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口语交际习作五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
口语交际教学要求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2.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名著、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准备1.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故事相关的内容。2.准备表演人物形象用的服饰、道具。3.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西游记》的精彩片段。一创设情境,感知角色形象1.播放《草船借箭》片段,观看前布置思考题。(1)你觉得哪个演员的表演最出色?为什么?(2)你认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2.学生自由讨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可以从服饰道具的使用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欣赏中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编排课本剧的兴趣。二赏析课文,体味角色形象1.我们学习了这一组四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三探究编排,表演角色形象1.老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引导学生编排课本剧。(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2)学生简要交流。(3)课文中有些人物的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如果你是编导,你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及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态。)如,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想一想他们的表情可能是怎样的。(4)课文中有些人物的语言是运用转述的形式出现的,并没有直接引用。如,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如果你是编导,遇到这种转述的句子,怎么办?(改编为直接叙述的句子,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增补,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5)老师小结: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给观众。有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创编。2.自主选择,分组创编。(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四个组,推选出一个责任编导,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意见。(2)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了解透彻。(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个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及剧本内容。)(4)分小组讨论、发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品味成功。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1)讨论欣赏要求和评价方法,推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和最佳评论员。(认真倾听、欣赏表演者的每句话、每个动作和每个神情。评议整个编排是否有创意。)(2)分组表演。(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演员阵容、服饰道具等,再表演。)(3)评价表演。(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入手;再从是否富有创造性来评价。也可以提出疑问,由编导或表演者来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和最佳评论员。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1.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为进一步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2.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做一回编导,与同学合作进行二次创编。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真正体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习作1.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2.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不超过400字。一明确缩写目的我们以往的习作,都是要求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写作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这次习作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二明确缩写要求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思考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语句要简洁、通顺、连贯。)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1.思考怎样缩写课文。2.同桌互相讨论。3.小结: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次要情节删掉。4.看书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画。四速读例文,体会缩写方法快速默读课本中缩写后的《景阳冈》,分析例文哪些地方作了修改。1.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内容。如《景阳冈》一文中,写武松喝酒后上景阳冈的一段内容,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他的心理活动。缩写时,可以把这些次要部分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2.修改语言,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如课文中写“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时,特别是对武松的动作描写,老虎扑剪的动作,都写得十分细致。缩写时,简化语言,削枝存干,进行概括性的叙述,使语言简洁明了。五选出自己准备缩写的课文,交流、讨论怎样缩写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2.小组讨论交流。(1)所选的文章分为几部分?哪些部分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部分应重点写?为什么?(2)保留的部分怎样改写?怎样连缀成文?3.全班交流,老师总结、点拨。4.尝试缩写全文,不要超过400字。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十万支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表示,都督的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找军士、筹集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朝北岸曹军水寨开去,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想到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能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十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比不上他!”点评:缩写,就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压缩成一篇较短的文章,要求把原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叙述出来,分清主次,留存精华。留存精华就要把原文的重要内容保留住。《草船借箭》是围绕“借箭”这件事写的,因此“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是主要内容,缩写时都不能少。这篇课文主要赞扬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因此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情节也不能删掉。缩写练习,是要求把长文缩成短文,短文还是“文”,不是段意相加,也不是提炼出来的中心,而是一篇语意明白、情节完整的文章。因此要做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连贯、衔接,将精华部分连缀成篇。
本文标题:口语交际习作五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6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