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版新闻评论写作自考记忆要点
新闻评论写作识记要点1001.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任务:通过评说阐明评论者意见、观点、主张,表明立场和态度。2.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类信息:一是事实信息,二是意见信息。前者的载体是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后者的载体是新闻评论,“说事实的话”。3.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时新性、针对性、倾向性、思辨性、广泛性。4.新闻评论定义:新闻评论是针对值得关注的新闻事件和现实问题及时表达的观点和见解,表现形式各异的文本(文体、体裁、节目形态等)是其载体,不同介质的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网络和新媒体等)是其传播渠道,广泛地传播新的意见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是其主要任务和根本宗旨。5.不同类别新闻评论:时政类评论、经济类评论、法制类评论、军事类评论、体育类评论、娱乐类评论。6.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和社会作用:发言表态,阐明基本立场观点;表达诉求,反映公众意见与呼声;解惑释疑,增进理解,维护社会稳定;针砭时弊,履行新闻舆论监督职责;激浊扬清,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领潮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7.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他和恩格斯一起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文章。列宁的政论文章经常发表在《真理报》上。8.普利策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设立了“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李普曼是美国最富盛名的专栏作家、政论家,在《纽约每日论坛报》担任《今日与明日》专栏特约撰稿人。9.“社论版对页”和“言论/社论版”这两种模式,长期引领报纸评论的国际潮流。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广播谈话类节目开始兴盛,如“脱口秀”(talkingshow)。10.唐朝就有的“邸报”,始终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原因是:首先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媒介,只是一种“官文书”。传教士主办的中文外报,最先出现新闻评论的萌芽——早期的中文报刊评论。11.鸦片战争前最有影响的一份中文外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冲破了“言不论政”的藩篱。外国主编长期聘用中国文人做“记室”,自己口授文章,由“秉笔华士”记录大意。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是中国报刊评论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循环日报》以政论着称,王韬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12.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是最杰出的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被称为“时务文体”(梁主办的《时务报》)。梁启超创办《时报》,使得“时评”开始出现和风行,时评的崛起标志着中国近代的报刊评论的主流由政论向新闻评论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13.1913年“癸丑报灾”,无数报刊被查封,许多报人惨遭杀害;1914年,袁世凯公布钳制舆论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1918年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周恩来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4.四大着名副刊有北京的《晨报》副刊《晨报副镌》、《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和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蔡和森主编《向导》,恽代英、萧楚女主编《中国青年》。毛泽东创办国民党中央刊物《政治周报》,瞿秋白主办《热血日报》。15.1932年黎烈文主编《自由谈》。着名的评论家有《大公报》社论的主笔张季鸾和《生活》周刊《小言论》的主笔邹韬奋。众多非职业报刊评论大家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16.当代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过渡期、曲折期、社会转型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两报一刊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姚文元着名的三篇评论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范荣康称当时新闻评论是“四无评论”(无中生有、无需论证、无限拔高、无限上纲)。17.新闻评论选题的含义:指作者准备就哪些新闻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矛盾等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立场态度而进行的思维活动。选题的预期目标:就是找到有价值的评论对象,聚焦将要评说议论的新闻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矛盾等。解决好“写什么”这个难题,明确这则评论得以存在的理由,考量其是否评说议论的价值。18.新闻评论选题的具体途径:吃透两头。从当下新闻报道中发现有评论价值的选题;从社会热点问题和民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中选题;从上级部门的新指示、新精神中寻找评论选题;从容易被忽略的事物和问题中发现评论选题;新近发表的评论做深度开发,形成新的评论选题。19.标题就是文章(或广播、电视节目)的题目,它以简短的文字,醒目、清晰地标出或提示文章(或节目)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标题的主要功用:总体而言,可以用一个“导”字来概括,即导读(导听、导视)。提示论题,概括评论内容;昭示倾向,表明立场态度;展现亮点,标出主要观点;释放魅力,激发公众性趣。20.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题文一致;意象鲜明;言简意赅;生动引人。21.新闻评论的论点:是新闻评论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和主张,它反映了作者对所评说议论的对象(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问题矛盾等)持有的基本看法、思想观点、立场态度等。论点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是评论的灵魂,统领和支配其他事实信息和意见信息(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以及论证过程等。22.论点的层次性:总论点,也叫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章的主题,在评论中起主导的、支配的地位。分论点,又叫子论点,是由总论点派生出来的,在评论中起到表达观点、阐明道理,体现和支持总论点的作用。23.判断的类型包括: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具体判断与普遍判断。24.论据可分为两大类: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新闻评论对论据具有明确的要求,即真实性、相关性、典型性、新鲜性四个方面。25.事实性论据: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的特征,是证明论点的最具说服力的论据。26.理论性论据: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根据,是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新闻评论写作不仅需要运用事实性论据,还需要相关的理论性论据来支撑观点。