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考研必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1、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所起的促进作用。(1)王禹偁在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他在诗和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2)诗风方面:其诗取法白居易,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他尤其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他的诗主要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很强现实性、人民性。促进了宋初诗风的改变。(3)文风方面:提倡古文,继承韩愈“文从字顺”,追求平易自然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4)王禹偁在文论上提出的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王禹偁在文以传道之外,又要求文以明心,即可在传道之文里抒发自己的政见和内心感受,做到叙事言理与主观抒情相结合。所谓“明心”,是指自己的内心世界臻于高尚,是指立身无愧。以文明心和传道,实质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这是王禹偁在理论上的贡献。2、西昆体的特点⑴与宋初的白体、晚唐体相比,西昆体诗具有堂庑大、气象宽、思致深的特点,往往能就一事一题兼虚实而涵古今,讲究措辞寓意之深妙和轻峭感怆。(⑵西昆体诗人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音节铿锵,属对工整,设色浓丽而富情感性,颇具李商隐“沉博绝丽”之风。⑶资书以为诗,主要表现为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是宋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对宋代后起的诗人有深刻的影响。⑷西昆体的弊端也是明显的。诗人作诗过分依赖修辞而缺乏感觉,过分推敲字句而不注重实际内容,有些诗甚至仅靠对典故的重新组织而成诗,产生以文字为消遣而毫无内容的应酬作品。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即北宋诗文革新,以韩、柳文章为号召,以复古为旗帜,以反西昆流弊为主要目标,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倡导者与领袖地位的是欧阳修。在他身边团结了一批诗人,如梅尧臣、苏舜钦,后学如王安石、苏轼、曾巩等。(2)贡献:在诗文两方面,确定了宋代文学基本风格。欧阳修的诗,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代表了当时诗歌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创造精神,他的散文,摒弃了韩愈文章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他对宋代散文发展的最大贡献。他的文学创作以散文成就最大,开创了宋代四六文的新体式,在欧阳修的努力下,古文在文章写作中的主导地位确立起来。他的散文开一代风气,平易文风也成为宋文的代表文风。4、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⑴“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多用空灵虚拟之笔,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由挥洒,气势奔腾而壮阔雄奇;且句式多变,以散行单句为主,又融合不少骈偶、排比成分,骈散结合,错落有致。⑵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在描写难以言传的状态、情绪和感受时,苏轼常用的方法是将其具体化形象化,或用比喻生动准确地描写自然景物和各种具体事物的特征;或在议论中用比喻说明道理而妙趣无穷。⑶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苏轼为文善于从虚处入手,采用诗家手法翻空出奇,讲究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处处有一种真气内充的蓬勃诗意。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⑴“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苏轼才气横溢、文思如潮,以散文句式入诗,翻新出奇,这其实是以才气为诗的重要表征。体现为善于用一连串想象丰富的比喻来表达生动丰富的想象力,使物无隐形,本相毕现;此外,凭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将日常生活里的许多平凡事物写得富有新意,引人入胜。⑵以才学为诗是苏诗的另一特色,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寓哲理于意象,以理趣见胜,耐人咀嚼。(⑶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风格多样,既有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又有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体现出一种高风绝尘的潇洒韵致和审美境界,在宋代即被称为“东坡体”,成为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6、苏轼词的多样化风格⑴以诗为词,尽显豪放本色。苏轼的以诗为词,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打破了词不能描写广阔题材的限制,由比较狭窄的花间酒下的男欢女爱,扩大到文人士大夫的雅思理趣等方面。其次是将诗词视为文学体式上的殊途同归,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创作方法入词。这种因题材和创作理念改革而带来的写作风格上的变化,必然将词体由原先的“软性文学”解放出来,引向旷达豪放的一面。⑵以词还词,不失秀美风流。苏轼一面革新词体,一面又维护与保持词的特点,完其本色。故其词作不仅横放杰出,也尽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在苏轼的词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刚健含婀娜”。因而他的词不能以豪放囊括,也不能以婉约标称,而是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圆转者有之,奇艳绝丽者有之,风格是多样化的。7、“山谷体”的艺术风格特征⑴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黄庭坚作诗,力避流俗。为此,他常常使用拗句,改变句式,打破平仄,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不讲究声律谐协和词采鲜明,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力避柔辞滥调的作法,是山谷体“生新瘦硬”诗风的重要表现。⑵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黄庭坚提倡以学问为诗,有“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之说。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上,就是力避陈熟,注重对典故的改造和发挥,翻新出奇,营造新意境。⑶工于炼字,好奇尚硬,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黄庭坚作诗,常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瘦硬”是其诗风脱俗的表现,铅华洗净,隽旨独标,以生出新,以涩作健。但也有写得自然晓畅之作,追求自然简易的浏亮风格,趋于“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老成境界。8、柳永雅词的艺术特点⑴以赋为词,善于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首先,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到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情景兼容,层层铺叙,一笔到底。