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护理(690306)二、招生对象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三、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师幼儿教育与保育幼儿教师资格证公共卫生服务生活照料服务人员婴幼儿照护家庭教育指导育婴健康管理保育员育婴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健康管理以及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具备保教结合技能,面向学前教育与儿童卫生保健行业的婴幼儿教育与保育、家庭教育指导、健康管理等岗位,从事婴幼儿照护、健康指导、发育监测与评价、幼儿教育及家教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六、培养规格(一)素质目标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学习习惯;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二)知识目标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幼儿教育事业和幼儿健康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3.掌握婴幼儿营养、生长发育、生活照料、常见疾病的特点及预防等保健知识;4.掌握幼儿心理、儿童保教、学前教育等基本理论知识;5.掌握幼儿游戏和日常生活等活动组织的有关知识;6.掌握早教机构、幼儿园课程领域的教育内容、教育计划、教育组织、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7.熟悉婴幼儿保健相关的行政管理、后勤管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三)能力目标1.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能够在工作中与婴幼儿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2.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3.具有探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4.具备科学的婴幼儿照护能力,能够开展膳食搭配、生活照护、疾病预防等工作;5.具备健康干预方案实施和健康随访能力,能够开展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与指导,包括健康检查、健康风险评估等工作;6.具备保教结合能力,能够按照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组织适合的教育活动;7.能够正确地观察、评价婴幼儿,调整、引导家长,并与其他保教人员共同建立婴幼儿良好的评价氛围,优化婴幼儿的生活与成长环境;8.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为婴幼儿、家长等提供相关咨询与服务。七、课程设置1.必修课设置必修课课程设置分类表课程类型门数学分学时数理论课时实践课时实践学时所占比例(%)公共基础课程1028.555222832458.70%专业基础课程818.531417813643.31%专业课程123456238218032.03%见习、实习、毕业设计3410201020100%合计301152448788166067.8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管理学、沟通技巧、幼儿美术、幼儿舞蹈、幼儿音乐等。专业课程包括幼儿疾病预防与照顾、婴幼儿发展与健康促进、幼儿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学前营养学、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儿童心理与行为测评、幼儿活动设计与指导等。2.选修课设置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拓展课程。公共选修课是专业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分为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健康与保健模块、职业素养提升模块、人文与艺术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等五大模块,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和健康与保健模块为限选模块。专业拓展(方向)课程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修不同类别的课程,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的竞争力,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开展的专业拓展课程有儿童问题行为与校正、特殊幼儿呵护与教育、幼托机构事务管理、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母婴健康促进与管理、母婴护理实践技能、小儿推拿按摩等。3.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实验实训可在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开展完成;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由学校组织可在儿保所、各级各类幼儿园、早教机构、儿童健康管理公司、妇儿医院、亲子产业园等开展完成,校外实习主要在各级各类幼儿园、早教机构、儿童健康管理公司、妇儿医院、亲子产业园等完成。实训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八、教学进程表(详见附表1、附表2)具体时间分配:三学年共计117周,第一至四学期为20周,第一学期教学周包括军事训练2周、入学教育1周、教学16周、考试1周,第二、三学期包含教学18周、考试1周、社会实践1周,第四学期包括,教学16周、考试1周、实习动员1周、见习2周。第三学年包括毕业实习34周、毕业考试2周和毕业教育1周。九、主干课程及教学内容序号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人体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九大部分。2生理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绪论和细胞的基本功能,各论包括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代谢与体温、肾的排泄、感觉、神经、内分泌和生殖。3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概述;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分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观念;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现代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其交教育;幼儿教师及其专业发展;幼儿园教育的衔接与合作4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与影响因素;幼儿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机能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的内涵及标准;设计开发幼儿心理潜能的游戏活动和课程5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幼儿行为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幼儿行为发展的功能意义;评估解释、行为指导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具体方法、策略的实际运用;幼儿行为不良的观察与记录;幼儿行为不良的矫正6幼儿营养学营养学基础;食物营养价值;幼儿营养与科学喂养;营养状况与评价;食谱编制;膳食调查与评价7幼儿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活动设计概述;幼儿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和内容;幼儿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基本模式;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教育活动评价;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十、毕业要求本专业总学分为131学分。毕业最低要求需修满131学分,其中必修课要求修满81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61.83%;实习要求完成34学分,并达到实习相关要求标准;选修课要求修满16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12.21%,其中公共选修课要求修满10学分,专业拓展选修课要求修满6学分,学生取得行业认可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折算为相应学分。经审核达到以上学分要求并顺利通过毕业考试,符合毕业资格方可顺利毕业,而对于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学校支持在其结业后2年内,通过课程重修来达到毕业要求,申请结业换毕业。十一、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1.队伍结构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的63.3%。是一支专业过硬,治学严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2.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学前教育和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扎实的学前教育和医学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3.专业带头人1人,教授,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够主动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幼儿发展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4.兼职教师主要从幼儿园、医院或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知识或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行业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二)教学设施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2.校内实训基地(1)幼儿健康、保健管理综合实训室母婴护理设备、消毒器、婴儿洗浴设备、生长发育指标测量用具、婴幼儿模拟人等,用于幼儿健康评估、幼儿保健与护理、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2)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实训室各类心理量表、沙盘、电脑等,用于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3)幼儿营养实训室:中西餐制作、配置设施设备、营养检测仪等,用于幼儿营养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3.校外实习基地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要求是托育机构、幼儿园、早教机构等相关机构;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同时,实习基地应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4.信息化教学具有智慧录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设施录制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线上教学、落实考教分离,提升育人质量。(三)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思政教材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并报党委会研究通过后方可选用。学校建立有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2.图书文献配备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其中,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职业标准,有关幼儿教育相关、幼儿保育相关的图书等。3.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四)质量控制1.有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成立有校、系部二级督导组织,负责教学过程监督和教学效果评价。3.坚持“教考分离、严进严出”基本原则,严格考试过程管理,利用题库系统智能组合试卷,加强监考、阅卷、成绩等环节管理,废除毕业前清考制度,把好毕业关。4.严格执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完成核心课程标准并不断完善。5.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成立二级督导组织,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医院、企业共同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6.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考试采用主客观结合评价、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等方法,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发挥考试对学习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7.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二、人才培养特色1.“1+X”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分析,通过专家论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1+X”复
本文标题: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99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