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7-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1]
淖尔壕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淖尔壕矿地测站二〇一七年一月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淖尔壕煤矿长治久安消除或减小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结合淖尔壕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淖尔壕煤矿。第二章实施办法第三条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副总工程师成员:地测站站长、生产办主任、安监站站长、机电办主任、防治水专职人员、通风专职人员、各区队技术员。第四条第五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第三章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第六条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第七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第八条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第九条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经常性地对矿井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第十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第十一条根据采空区与昊兴塬煤业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第十二条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第十三条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第十四条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第十五条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第十六条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第十七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第十八条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如有开采的矿井,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是否对本矿有威胁。第十九条井筒、工业广场及附近汇水沟每年雨季前要清理附近杂物,疏通排水通道。第二十条井下发现矿井涌水量有变化时或降特大暴雨、地表水体变化等特殊情况,要及时对井筒周边水位进行测量。第二十一条井下采空区及周边小窑、废弃井筒排查,若矿井后期对井田范围内废弃井筒进行充填,对井筒充填方案和回填工程监督。第二十二条在工作面采掘工程接近钻孔之前,必须对钻孔资料进行查阅,全面了解钻孔的封闭情况。第二十三条对于钻孔资料不详、模糊的钻孔,必须以“封闭不良钻孔”对待,在设计说明中必须明确提出来,要留足防隔水煤柱,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作为安全隐患来处理。第二十四条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报制度,年初按照年度采掘工程计划,对年度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进行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准确分析巷道层位关系,对可能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等地质构造要提前通知生产区队,提出建议,并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第二十五条建立钻孔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第二十六条建立井下收集地质资料制度,岩巷工作面每掘进10m收集地质资料一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岩层和巷道走向角度,如发现地质层位变化及时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煤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20m收集一次,收集煤层倾斜角度和巷道走向角度外,还应收集煤层厚度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煤层破碎情况。第二十七条定期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修改巷道附近煤层底板等高线,掘进巷道岩层层位变化情况,若为穿层巷道及时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巷道可能出现的提前或延后穿层情况;水文地质方面要及时分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况及水量变化趋势、充水来源等资料,若物探、钻探显示的地质构造变化区域要及时分析构造变化带附近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情况,及时向总工程师汇报。第四章附则第二十八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办法解释权归淖尔壕煤矿地测站。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原制度废止。
本文标题:7-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95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