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doc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主题,知识的生产、创新的根本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如何提高作为人才主力军一一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成了教育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避免陷入误区,真正找到确实可行的办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主题,其实质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双创的国家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实现这一战略,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国家人事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的就业人数大约2500万,其中约1000万是登记失业人数,1500万左右则是以高校的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员和军队转业人员。仅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749万,达到了1500万的半数之多。不难看出,一方面,大学生确实是就业群体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显然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因其素质高、专业化程度高,具有创新创业的内在潜能,通过大学生群体的双创行为,既可以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也可以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仅以2015年7月的数据就可以看到,全国大学生创业及参与创业的有42.3万人,比2014年增加6.8%。目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创业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对他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势在必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高等学校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活动。但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存在以下问题:一、没有厘清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有些高校,领导讲起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来,往往是头头是道。理论全搬照抄别校的,有的甚至把国外理论翻译过来,作为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殊不知,任何理论都需要丰富的实践来检验和支撑;没有生动的实践,再好的理论也无法结出丰硕的创新创业教育之果。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积极的效果。可是,有的高校,只有方案,没有实施:有的象征性地开展几个活动就结束;有的没有多少实际内容,就堂而皇之地请有关专家来进行结题验收。这些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在做表面另外文童,没有实际性的效果。其实质也是没有厘清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它能够使原来的成本曲线不断更新,进而产生超额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而创业是创业者利用自身或者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创新和创业存在性质上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而创业推动着创新。二、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个性的塑造。我们的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却缺乏变通和创造能力。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创新能力被一步一步地扼杀。当代的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承担的勇气、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外界的变化。我们从大学生军训就可以看出这一弊端。军训本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生活作风、使学生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同时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使命感,搭建展示与训练自己的舞台,但是有很多学生却不利用军训的大好时光,在军训过程中吃不了苦,有的甚至找各种理由不参加军训,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还遇到一些学生,干脆退学不上了。这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的问题。家长过分地包办,学校过分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太差,适应不了独立的生活。这应该引起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重视。三、没有厘清大学生群体与创新创业的关系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第一要务,而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主要体现在是否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主体作用,创造浓厚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氛围。作为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具有决策处理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国际挑战中的竞争实力。而有些学校,过分强调教学质量,没有厘清大学生群体与创新创业的关系。例如,很多老师在驾驭课堂时,总是把学生控制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考,不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长此以往,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不敢乱说乱动、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思维习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无形当中就被扼杀了。大学必然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活动的展开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思想氛围。一方面,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创新潜能最强的群体,在经历过大学创新思维的熏陶和创新活动的历练后,大学生本身或者已经取得创新的成果,或者?槲蠢吹拇葱绿峁┝饲痹诘淖急福涣硪环矫妫?大学作为创新的中心,本身也有大量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必须要用于社会、用于人们的生活,才有真正的价值,也就是它们必须要进行社会转化,能为整个社会带来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要达到创新创业教育,避免陷入误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大学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创新研究的平台,以及将这种创新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模拟创业或者实际创业的平台。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做到教学方法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要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注意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电子教案,多媒体、现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水平。要求教师扩宽视野,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积极倡?Ы萄Х椒ù葱隆J箍翁媒萄?模式真正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2、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者毕业以后马上去自主创业,而是对所有学生都应该进行的一种创业精神、创新文化、创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以及对有创业创新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的创业技能的训练。因此,大学生无论毕业后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需要接受创业创新教育,具备创业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具备崇尚、尊重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对事物的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高度的敏感和开阔的思路;极强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富于想象并敢于大胆提出问题;注重实践,勤奋努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等。3、调整专业结构。专业结构调整是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在专业设置中,我们应加大调整力度,努力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调整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将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及三大产业带建设,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压缩社会需求小、就业差的专业。在专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加强专业的适应性。要建设一批有影响、水平高、有特色、起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为了培养学生敬业爱岗、诚信勤勉、吃苦耐劳、服务客户、积极创新、团结合作、服从服务公司等基本职业素质;训练学生办事认真细致、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感知风险的敏锐性、分析风险的严谨性,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公文写作、文件处理等职业技能,学院应加强实训环节的管理及教育工作,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4、对实行多种学生奖励办法。双创既然是创造性的,就必然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失败意味着丢脸,失败意味着损失,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心理上可能难以承受。也有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经济上也可能难以承受。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为大学生进行双创失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提供应有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整个社会必须弘扬创新创业的正气,对创新创业的成功者必须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创新创业的失败者应该给予更多释放压力的机会和相应的政策支持。5、加强第二课堂的学习。第一课堂授课形式较为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第二课堂不仅生动活泼,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包括组织能力、开放思维能力,动手实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开展大学生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这种活动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指导老师通过指导或让成员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并经常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加速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学生创新创业是个永恒的命题,创新创业既是大学生的内在愿望,也是国家和民族所需。但创新创业充满了艰辛和复杂,还可能面临失败。作为创新创业者本身,必须要有足够的胆略和胆识;而作为政府和大学,也必须为创新创业者构建基本的平台,提供各种必要的风险补偿。
本文标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79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