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
作者:刘征作者简介:•本名刘国正。•1926年生,北京人。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会长。他多年参与编写过中学语文教材。本文写于己于1980年12月。有删节。朝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题解:1.本文题目的结构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漫想。即随意地、不受拘束地畅想。思考2.文章的景物描写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它西起四川省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南津关,全长约204千米。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瞿塘峡——三峡第一峡夔门天下雄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三峡第二峡——巫峡绮丽幽深,诗情画意川东门户——巫山云雨巫山十二峰神女应无恙三峡第三峡——西陵峡滩多水急屈原纪念馆屈原塑像昭君故里昭君塑像轻舟已过万重山1、词藻:辞藻,诗文中蓄意加工的华丽辞语。2、连绵:形容山脉、河流等不间断,连为一体。3、耸峙:高耸矗立。4、啃噬kěnshì:①啃。马蜂啃啮花叶。②比喻折磨。这巨大的悲痛在啃啮着她的心。5、端倪:①事情的头绪迹象。②边际。6、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指远古时代。7、混沌:①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避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②形容蒙昧无知的样子。③糊涂(常用来骂人)。8、追溯: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9、无恙:①无灾祸。②平安;没有疾病。10、摧山坼地:形容山倒塌、崩裂。11、转瞬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词语积累:夔门(kuí)耸峙(zhì)欹侧(qī)无恙(yàng)篙工(gāo)抟(tuán)坼(chè)燧(suì)翎(líng)端倪(ní)啃噬(shì)追溯(sù)本文的知识点:1.了解文章写了什么?2.理清思路,理解文章是怎样写的?3.把握主旨,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结构(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2]交代行文的原因:“第一次”面对神奇而险峻的奇景,“漫想”由此开端。第二部分:[3-9]作者漫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第三部分:[10-12]作者由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想到无数“第一个人”,想到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第四部分:[13-14]作者思路由往昔回到现实,畅想近日和未来。第五部分:[15]设想千百年后人们对我们精神的崇敬,结束“漫想”,回应开头。听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先后想到哪些“第一个”?•2.这些“第一个”有什么共同点?•3.作者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那些困难?•4.找出体现作者展开“漫想”思路的语句。作者先后想到哪些“第一个”?•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这些“第一个”有什么共同点?•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有探索精神。•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意志坚定。•有开拓精神。作者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那些困难?•1.物质的简陋原始的独木船2.精神上的压力舆论:嘲笑、反对、劝阻3.路途的艰险4.认识的局限找出体现作者展开“漫想”思路的语句:•“船出了夔门,……•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里,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来去。“漫想”开始展开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作者由夔门为起点---过“万重山”---历奇险---观奇景---忆“第一”---溯远古---想现实---抒喜悦。讴歌了人类知难而进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并期望新时代的人能创造更辉煌的业绩。总结(主旨):作者通过穿行三峡过万重山的所见所想,讴歌了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写作特点:1.使用多种修辞格(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手法)。2.想象丰富,行文流畅。3.“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的线索:一是紧紧扣住一个“过”字,写了游三峡的全过程;二是紧扣“漫想”二字,不断拓展时空内涵。第一个过三峡的人所想—所见——奇、险所得——未曾有过的喜悦无数个第一个拓展阅读•夔州歌十绝句(一)杜甫•中东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上三峡李白•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古歌谣:•滟澦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澦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澦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澦:原是对准峡口的一堆黑色巨礁,现已炸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神女峰神女峰舒婷•作家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少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散文集《心烟》等,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天上来鸿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沿着江峰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陈毅《冬夜杂咏·三峡》•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下水知天险,上水反潮流。•三峡束长江,欲令江流改。•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刘白羽《长江三日》:•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中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过万重山漫想》课后小测:•1、文章中的“万重山”指的是。•2、作者的“漫想”都扣住了“”而想,他先后想到了许许多多的“”,•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充分体现出散文“”的特点。•3、从行文内容可看出作者对精神的讴歌和期盼。长江三峡第一个第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知难而进的首创我们可以漫想2第一个修筑长城的人第一个在我国研制爆炸成功原子弹的人第一个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人王富洲贡布崔振华人类第一次成功考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人美国”阿波罗“号载人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图为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1961年4月12日作业:课后练习三(作文300字以上)
本文标题:《过万重山漫想》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93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