅;④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⑥对都市农业发展重视不够等六个方面。在分析武汉都市农业存在问题和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①优化都市农业的区域布局。即根据武汉市的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来规划武汉市的都市农业;②扩展都市农业的功能结构。都市农业有多种功能说,武汉市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功能定位,充分利用武汉的优势定位自身的功能;③创新都市农业运行管理体制;④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⑤制定高起点的都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⑥建立都市农业信息网络。使武汉市都市农业健康快速发展。6.期刊论文申国霞.刘玉清潞城市启动六村联创竞赛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现代农村科技2009(8)2009年,潞城市委、市政府在前一阶段稳步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为深入开展落实发展观学习活动,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注重长效、鼓励创新、勇于探索、不断完善的总体思路,提出在全市广大农村深入开展六村联创(推动产业发展先进村、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园林绿化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村、文明和谐先进村、村级管理先进村)竞赛活动.7.期刊论文王伟.胡宝贵.李华论都市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农学院学报2000,15(2)都市农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在西方国家萌芽,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兴起.都市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之后的产物,它在农业的布局、形态和功能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的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都市区域内形成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8.学位论文齐成喜天津耕作制度50年演变规律、2020年发展方向及其对策研究2005本研究采用历史统计资料分析、典型调查、专家采访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市50多年的耕作制度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20年的耕作制度发展进行了预测,进而提出了天津市耕作制度发展对策。 1.确定了新形势下天津市农业耕作区划。 2.系统地研究了1949年-2003年天津市耕作制度的演变规律。 天津耕作制度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大城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为:城市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需求的增加,伴随着资源(耕地面积、水资源等)的减少→粮食面积减少、经济作物增加(第一产业比例下降、农业比例下降)→粮食自给能力下降、肉蛋奶的供应能力上升、农业劳动力减少→经济效益的提高(亩耕地产值、劳均产值、人均收入)→促进农业多样化和农村多元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是推动大城市耕作制度发展和调整主要动力;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耕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农业政策保证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是耕作制度发展的根本保证。 3.天津市耕作制度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耕作制度的演变受到了城市发展、生产条件和投入水平、水资源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天津市2010-2020年耕作制度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5.天津市耕作制度发展的对策。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东北财经大学(dbcjdx),授权号:6e331b21-57eb-45ed-82cf-9e9e00b0b73d下载时间:2011年3月6日
本文标题: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农业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4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