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博物馆策划项目名称:中华枸杞养生苑项目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展馆面积:570平方米服务内容:展陈设计、展陈施工、协助布展、生境柜制作、动植物标本预计开馆:2014年中华枸杞养生苑简介中华枸杞养生苑是青海三江雪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于2012年底投资兴建的集青藏传统文化与枸杞养生相结合的旅游休闲景区。青海三江雪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最早成立于1999年,是青海省乃至西北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综合清真食品加工企业。该景区依托三江雪公司雄厚的资金、技术和品牌实力,借助现代高新科技和创新手段塑造了区域独特的旅游经营模式。该景区二楼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青藏文化陈列展厅,利用原始实物标本、多媒体影像等资料,以博大精深的青藏养生文化为内涵,打造西北地区独一无二的青藏文化展厅。一楼养生佳品卖场,占地1500多平方米,汇集枸杞系列品、青藏土特产、民族工艺品、特产加工品等。景区以休闲体验的方式为游客打造旅游、娱乐、休闲、互动、购物为一体的文化养生之旅。枸杞养生苑一层2014年8月16日,总投资1.13亿,共计570平方米的中华枸杞养生苑,在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它将青海柴达木枸杞资源衍生的历史以及企业精深加工的过程及发展前景及养生文化融为一体。把青海精华“文化基因”及枸杞等特色资源集中展示,通过资源精深加工技术和养生文化的魅力有机结合,让人们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地感知中华枸杞养生的信息。孔祥瑞摄中华枸杞养生苑,养生苑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西宁市的东大门。养生苑集青海精华“文化基因”及枸杞资源集中展示,把枸杞资源精深加工技术的魅力和养生文化有机结合,以排列有序的植物标本、动物标本、蜡像、实物展品、动物标本雕塑、篆刻、书法、绘画、壁画、招贴、图形、文字等,采用多媒体电控技术,通过声、光、电等高技术手段加以表现,极力营造互动式的交流沟通方式,提升信息传播界面的趣味性,达到唤起足够关注度的效果,让游客能够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地感知展示馆要传达给游客的信息,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开启好奇心和对枸杞养生的浓厚兴趣、枸杞资源衍生的历史以及企业精深加工的过程来实现柴达木枸杞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养生文化的精髓,使游客自然而然的将体验的概念引入到卖场,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枸杞保健食品系列、枸杞养生食品系列、枸杞休闲食品系列、枸杞干果系列、枸杞草本系列产品五大类系列产品83余种产品供游客挑选,为了让游客不用东奔西跑就能一次性购买到青海特色产品,辅助产品有中藏药、农蓄产品、民族工艺品等。一、枸杞简介【中文名】枸杞【科属】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落叶灌木【别称】枸杞、红果、红耳坠、血杞子、明目子、茨果子、枸蹄子、枸奶子、长生草、天精草、枸杞头、地骨皮和地筋等。【生物学特性】喜光照、耐盐碱、耐肥、耐旱、怕水渍【药用部位】枸杞果、枸杞叶、枸杞根药名药用部位性味功效枸杞果干燥成熟果实味甘:性平滋阴补肾养肝润肺枸杞叶嫩茎叶味苦。甘:性凉补虚益精清热明目枸杞根干燥的根皮味甘:性寒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枸杞介绍厅二、枸杞的命名枸杞之名因其地域分布、民族、语系语种、性能的不同而各异。在我国,枸杞命名主要分为药典命名和中药志命名两种。(一)药典命名枸忌、地骨、地辅、地节。见《神农本草经》;枸杞、地骨。见《本草纲目》;长生果。见《太平圣惠方》;天精草。见《保寿堂经验方》;地筋。见《广雅》;(二)中药志命名明目子、茨果子等。见《常用中草药栽培》枸杞子。见《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甘州子。甘肃称谓古城子。新疆称谓血杞子。见《药格学》枸杞尖。见《滇南本草》地骨皮。枸杞根之皮。见《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另外,还有性味命名、形状命名、故事命名等命名法,如甘杞、苦杞、狗妻等。(二)长生不老药——青海黑枸杞从秦始皇的东海寻药开始,对长生不老充满了几千年幻想的中国人终于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发现了属于中国人的抗衰老食物:青海黑果枸杞。黑果枸杞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每百克黑果枸杞的花青素含量达到每百克1.07克的惊人含量。黑果枸杞中花青素的发现为全世界找到了抗氧化抗衰老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黑枸杞介绍第三节枸杞种植【展示形式】以场景复原的形式展示枸杞种植过程,如耕地、幼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摘及后加工等。