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集萃
【甲】大道之行也【乙】《礼论》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不超过物资供应的限度,物资供应不是无限度的满足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女有归.(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故.制礼义以分之(4)以.养人之欲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2)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①避免天下混乱;②确定名分;③平衡人的欲望;④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译文】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在这个时候,太子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法令颁布施行十年,秦国的百姓十分高兴,没有人拾取别人遗失在路边东西,山林里没有强盗和山贼,家庭富裕人口兴盛。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②有一人徙之之:__________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15.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甲文中的“________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16.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分)【答案】:(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2.①通“悦”,愉快。②代词,指“木”(木头)。13.A14.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15.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16.不同意。示例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3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屋舍俨然俨然:______(2)阡陌交通交通:______(3)不独子食子子:______(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______①男友分分:______②讲信修睦修:______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④停数日,辞去辞:______下列剧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鲜.为人知B.便舍.船屋舍.俨然C.复.前行不复.出焉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食之.而不能尽其才11.翻译下面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示例: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13.【甲】文中的“世外桃源”与【乙】文中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世外桃源”是根据语段【乙】中“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诗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语段【甲】侧重于记叙,语段【乙】侧重于议论。14.【乙】文中的“大同”社会和【甲】文中的“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两者都描写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形象。都是虚构的,都是不存在的,都反映了作者多美好社会的向往,希望人们都安居乐业,人人平等,没有战乱。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许:______(2)佁然不动佁然:______(3)女有归归:______(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甲】【乙】两个语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译文】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坦诚认罪,传布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开释;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杀戮。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多么细的恶行,没有不贬抑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着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实职,对于虚伪造假的人不予录用。最后全国的百姓,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明白。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作大将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A.天下为.公/不足为.外人道也B.是故谋闭而不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C.是.谓大同/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D.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故虽.有名马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乙文记叙了诸葛亮哪几方面的事例?他的做法照应了甲文中的哪句话?乙文中写了诸葛亮安抚百姓、公开礼仪法度、精简官职、制定适当的制度、赏罚分明等事例。照应了甲文中对领导者的要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11.解释加点的词①选贤与能②女有归1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路不拾遗。1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人才选拔:福利保障:1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答案】11.①与:通“举”。②归:女子出嫁。12.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②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3.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4.皆大欢喜、好逸恶劳、
本文标题:《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集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10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