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市场、出口创汇、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时期。为指导全省纺织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早日实现纺织强省的建设目标,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1.生产总量和效益取得较快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5895户,比“十五”末增加2196户;实现销售收入781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2%;实现利税767.78亿元,同比增长37.78%,其中:利润490.21亿元,增长40.05%;资产总额达到3706亿元,增长16.68%;出口额173.26亿美元,增长22%,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1.98%、23.73%、25.15%、12.92%、10.26%。2.全行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我省纺织行业中的纱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布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呢绒和无纺布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色织布、印染布、化纤和服装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实现销售收入与利润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二位,出口额居全国第五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居全国第三位。3.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家用纺织品成为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涌现出东升、山花、东方、鸣球等毯类,艺达、云龙等工艺家纺类以及孚日、亚光、喜盈门等巾被类一批全国行业排头兵企业。区域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10年底,全行业共有省级以上纺织产业集群30个,其中国家级产业集群19个,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20个和10个。品牌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省纺织行业共拥有中国名牌57个,山东省名牌156个,中国驰名商标3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40个,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9个、44个、22个和40个。企业竞争实力增强。一批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在低成本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等措施,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提高了竞争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取得较快发展。4.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企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新型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芳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山东省新型纺织面料行业技术中心”等4个行业技术中心,鲁泰、如意、南山荣获我省首批工业设计中心称号。截至2010年底,我省纺织行业共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7个,其中国家级10个,与2005年底相比,分别增加了31个和8个。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十一五”期间,我省纺织行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56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45项;省科技发明一、二、三等奖各1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由山东海龙公司研发的“年产4.5万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达到单线产能世界第一,实现了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的柔性化生产,结束了我国粘胶纤维装备依赖进口的历史;由如意集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实现了纺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上述两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纺织工业多年来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方面的空白,在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技术装备更新速度加快。目前,我省棉纺织行业先进装备比重达到70%,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清梳联、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比重分别达到45%、55%和64%,分别高出全国同行业3.9、3.6、16.5个百分点。5.信息化步伐逐步加快。“十一五”期间,我省纺织企业信息化投入逐年上升,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备,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深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资源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在线检测与控制等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其中,德棉股份、南山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集团的ERP应用水平走在全行业前列,并多次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鲁泰纺织等一批企业通过网上直销等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华纺股份通过打造“数字华纺”,极大地提升了在线检测与控制水平。我省纺织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正从以局部应用为主向局部覆盖到集成应用发展。6.节能减排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我省纺织行业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及时总结和推广节能减排先进经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积极使用和开发先进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和装备,行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批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示范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淘汰印染落后产能2.1亿米,化纤落后产能2.45万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十一五”期间虽然突出了服装、家纺两条产业链的发展,涌现出一批颇具规模的服装、家纺生产企业(集团),但长期形成的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2010年,我省棉纺织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润在全行业中占的比例超过50%,印染、家纺、服装3个行业合计占全行业的比例仅约35%;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与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专业化商贸市场与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的规模、水平、档次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继续提高.一是全行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仅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1%,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二是高性能、功能性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较慢,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低;三是服装家纺时尚创意产业设计能力不足,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产品出口以贴牌加工为主,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数量少。3.可持续发展能力依然不强。一是长期积累的低水平产能过大、集约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低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影响行业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二是全行业能耗总量较高,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差异较大,部分企业减排任务较重,节能减排工作尚有较大潜力;三是劳动力缺失、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始终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四是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走高,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将继续,国际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国际市场将从危机中缓慢复苏,纺织品服装市场继续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消费将更加趋于理性;发达经济体仍是国际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这将有利于我省纺织开拓多元化市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纺织产业格局将进一步调整。我省一批优势纺织企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纺织工业将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参与国际竞争。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明显增多。特别是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推出“绿色新政”和“碳关税”等,将对我国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贸易萎缩,外需不足仍是制约纺织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纺织业面临发达国家在产业链高端、发展中国家在产业链低端的双重压力,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实行新的汇率政策之后,人民币仍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影响我省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变化,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新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对纺织工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与传统纺织工业的深度融合,以及可再生原料、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都将对纺织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纺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和产品创新所引领的绿色、低碳、文明、时尚的生活方式,将进一步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目前,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城乡居民消费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市场需求不足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并存,原料供应与价格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产业增长的资源约束正逐步加大,保持纺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三)中央和省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纺织工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把纺织工业列为重大战略性发展产业,给予重点扶持。我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纺织产业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高技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纺机制造、部分产业用纺织品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将得到较快发展。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纺织产品在交通、新能源、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同时,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将直接带动纺织品特别是家纺、衣着类产品消费的快速增长。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省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契机,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为重要支撑,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着力点,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在继续抓好服装、家纺两条产业链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构建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体系,为建设纺织强省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二)基本原则1.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原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强调好字当头,把各方面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我省纺织行业正处于调整和振兴的关键时期,必须放弃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以量取胜的增长模式,不失时机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2.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优势资源合理流动,实现优胜劣汰;发挥产业政策、金融财税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挥骨干优势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增强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3.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提高对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再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4.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原则。把信息化与行业、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将信息技术与纺织工业技术相融合,将信息技术应用与纺织行业管理及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相融合,将信息流和物流、资金流相融合,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振兴。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能源原材料,减少污染物排放,积极开发应用绿色纤维和纺织品;同时,企业要处理好国家、社会、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发展。(三)发展目标1.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到2015年,全省纺织工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13%;销售收入达到13800亿元,年均增长13%;利税达到1100亿元,其中利润700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额达到240亿美元,年均增长9%。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在保持棉纺织、巾被、毯类等行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服装和家纺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新型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重上升;沿海各市和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大
本文标题: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75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