这种以赋为词的手法,使长调慢词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柳永开拓宋词艺术表现力的主要手段。⑵其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处。柳永创造性地将赋法移植于长调慢词后,便可用铺叙递进的方式,对事情发生场面和过程进行逐层的描绘,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的不同情感心态,从而大大扩展了词的叙事言情空间和词境的容量。这在柳永的羁旅行役词里表现得很充分,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9、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⑴创体。柳永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由于他大量地创作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逐渐进入慢词阶段。长调慢词较之小令,篇幅增长,词体恢张,可开阖变化,有驰骋才情的余地。这就为苏轼革新词体和“以诗为词”创造了前提条件,士大夫可藉词抒写浩气逸怀,其性情抱负能充分表现于“曲子词”中。同时也使词在社会上广泛流行,遂有与传统五、七言诗争胜之势。⑵创调。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柳永慢词多用新调。今存宋词880多个词调中,约有100多个为柳词所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至柳永始备。柳永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⑶俗色。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其俗词不仅在表述风格上浅近俚俗、词语尘下,并且大大拓展了宋词的题材,将都市风貌与都市生活纳入词的表现范围,赢得“凡有井水饮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⑷手法。柳永不仅擅长写俗词,亦擅长写雅词。其雅词在艺术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赋为词,创造性地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大大扩展了词的叙事言情空间。二是他的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处。⑸影响。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他对慢词艺术的创制和推动,为后代许多词家的创作提供了取效的法门。10、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⑴周邦彦词的情思多藉景表达,意境浑厚,兼以气韵雄浑,声调激越,用笔拗怒奇恣,遂呈现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⑵清真词具有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的长处。周邦彦继承了柳永用俗语入词而通畅明白的优点,舍弃了部分柳词俗滥尘下的短处,做到了能雅能俗,亦清亦丽。⑶他关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此前的词人偶尔也以诗句入词,但多率意为之,周则潜心研会,就字面和意境两个方面进行融化,发展成了一种完备的作词的语言运用艺术。⑷周妙解音律,工于倚声填词,用歌词自身的节奏变化体现燕乐乐音运动的旋律,以文字这声律应和乐曲的音调,达到了词与乐的完美结合11、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⑴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她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浅俗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而且能“化俗为雅”,善用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寻常语创造不寻常意境,清新工巧,明白省净,富于表现力。⑵“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李清照以独到的功力,把个人的愁思愁绪与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融为一体,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写出了婉约词的忧伤绝唱⑶“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李清照作词,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既便是一些感时伤怀的低徊沉吟,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词,其中也流动着一种爽逸之气,无脂粉气,无闺阁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的词风异趣而独树一帜,亦非一般意义上的“婉约”二字所能概括。12、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多面性陆游的诗歌诸体皆备,不论是古体诗,还是律诗、绝句,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艺术风格多样。⑴古体气势磅礴。陆游是一位具有战士情怀的诗人。其古体诗多豪壮语,喜言征伐事,颇有老杜诗的雄浑气势,又吸收岑参的语奇体峻,写得豪迈坚挺。诗作素无长篇,也不采用一韵到底的习见方式,而是转韵较多,又摆脱固定的句法,使用杂言的形式,顿挫跌宕,跳跃律动,自具一种苍莽之感。⑵七律悲壮慷慨。陆游于律诗致力最勤,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他的七律感时伤世,无不悲愤激昂,且对仗工整而自然圆转;很少运用僻典,主要力量安排在中间的四句,通常是景一联,情一联,于景联多有佳句。⑶七绝清新秀逸。陆游晚年写了大量清新秀逸的闲适诗。他的绝句小诗,以七言为主,善于咀嚼日常生活里的隽永滋味,领会当前景物的曲折情况,写得清新细腻、简练自然,极有丰神远味,而且明白如话。此外,他还更多地发挥宋人好议论的特点,在绝句诗里抒发感慨,用平易流畅的语言表达爱国思想,言简意深,带有散文化特征。13、陆游诗的爱国精神⑴陆游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在他的近万首诗中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对国家命运的无限关怀、对祖国土地、人民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在他的创作活动中始终占据着主要的地位。⑵渴望恢复中原、渴望自己有机会歌颂胜利,是陆游创作的主要动力,而他对这种愿望与现实政治局势之间的矛盾有深刻体会,不能不产生一种悲愤的感情,但并不消沉。发为慷慨悲壮语,或沉痛表达了沦陷区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或斥责主和派大臣们出卖祖国土地的行径,或控诉投降派排斥抗战将领、贻误国事的罪恶勾当,或抒发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失地的夙愿。爱国热情至死不减,形成其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特色。14、姜夔白石词清雅的艺术特色白石词风及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清空”、“骚雅”,并可进一步概括为“清雅”二字。⑴就清而言:清雅的人品,清刚的笔法,清虚的情韵;无论是咏怀、酬应、咏物,还是写恋情,都选择与“清”的情思相应的景象事物,遗貌取神而寄托遥深,呈现出“以清虚为体”而空灵淡远的风格特征。⑵就雅而言:姜夔作词于周邦彦多所取法,精通音律,注重修辞,避俗求雅,但词风的清刚疏宕则与辛弃疾声气相通。他运质实于清空,以诗的笔法、而且是江西诗的瘦硬笔法入词,以健笔写柔情,古雅峭拔,刚柔并济。于宋词的豪放、婉约之外,别立“清雅词”一宗,形成南宋中后期独树一帜的重要词派。白石词既不同于婉约词的偏于阴柔,又不同于豪放词的过于阳刚,而是以洗练空明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考研必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8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