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部片区小学语文业务考试题
北部片区小学“教坛新星”评选新课程、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20分)1、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3、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6、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7、“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8、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9、《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10、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1、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2、第二、三学段要求学生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二、选择(40分)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刻背景是(B)A、工业经济时代B、知识经济时代C、网络信息时代D、农业经济时代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3、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A)A、以综合课程为主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以分科课程为主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4、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B)A、均衡性发展性互补性B、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C、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D、针对性整合性自主性5、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不包括的方面是(B)A、兴趣化学习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C、劳动与技术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6、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改革主要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D)A、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B、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C、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D、构建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7、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8、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9、阅读教学过程是:(D)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0、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D)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A)A、主动性B、独立性C、体验性D、问题性12.指导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应是(B)。A.考试说明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材教参13、“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B)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14、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5.课程标准实施意见部分,主要从以下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A)A.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B.教学素养、教学管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C.配套措施、师资培训、课程目标、教材编写D.评价意见、教学意见、师德修养、业务能力16、.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B)A、18%—20%B、20%—22%C、23%—25%D、26%17、对一至二年级学生写字的评价不应侧重。(C)A.写字的姿势B.书写的规范C.会写的字数。18、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19、小学五至六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学生40分钟能完成(C)A不少于200字的习作B300字的习作C不少于400字的习作D不少于500字的习作20、一至二年级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应做到(A)。A.意思清楚B.条理清楚C.用语得体三、判断(15分)()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强化文体意识。()2、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3、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课程内容。()4、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5、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重结论甚于重过程()6、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7、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8、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11、考试应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12、学习方式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13、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4、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15、第二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四、简答题(10分)1、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6分)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4分)(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五、论述题(15分)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本文标题:北部片区小学语文业务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1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