这也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海东地区“新疆金秋拾棉”、“海西枸杞采摘”的季节性劳务输出品牌。枸杞种植与加工五、采收采果时期,6月中旬至8月上旬,幼树可延迟至10月,当果实变红、果蒂较松时就可采收。采收时要轻来轻放。采下的鲜果及时摊在果栈上,厚度不超过1厘米,经日晒或烘烤成干果。日晒时注意鲜果在采下后2天内不宜在中午强阳光下暴晒,不能用手翻动。一、青海药用资源概述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气候多变,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据调查统计,共有中药资源2004种,含药用植物1460种。其中,规模生产经营的中药材品种约有50余种,如川贝母、大黄、羌活、甘松、冬虫夏草、秦艽、龙胆、党参,丹参、柴胡、滇紫草、珠子参、川木香,丹皮、山莨菪等。冬虫夏草挖掘图青藏高原是藏医药的发源地,传统的藏医用药十分丰富,据初步调查统计,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药用植物2172种,其特点是绝大多数为野生种类,且多为高原特产品种,产自高原的药用植物占藏医用药的70%以上。主要来源于毛莨科、罂粟科、豆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菊科、百合科等,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红景天属等。常用种类如红景天、绿绒蒿、雪灵芝、雪莲花、藏茵陈、高山杜鹃、翼首花、塔黄、角蒿、甘肃蚤缀、马尿泡、波棱瓜子、小叶莲、野生乌头、龙胆、刺参、藏紫菀等。5、藏红花产于青藏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是男女适用的植物性滋补佳品。以其活血养颜的特殊功效而闻名天下,享誉中外;具有疏筋活血、通经化瘀、消肿止痛、凉血消毒等。藏红花玉石毛料展厅青海的齐家文化是继马家窑文化之后的,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一种文化形态。其分布范围基本上与马家窑文化相当。齐家文化的陶器以质地细腻、部分器物表面打磨得十分光滑而著称。双大耳罐和折肩篮纹壶是最典型的器物。另外,还出土了许多复杂多样的器形。制陶工艺有了新的突破,开始采用慢轮修整法。该时期彩陶较少,多用酱红(或桔红)色绘制出同心三角纹、折线纹、蝶形纹等图案。从齐家文化已经发掘的地点来看,出现了具有防潮作用的方形或圆形半地穴式的白灰面房子,说明当时在建筑技术上已有很大的创举。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农业生产工具,品种齐全,其中一部分还选用了硬度较大的玉石料。墓葬和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马、牛、羊、猪、狗等动物骨骼,表明在狩猎以外,家畜饲养已比较发达。齐家文化手工业的发达还表现在冶铜工艺上。贵南尕马台墓葬中出土大量的铜器,有铜泡、铜指环、铜臂饰和铜镜。在25号墓里出土了一面七角纹铜镜,是我国迄今已知时代最早的铜镜。通过以上事例,说明齐家文化时期预示着青海地区古代文化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丝绸之路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一)东段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枸杞运输回民生活家庭场景还原回族的先民一进入中国,就接触到茶这种独特的饮料,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吸收自身的风俗文化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茶文化,是祖国茶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回族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总之茶是创物主赐给回回民族最高雅的饮品,回回民族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茶。回民生活家庭场景还原回汉藏三族人饮茶茶道修养河湟回族人喝三泡台不像熬茶那样,只是慢饮细啜,而是有一套较为雅致的饮法。做客饮茶,注重姿势。一般一手抓住拖船端起,送至面前,另一手用盖子“刮”几下,不用气吹飘在上面的茶叶,然后把盖子盖得倾斜一点,再细细呷饮,不能端起盖碗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杯盅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还要时不时“刮”一下茶叶,故而美称为“刮碗子”,喝盖碗茶一般不把茶底水喝净,要留一点,这样便于保留茶香,主人也好给客人继续添水,这一套动作得潇洒与否,可表现出一个人的中国伊斯兰文化修养,真可谓是茶亦入诗入画,浸阔着文人墨客的笔端胸臆。待客添水,注重随喝随添,不能等喝完再添。敬茶时,要当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在碗里放入饮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送,一般客人慢饮一两口,主人就为其添水。频繁的添茶,更显主人的殷勤礼貌。
本文标题:博物馆策划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7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