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标准机房监控设计方案是怎样的?
1标准机房监控设计方案是怎样的?一、设计思路及要点就全国各地机房信息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和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参与建设的监控厂家水平良莠不齐,导致国内部分机房不能体现信息监控管理系统的价值所在。如何规划一套涵盖监控和管理,但又可以模块化逐步集成的解决方案;如何选择与业务层匹配的监控对象;如何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并且具有实用,不花哨的功能;如何选择一个可以长期持续优质服务的监控厂家成为本项目的设计要点。项目的设计要点:1)监控、管理、服务缺一不可信息监控管理系统设计往往注重数据监控采集,忽略监控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售后服务的持续保障能力,使得项目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局面。为确保业务的稳定运行,须对机房的动力、环境、安防、IT设备设施进行全方位监控;监控发生告警时,如何通过系统管理功能高效地运维是设计考虑的关键因素;同时系统建设完成后,应确保可持续服务满足系统的正常连续运行。因此在系统建设时,须采用整体规划的方向,通过统一建设或分步实施的手段来承建机房监控、管理、服务相融合的系统。2)监控管理一体化是趋势目前基础设施(动力、环境、安保)与IT设备统一监控,各监控模块和功能模块一体化也成为必然趋势,一体化是纲举目张的过程。一体化系统没有复杂的硬件连接和软件二次开发,一方面可通过一套平台实现对所有对象的统一监控管理;另一方面可通过完整的监控数据,对数据和报警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判断故障根源,提高运维效率。系统具备更广泛的适应性和经济性,标志着系统更加成熟,易于升级换代。3)数据分析是降低运维难度的金钥匙原始的监控数据展示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如何把监控数据提炼成用户需要的数据是本项目设计的难点。例如当机房断电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故障时间,通过智能化分析手段,对告警进行过滤,可准确定位为“UPS市电供入断开”,2而不会发出一系列无关告警;原始的动力数据通过分析模块,可以将机房内的能耗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得出机房的PUE值及其他相关能耗指标值,为优化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撑数据。4)管理需要为本单位人员结构量身定制为了实现运维管理的集成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搭建运维服务台是提供了IT服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用户之间的一个中心联络点,满足业务部门用户与运维人员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并对问题的处理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控。ITIL是公认的it最佳实践,但如果没有经过量身定制,在实施时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如何针对本单位人员结构特点定制实用的运维管理功能,是本项目实现高效运维管理的关键。5)直观展示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起跑线报警信息在所有监控数据中比例可以用“沧海一粟”来形容,大量数据有可能会让重要报警淹没在信息流中。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怎样以一种既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也是值得深究的学问。信息监控管理系统应当要有能力把用户所关心的设备集中一个页面或首页上展示,应当要有能力将所有正在报警的设备自动集中到一个页面或首页上展示,应当要有更快捷的报警页面展示方式,例如自动弹出报警页面、点击报警时间弹出报警页面等。6)服务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信息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后,有形产品在需求的比例中下降,服务的价值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解决系统软硬件发生的故障、业务体系扩容带来的系统升级、协助运维部门做好工作成为一家优秀服务提供商的工作重点。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量化服务级别指标(SLA)应当要成为客户满意度的评定标准之一。三、总体设计方案3.1系统设计3.1.1设计依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3《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200X)》3.1.2串口设计对RS485/RS422接口类型的智能设备,通过手拉手总线连接,采用轮询通讯方式实现对设备数据的采集。单条串口总线串接的设备越多,采集周期越长。一条串口总线的采集周期=设备1采集周期+…+设备N采集周期+(同一端口下设备个数–1)*0.1s+采集周期间隔。我司经过丰富的项目经验总结,针对不同设备,结合项目数据刷新要求,给出本项目详细设计。3.1.3系统结构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架构进行设计,确保任何模块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同级别的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同时为了满足本项目现在和以后的规模需要,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可以确保系统后续的扩容能力和系统反应速度。监控管理平台是一个高可用性的分布集中的机房弱电集成监控系统,从硬件来说可以分为监控单元(SU)、监控管理中心(SC)、监控业务台(SS),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每个模块各施其职,互不干扰。整体架构图如下:4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如下:监控单元(SU):动力、环境、安防监控单元由各种I/O采控模块、传感器组成,直接连接各种被监控设备,采集如UPS、空调、温湿度、漏水等的现场信5号,将采集的现场信号通过RS485方式上传到监控服务器的串口。IT监控单元由各类被监控的IT设备通过TCP/IP方式,采用SNMP接口将信号上传到监控服务器。监控管理中心(SC):由主机房的监控管理服务器(主备机)组成,监控管理服务器可脱网工作并具有独立数据处理及数据存储能力,用于将现场监控信号进行存储、实时处理、分析和输出,处理所有的报警信息,记录报警事件,并负责将控制命令发往前端设备,实现对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监控管理服务器支持采用“双机热备”方式设计,确保监控系统的稳定靠运行。