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10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第十章货币政策传导目标、工具、战略与战术用宏观经济学分析四万亿财政政策IS—LM模型在IS—LM模型中,政府扩大购买,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入从Y1增加到Y3。AD—AS模型在AD—AS模型中,政府扩大购买,使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入从Y1增加到Y2。四万亿政策成效如何?2008年前后中国经济增长率第十章货币政策传导目标、工具、战略与战术一、货币政策的内涵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措施及效果等货币政策通常由一国的中央银行来制定和实施。二、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框架(frameworkformonetarypolicy)是由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goals)和实现其最终目标的战略(strategy),包括政策工具(instruments)、操作目标(operatingtargets)和中介目标(intermediatetargets),以及货币政策传递机制渠道等制度安排组成的货币政策作用的总体架构。货币政策战略框架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准备金利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其他其他最终目标充分就业稳定币值经济增长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目标并非一个孤立的目标,而是由–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这三个渐进层次组成的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goalsofmonetarypolicy)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由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能对这些目标直接产生作用,只能通过央行所掌握的货币政策工具间接作用于这些目标。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intermediatetargets):即中央银行需要在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选定一些变量作为观测指标,以作为最终目标的监测器。比如货币供给量(M0、M1.M2)以及(长期或短期)利率,有时也选用信贷总量或汇率。这些指标既能被中央银行较为精确地控制,又能较好地预告最终目标可能发生的变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operatingtargets):•即中央银行选定一些既能被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又与中介目标联系紧密的变量作为。•如:准备金、基础货币或利率(国库券利率或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这些变量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较为灵敏,有利于中央银行及时跟踪货币政策的效果。有了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中央银行就能较为迅速地判断货币政策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应是包括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在内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三、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货币政策工具(toolsofmonetarypolicy)是由中央银行掌握的,用以调节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中央银行可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不是唯一的,而是由多种工具综合组成的工具体系。每一种工具各有其优点和局限,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组合使用来实现其宏观调控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其它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消费者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再贴现政策不动产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公开市场操作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generaltoolsofmonetarypolicy)是对货币供给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它们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selectivetoolsofmonetarypolicy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方式有: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和优惠利率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directcreditcontrol)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其主要方式有:利率控制、信贷规模控制、直接干预和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管理。间接信用指导(indirectcreditguidance)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窗口指导和道义劝告的方式对信用规模、信贷流向进行间接指导。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币值稳定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价格稳定和币值稳定(stabilityofcurrencyvalue)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如果经济中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inflation),将会导致:–(1)借贷风险增加,通货膨胀会使债权人遭受额外的损失,而债务人则从中受益,这使正常的借贷关系遭到破坏。–(2)相对价格体系遭到破坏。–(3)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的严重贬值,有可能导致货币体系的崩溃。–(4)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固定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下降,这将使社会矛盾加剧。如果经济中发生了通货紧缩(deflation),将引起企业和公众对经济的不良预期,制约其有效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造成企业销售下降,利润减少,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经济将陷入衰退之中。美国在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就是通货紧缩的典型案例。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和避免通货紧缩是保持币值稳定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经济增长稳定的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一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物质保障,也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经济实力的增强可以提高一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竞争能力。为保证经济高质量地快速增长,必须有效充分地利用已有资源,并且为增加生产潜力而追加投资。任何一国的政府和中央银行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在潜在增长水平上的稳定增长。–低于潜在水平的增长造成资源的浪费–高于潜在水平的增长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总供求的失衡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要调节总供求的平衡,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人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经济过热时紧缩货币,抑制过热的总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扩张货币以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想实现的目标。政府如何判断一个经济社会是否达到了充分就业?–经济社会中总是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以及结构性失业等,这类失业一般是短期的,经济学家们常常称之为“自然失业”。如果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之下,就可以说该经济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中央银行所要解决的不是上述因素造成的短期失业问题,而是由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周期性失业。这种周期性的失业率–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时上升–在经济繁荣时下降在经济衰退、失业严重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以促进社会总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以创造较多的工作机会降低失业率。(4)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平衡(internationalpaymentsequilibrium)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安全甚至政治稳定的重要条件。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外汇市场对本币信心的丧失,资本的大量外流,外汇储备的急剧下降,本币的大幅贬值,并导致严重的货币和金融危机。–9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这方面的最新例证。长期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既使大量的外汇储备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又使为购买大量的外汇而增发本国货币,可能导致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还可能加剧贸易摩擦。–如我国近几年持续的较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不仅引起较多的贸易摩擦,而且也带来人民币升值的较大压力。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比顺差更大,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是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1)给定潜在的GNP增长率–(2)如果实际GNP增长率超过潜在GNP增长率的3%,则失业率下降1%。经济增长可以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的模式,除了劳动密集型外,其他两种增长模式与失业率的下降有一定的矛盾。为了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一国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失业增加。–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说明,物价稳定和就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矛盾,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物价的不稳定)可以换来就业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但长期过高的通货膨胀将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导致经济收缩,造成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增加。中央银行在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成为一国中央银行能否进行成功的宏观调控的关键。3.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币值稳定有利于:–金融稳定。但这两者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利率的稳定。但为稳定利率而变动货币供应量时,将导致物价的不稳定。中央银行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救助濒临倒闭的商业银行而增发货币,也可能引起物价的不稳定。–国际收支的平衡。金融的动荡将加剧国际收支得失衡。片面地追求贸易平衡而人为地货币贬值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但国际收支的失衡,如贸易赤字或资本外流,将导致货币危机。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一)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monetaryaggregates)是一个国家某个时点流通中的本国货币总量。它是一个存量指标,在某一时点进行统计。通常在月末、季末或年末统计。根据不同货币流动性的差异,可以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既有其优点,也有缺点。货币供给量的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M2=M1+银行体系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1.货币供给量指标的优点(1)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2)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性较强。(3)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政策的意图联系紧密。(4)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不易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2.货币供给量指标的缺点(1)可测性(2)可控性(二)利率利率(interestrate)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供应者的收益和资金需求者的成本。在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情况下,利率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利率指标的优点(1)利率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求状况,并能表现出货币与信用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2)中央银行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以较为有效的控制。(3)有关利率的数据可以及时获得。(4)利率的调整可以把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及时传递给各金融机构,并通过金融机构迅速传达到企业和消费者,使之作出相应的反映。2.利率指标的缺点(1)可测性(2)可控性(三)其它可作为中介指标的指标除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外,还有一些指标可充当中介指标,主要有贷款规模和汇率。贷款规模控制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或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国家使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只是在非常时期作为非常手段使用。汇率也是一个可以充当中介指标的指标。特别是在一些实行本币与某国货币挂钩的发展中国家,汇率成为一个主要的中介指标。1、贷款量指标的优点(1)与最终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方式中占绝对地位,从而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影响较大;(2)数据较易获得,具有可测性;(3)具有较好的可控性,中央银行通过规定贷款规模限额控制贷款量,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应总量。2、贷款量指标的缺点(1)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情况下,除贷款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其它多种渠道融资,贷款规模控制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较弱;(2)贷款规模控制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不利于正确的
本文标题:10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9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