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5童趣 PPT课件
童趣沈复点击欣赏歌曲《童年》沈复(公元1763—1807),清代元和年间苏州人,字三白,以作幕僚、经商为生,能文善画,曾一度幕游四方,晚年学道以终。《浮生六记》沈复撰写,是一部自传体的作品。书中记述了作者平凡的家居生活和浪游各地的见闻,以及坎坷的遭遇。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的世态人情。藐(miǎo)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tū)为壑(hè)癞(lài)虾蟆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③方出神(正)④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⑤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⑥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⑦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重点字词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表示明显停顿,·表示极短停顿)句子的停顿课文欣赏暂停播放开始前进后退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第1自然段“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第2、3、4段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问题l: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课堂讨论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课堂讨论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课堂讨论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5童趣 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74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