监控管理服务器已通过国家3C认证,负责整体系统的集中管理与调度,收集与处理由监控单元(SU)发送上来的数据和报警监控管理服务器支持IE的远程访问,用户可以实现各种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挖掘、告警管理、权限管理和系统配置管理等,通过运维管理模块可以实现设备管理、事件处理、服务台、检修计划、知识库、统计分析等功能,并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监控业务台(SM):用于进行远程的WEB浏览,系统可以提供三维的展示方式,便于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机房的工作状况,可直接观看到与监控服务器一致的监控画面,在具有相应权限下还可对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如空调的开关机等。系统支持B/S分布模式的模块化结构,软硬件的安装与维护集中于监控服务器端,易于实施和维护。客户端负责展示用户界面,监控管理系统在B/S浏览时,,在浏览器登录监控管理系统时可以进行修改界面、配置等操作,数据处理放在监控管理中心(SC),当监控需求增加时,只需对监控单元(SU)进行升级或扩展成多个监控单元(SU)即可,大大地加强系统的伸缩性。各监控单元内都以分布式模块化设计,任何一个被监控对象发生故障时,不影响本监控单元或其他监控单元内的数据采集工作。3.2系统性能3.2.1可靠性系统满足核心配套设备监控、管理需求作为第一要素考虑。系统符合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设计要求,不会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6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对软硬件故障能够自动重启恢复。监控设备具有良好的接地,抗干扰能力强。设备选用高可靠的工业级设备,保障系统24×365小时不间断运行。系统成熟稳定,支持3000种主流厂家设备的接口通讯协议。监控管理服务器具备独立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在TCP/IP网络完全中断的情况下,系统能持续正常采集总线接入设备的数据,并完成数据处理和对外报警,独立存储数据时间可长达一年以上,并可供随时查询,报表和曲线统计、打印功能。3.2.2稳定性系统采用多总线方式,某一子系统的故障不影响其它子系统的正常运行。所有监控设备采用UPS供电,由所在机房UPS设备提供AC220V电源,并满足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监控管理服务器支持双网卡链路备份,在出现单一网络链路故障时,不影响监控管理系统运行。3.2.3精确性直流电压优于0.5%;其它电量优于2%;非电量一般优于5%,开关量100%准确。监控管理系统通过终端采集的各类采集值保证不出现负值和数值明显漂移等现象,对于告警频率高的信号监控系统软件可自动识别,在告警栏显示告警最初时间。3.2.4实时性使用同类设备单总线采集方式,保证监控数据的实时性。前端设备数据采控时间2S(和设备通讯协议有关)。远程监控数据刷新时间4S。短信、电话报警发出响应时间30S。73.2.5安全性系统具有多级权限管理。系统无人操作一定时间后可自动注销、锁定。3.2.6维护性系统支持在线修改,在不停止监控系统的情况下对监控设备进行参数等的修改。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软件采用组态工具实现方便的系统组建、维护、扩充,无需编程。3.2.7扩充性系统支持RS232/485/422、TCP/IP、SNMP、OPC、DDE、MODBUS、USB等各种标准化协议和接口,支持符合行业和国际标准的软件和硬件,可快速方便的将各种监控对象集成到系统中。支持MYSQL、SQLSERVER等主流关系型数据库。监控管理服务器可直接接入采控模块,完成对模拟量、数字量监控信号的采集。系统通过标准化协议和接口,可以方便地和第三方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满足本次项目的监控需求,还可以方便地为扩容和升级,以适应业务的发展。IT设备可以使用SNMP、Agent、Telnet/SSH、LogFile、Syslog、WMI等接口技术。采集IT设备参数监控方式是采用明文脚本,可由机房管理人员自行编写、修改,并通过安全审计,并非通过二进制程序获得。3.2.8易操作性系统针对监控对象的监控指标,可设置不同的报警阈值、并具有由用户选择是否保存数据的功能。报表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自由定制,系统具有对被监控的设备进行管理8的功能。数据存储采用分级存储的方式进行,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数据灵活设置保存期限。对不在保留周期内的数据进行自动备份,并从生产数据库中自动清理,同时将清理的数据自动存储到历史数据库中。平台以集中的方式,灵活地支持整个系统数据的存储、备份和恢复,支持联机备份与恢复功能(包括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应用软件系统等)。操作员能简单、灵活地设置系统数据的备份方式,操作员能在每次数据恢复后进行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的检测。3.3系统功能3.3.1界面管理监控平台界面显示为全中文界面,采用图形化设计,支持电子地图功能。界面的结构、层次清晰明了,页面风格可以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定制,能够实时直观地显示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运行状态,场景仿真。监控系统的主界面为包含所有子系统内监控设备的电子地图,在该界面上可直接点击子系统内的任意监控设备进入其运行状态界面。同时,在本子系统的主界面上为各功能模组设置访问按钮,通过点击进入各功能模组界面(电子地图),以便对分组的监控设备进行更清晰、更有针对性的监控。以往监控页面不够直观时,系统为用户单独定制一张页面,以列表的方式可以置入用户关心的所有设备状态,方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查看到所有所关心设备;也可以在此页面上选择显示所有正在报警的设备,方便用户快速定位所有的故障设备数量、种类及相关信息。在系统发生报警时,系统支持自动弹出报警设备所在页面;当报警事件较多时,用户可以在事件栏点击报警事件,系统自动弹出所点击的报警设备所在页面。当操作者点击主界面或功能模组界面上某一子系统后,画面会自动切换到该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图或者弹出对相关的操作界面,以便管理人员查看和管理该子系统。在有报警或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有问题的监控设备界面可以自动弹出;页面轮询:系统允许管理人员针对系统中不同设备、环境的重要程度,自行定义监控画面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顺序、时间间隔,在各功能模组之间进行轮询。当无人操作时,系统显示界面可按照设定的顺序(可随意更改编辑)自动显示。当进行手动操作或发生报警时,界面轮询功能应自动停止,直到手工再次启动轮询;系统提供集成开发环境,利用各种界面元素(例如按钮、圆、矩形、直线、图片、实时曲线、历史曲线等)及编辑工具,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9求设计个性化界面。例如对界面的框架结构进行调整、对监控单元的位置进行调整等。在使用过程中,对界面的修改应能在线进行,修改效果即时生效;通过软件界面应可直
本文标题:标准机房监控设计方案是怎样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8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