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线的魅力——论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线的审美价值
线的魅力——论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线的审美价值作者:刘向荣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相似文献(6条)1.学位论文李景论中国人物画线描形式美感中的抽象美2007以线造型作为中国古代画家刻画物象最有力的绘画语言,显著的体现了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特征。线在传统绘画中,不仅有“应物象形”及抒情达意的功能,而且优美的线条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比较各时期人物画线描的不同形态,可以看出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绘画正逐渐走向不拘拟于形似以追求笔墨趣味、“以形写神”为旨的审美体系。这种审美情趣促成了绘画中线的运用的抽象性。线开始从单纯表现形象中走出来,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在笔墨形式中显现出来。2.期刊论文李葆竹论造型基础在中国人物画中的重要性-甘肃高师学报2001,6(6)作为造型艺术的中国画,以其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体现着健康的审美价值.但无论画山水,画花鸟还是画物,造型基础的好坏与高低,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人物画.在画科中难度最大,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与造型艺术的关系最为密切.3.学位论文赵云雁试论中国人物画造型的写意特征2008写意是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与表现的重要特征,是形成民族绘画及民族审美思想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绘画艺术正是因此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并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中国人物画的形神观极具民族特色,其写意造型的艺术方法使我国传统人物画很早就摆脱了描摹自然的再现,而走向抒情、写意的表现道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形神关系的理解不同,审美情趣的不同,其写意造型观念也不断地发展、丰富和变化。唐以前的中国人画,偏向于“形神兼备”中的“形似”、“再现”。宋以后的中国人物画向侧重表现主观精神的形神兼备方向发展。艺术家所关心的是主观理想的表达和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对描写的对象的逼肖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人物的写意造型趋向简约。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尽管在笔墨意趣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长期轻视形似,过分地热衷于笔墨情趣,过分宣扬主观情思,一味摹仿古人,脱离了现实生活,遂带来了人物画造型的式微,损失了人物自身的造型美感,削弱了艺术深刻的感染力,使人物画的发展步履维艰。“五四”之后,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为改变中国人物画远离社会现实,独钟笔墨轻视造型,陈陈相因等衰败现象,从西方引进了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引进了素描写生法,这对提高中国人物画的写实能力无疑是起了极大作用,使中国人物画写实能力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开拓了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新空间,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的解放,传统的回归,中国画之发展出现了多元的文化格局,其中对意象造型的重视,写意精神的弘扬使中国画这一古老的画种青春焕发、令人惊喜。然而笔者认为回归传统之根本是艺术理念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写意精神的回归。为此本文通过对中国人物画造型的写意特征的探讨,从写意的渊源,写意造型在中国人物画中的种种体现,从写意造型在传统绘画中的传承与运用以及中国人物画写意传统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认为中国画是我们民族美学、哲学、文学的综合,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优良文化和我们的世界观和人文观。它一直能够长久发展和不朽的艺术魅力在于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这是中国画发展的核心。目前中国人物画家要加强传统人物画从生活原形到意象创造的研究和总结,学习传统人物画在对客观物象形神兼备的总体把握中,采用目识心记、传神写照、大虚大实的以写意为特征的造型方法。唯其如此,方能创造出有民族个性的意象造型,中国绘画才能以其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4.学位论文周伟平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画像砖艺术研究2009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上社会政局的动荡、少数民族的入侵、政权更替的频繁,思想上儒学的衰退、玄学的兴起、道教和佛教的兴盛,都对六朝时期的艺术创作和审美价值观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画像砖作为幸存的与中国古代绘画关系密切的实物图像,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研究资料。艺术是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创造,都不能独立于其所属的社会政治、经济、哲学、审美、风俗、价值观,以及技术、自然条件等要素而存在。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画像砖的产生亦不例外,它是在魏晋南北朝特有的社会政治、时代思想、价值取向、社会风尚等影响下的产物,其在工艺上的难度、制作过程的复杂远远超前代的画像砖作品;其题材和构图形式上的创新,丰富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容;其人物造型之传神,树木造型之精思,成为六朝画像砖艺术作品中的典范。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画像砖是专用于皇家帝陵的丧葬艺术品,其粉本自然出于名家之手,其间不但隐含了六朝时期绘画和装饰艺术设计的重大成就,更是隐含了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特征。对这件作品的研究,不仅对于这一时期人物画作品艺术特征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更对弥补魏晋南北朝艺术史研究资料的不足,对中国人物画题材在两汉、魏晋南北朝之间的转变与创新,对后世“七贤”人物题材创作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5.期刊论文张国斌论陈洪绶高古异特的人物画审美样式-美术大观2008,(3)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他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个继承传统又开创新局的卓越画家,其绘画艺术特别是人物绘画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人物画样式,对当代人物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6.学位论文宋述林晋唐人物画形与意关系研究2005晋、唐是中国人物画审美结构模式形成乃至发展、成熟的时期。即,人物画在该期取得了与中国文化相一致的审美结构模式。一方面,反映出文化的影响波及到了人物画领域;另一方面,则说明人物画取得了与文化相一致的地位。而人物画中所涉及的形与意的关系,就突出地反映了这种文化与绘画的结合。本文即以绘画与文化的关系为基点,考察两代人物画形意关系之“同”及其随时代审美变迁所造成的形意关系之“异”。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结合晋唐社会、文化背景,分别论述了两代人物画形意关系的特征,第三部分试从造型语言的角度,阐述两代人物画形意关系的异、同及其表现。 一·魏晋时期,伴随着主体文与审美的自觉,人物画技法层面问题的相对解决,具有较高修养的士人参与人物画创作,借着一股强劲的玄谈之风与人物品藻之气,人物画得以从“教化”与“存形”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转向重“传神”的审美层面。绘画从而也被提到了“非止艺(技)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王微《叙画》)的高度,甚而成为一种文化表率。这不能不说是古代文明的一大进步。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唐延续晋代人物画“以形写神”论,并将其推到重主体精神的层面,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这是时代审美变迁与绘画本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时代审美的不同,使唐代人物画对“形”、“意”的理解与晋代有所区别:一方面,人物画造型由晋代的“秀骨清像”而转向“水月妙体”,也即由“瘦”而入“肥”,并随着绘画本体的发展,体现出程式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人物画家由“意”在客体之“神”而转向那与社会性、甚而世俗性合而为一主体精神,并表现为一种“气韵雄壮”特点。另外,人物画中“形”与“意”赖以实现的笔、线条也由相对单纯而走向多变,并日益凸显出其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以书入画则为作为画家精神载体的笔与线条的独立提供了契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是对该期人物画“形”与“意”关系的总结。引证文献(1条)1.于昊浅谈积淀的表现:有意味的形式——线的魅力[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7)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ae51636f-ce34-4a51-94f2-9dde016237cd下载时间:2010年8月26日
本文标题:线的魅力——论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线的审美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7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