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论
政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政治学阅读书单第五章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九章民族与宗教第十章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导论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政治民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第六章政治参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第七章政治文化第八章政治发展1、为什么学习2、怎样学习一、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发展四、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1、政治的涵义2、政治学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导论1、政治学在古代的历史发展2、近代政治学的历史发展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1、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政治的涵义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孙中山“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邓小平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列宁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列宁“Politics:WhoGetsWhat,When,How”,1936-----哈罗德.拉斯韦尔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论述政治学就是研究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戴维.伊斯顿投票选举革命与战争建立新国家纳税与兵役上访与监督政治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管理政治观利益政治观道德政治观权谋政治观斗争政治观成者为王败者寇斗争政治观管理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孙中山“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评判:把握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理性。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有政治性,也忽视了除了管理之外,政治的统治性的一面。利益(分配)政治观•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一书中提出“政治是权威性价值分配说”,政治是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的行为。(选拔公务员涉及到分配,政策的制定涉及到利益)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所持是一种利益政治观,其把政治的概念界定为一种利益分配的过程,故政治学就是研究如何实现利益分配,而城邦不过是人类追求利益的产物。•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一个政治体系不但是分配好处,还要分配代价。军队、警察和社会福利项目的存在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大多数人总是追求他们认为公平份额的好处,同时却力图减轻他们支付代价的份额。政府靠征税和服役来分配这些代价。道德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中国的儒家学说对于政治的阐释------仁义礼至信的道德追求。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理想国》提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国家应该是公正国。评判:道德政治观体现了某种社会政治价值的取向。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不能现实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的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本质。权谋政治观•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掌握权势,术是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马基雅弗里(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出生于佛罗伦萨。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当权者应该象狮子那样残忍,象狐狸那样狡诈。“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他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在《政治作为一种职业》的论文中指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1978)提出,政治主要的是指权力的形成和分配。现代政策科学之父。《政治: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和如何得到?》(“Politics:WhoGetsWhat,When,How”,1936年)•把政治归结为权力或以权力为中心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可是,恩格斯说过,“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这种政治观并没有揭示权力现象背后的决定因素,同时它也没有区分社会权力与政治权力,因而没有指明政治的特征。对权谋政治观的评判:超自然政治观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中世纪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年—1274年)《神学大全》,认为“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认为,政治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国家是精神为自己所创造的世界。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并为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政治以经济为基础,政治的性质和状况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经济对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而政治则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73页)。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总是依存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与一定的阶级、国家关联在一起,所以具有特定内容与表现形式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政治的阶级属性及其本质,不可避免地集中到国家政权问题上有关国家政权、国家管理的所有问题,都是政治的重要内容“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列宁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群众路线、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眼前利益和根本利益的统一,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等。政治的涵义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表现,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及其职能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各种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6)国际政治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就是把政治现象放在它所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加以分析和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政治现象时,要重点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阶级利益、阶级基础和阶级关系,从而揭示政治现象背后的阶级本质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经济-政治分析方法,是从经济关系入手来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一种具体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入观察各种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存在于政治关系和政治体系中的矛盾,进而科学分析矛盾,把握矛盾的本质及发展方向,弄清政治运行的规律性,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力求在对客观事物切实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多种方法综合的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二、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1.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2.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1.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2.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学说,开创了西方政治学研究之先河代表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理想国》、《政治学》基本特征: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作为研究背景和分析对象,强调政治的目的和最高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价值,将国家的目的归结为正义和善。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著作:《上帝之国》、《神学大全》基本特征:改变了古代观察问题的立场,以宗教教义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改变了古代道德伦理观念,把基督教的爱与德作为伦理基础,认为古代宣扬的正义、平等是属于来世的东西;强调君权神受。“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的科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仁”和“礼”从道德教化、修身养性的角度阐发政治统治的手段和形式,构成了中国古代正统政治思想的基本框架法家政治思想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权术驾驭民众,厉行“法治”和“霸道”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理论体系道家政治思想以“法自然”为核心,在统治方法上主张“无为而治”主张道法自然,以天道统摄人道,达到一个人人处于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的理想社会境界经过汉朝董仲舒对孔孟儒家学说的改造,宋朝程朱理学的完善,最终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糅合其他各家的政治思想和治国方法的统治学说理论,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1.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2.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使政治学研究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开始从人、人性、人的历史和经验出发观察、解释社会政治问题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割据、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利益要求15、16世纪,反对封建割剧,要求统一国家,主张加强王权,削弱教会的统治。从政治学的形式上看,已经开始打破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恢复了人在社会生活中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人是“中心”。同时,人们也开始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和看待社会,用人性取代神性。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研究主要围绕资产阶级的政治目标而展开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论宪政民主论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西方政治学逐渐失去了资产阶级早期的革命锋芒,日趋保守和庸俗化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早期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期望通过诸如建立社会公有、共同劳动的共和国等社会变革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和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政治学进入了作为独立学科发展的时期在政治立场和学术取向上为资产阶级政权辩护,或主张阶级调和、阶级合作,竭力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地位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发生了“行为主义革命”与“后行为主义革命”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排除了国家这一最重要的政治学研究对象,对所处的现实政治制度基本上采取维护态度,过分依赖技术方法
本文标题: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77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