可分为如下四类:科学原理、定律、公理和权威性着作中的精辟见解;谚语、俗语、格言、警句、成语和典故等;一些领导人或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所发表的已为人们熟知的名言和科学论断;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27.论证:是指新闻评论作者运用各种论据阐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其主要作用就是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使论点得以确立,使说理更具说服力。论证的作用: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纽带”和“桥梁”,是新闻评论作者进行说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28.论证的主要方法:按照逻辑推理的形式划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按照论据材料的性质划分,可分为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按照双方观点的关系划分,可分为反证法、归谬法。29.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讲,说理论述是组织和运用论据说理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及方法;从新闻评论写作的角度讲,论证过程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以阐明其观点。30.论证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论据与论点契合,分析与综合精当,务虚与务实结合。31.分析,就是把评论对象,及所要评说议论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行为、思想等,进行分析和“解剖”,揭示其表面现象后面隐藏的内容,包括问题、矛盾的各个方面,各个构成要素。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体性思考,把分析得出的各方面的认识,联系起来考察,将分论点归纳起来,形成全面、完整的认识,得出总体性的结论。32.务虚性评论需要自觉遵守虚实结合的原则,运用“以虚带实”和“寓虚于实”的方法,使评论的说理论述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务实性评论从具体事实(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矛盾冲突)中发现问题,通过评说议论、分析解读,阐明其蕴含的道理和意义,使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并由此产生富于思辨性和哲理性的观点见解,达到通过个别指导一般的目的。33.新闻评论的结构:一般来说,评论文章除去标题之外,通常由三大块构成: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也称引论,主要作用是交代由头或背景,提出问题,引出论证,并吸引读者注意。主体,即是文章的本论,任务就是运用论据(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展开论证,并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来表现内容,阐明主要观点并体现其内在逻辑关系。结尾,多为文章的结论(也有文章的结尾并非结论),其作用因评论文章的写法不同而各异,如有的总结全篇明示其结论,有的与开头相呼应,也有的抒发各种情感或是“借题发挥”等等。34.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35.新闻评论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归纳式;演绎式;并列式;递进式。36.新闻评论的开头:开门见山,引出主题(引述新闻事实材料、直接评说主要问题、交代相关背景);开宗明义,亮出论点;凸显矛盾,切入主题。37.巧妙设计安排不落俗套的结尾:概括要旨,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发人深省;抒发情怀,感染公众;寓有深意,耐人寻味;巧设问句,商榷反诘。38.新闻评论良好文风:深入浅出,贴近受众;言之有物,切中要害;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俏谈道理,形象可感;字斟句酌,简洁精炼。39.社论是报纸评论中最重要的一种文体,被誉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社论具有重要地位,发表时总是居于报纸的显着版面位置,挂“社论”栏目标识,变换字体,并加框或花边。通过编排处理以显示其特殊性和重要价值。毛泽东强调精心写社论是一项极重要的工作。40.社论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精心写作,导向正确;胸有全局,联系实际;公允客观,端庄大气。41.评论员文章的类型: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解放日报》曾发表署名“皇甫平”的系列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经常署名“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缩写)。《人民日报》发表《老干部的光荣责任》是第一次使用“本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称为“超重型特约评论员文章”。抗战时期,毛泽东经常以观察家的名义发表评论。42.新闻述评简称述评,也叫记者述评。它融新闻报道和评说议论为一体,有述有评,评述结合,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边缘评论体裁。述评的主要特点: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中有评,评中有述;由述而评,以评驭述。43.新闻述评的类型: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44.编者按语:是对新闻报道或文稿进行简要提示、评价、议论、阐述或做补充说明的文字。它是新闻评论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评论样式,因为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二者同时发表(见报或播出)。它是由媒体编辑人员撰写的,作用在于对新闻稿件做画龙点睛式的概括、评价、批注、建议,或交代背景及相关事项,或代表编辑部发言表态。形式多样,有文前按、文中按和编后等。45.中国最早的编者按语:太史公曰。将编者按语同新闻报道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这一形式发表意见的报纸是梁启超、汪大燮主笔的《中外纪闻》。真正成为常用报刊文体是1904年《时报》创刊之后。编者按语的性质:依附于所编发新闻与文稿,不能够独立存在。46.编者按语分类:说明性按语、政论性按语、注释性按语。编者按语的功能: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强调补充。47.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三种按语形式中其编排位置最为重要,通常位于所配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前(或版面、栏目的上方)。不拟标题,也不署名,有说明性或政论性两类按语,以政论性居多。48.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内容等做出点评或批注,诠释补充,或修正错误、提出希望等。49.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编辑附记等。它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可拟标题,也可不拟;可署名,也可不署。50.编者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立足依托,有所超脱;配合及时,运用灵活;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明快犀利,讲求分寸。51.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样式。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中心任务等需要,针对现实生活和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或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不良倾向,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通常代表编辑部发言表态。52.1904年在上海创刊的《时报》所倡导的时评(当时也被冠名“批评”“时事批评”),“时评”这一称谓被中国报界认可的时间其实早于“短评”。
本文标题:新版新闻评论写作自考记忆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98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