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试论会计造假及防范措施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学生姓名:丁小敏学号:20100190班级:10级电算2班系(部):经济管理系专业:会计电算化指导教师:赵玉红2012年10月06日浅谈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目录引言…………………………………………………………………………………1一、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方法………………………………………………………6(一)虚构业务内容、填制虚假凭证………………………………………………6(二)未按会计准则核算往来帐户…………………………………………………6(三)隐瞒收入,虚报损失…………………………………………………………7(四)虚增利润、调整费用…………………………………………………………7(五)存货收支核算不合理…………………………………………………………7(六)注册资本名不符实……………………………………………………………8二、工业企业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8(一)两权分离………………………………………………………………………8(二)利益的驱动……………………………………………………………………8(三)监管力度不够…………………………………………………………………9(四)社会监督缺乏有效性…………………………………………………………9(五)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10(六)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10(七)会计人员素质不高……………………………………………………………11三、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不良影响………………………………………………………12(一)会计造假对社会的危害………………………………………………………………12(二)会计造假对企业及会计行业的影响………………………………………………12四、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预防措施…………………………………………………12(一)完善会计准则…………………………………………………………………12(二)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加强处罚力度………………………………………12浅谈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三)加强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12(四)建立合理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13(五)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13(六)会计诚信体系建设……………………………………………………………1五、打击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意义…………………………………………………14参考文献……………………………………………………………………………14浅谈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1引言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已日益成为企业管理者,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造成了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会计造假不仅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经营业绩虚假,财务状况不实而且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削弱了国家经济法规的权威,严重破坏了国家的宏观管理,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行贿受贿,权钱交易,挪用贪污打开了方便之门,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及会计工作的生命。而这一现象在工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严重。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舞弊方面的丑闻不断。会计造假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从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1929年美国的股市大崩溃再到近几年美国安然、世通的造假事件,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造假案件,造成了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会计造假已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探讨分析会计造假现象、成因,寻求审计对策,对遏制此起彼伏的会计造假案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越来越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本文通过对会计假账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的分析,逐项论述了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解决“造假”问题的对策。浅谈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2一、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方法(一)虚构业务内容、填制虚假凭证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舞弊方式,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如财务人员利用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将工资虚拟名单中多加了名字和金额,以达到贪污的目的。有时财务人员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故意算错,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擅自提现等。也有的在银行存款月末试算时乘机制造余额差额,这种方法一般的人非常难以察觉,除非在作假当年核查,否则很难发现。(二)未按会计准则核算往来帐户按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须在款项付讫后才可抵扣,为了逃避税款,在款项不足付款或不愿付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授意财务人员,用以前年度或以前已下账的付款存根或未用支票存根对日期进行改动,作为抵扣付款凭证,这是企业为了套取税款的一种非法的舞弊行为。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本应及时收回,但购货单位为了长期占用应付货款,销售企业经销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从购货单位谋取私利,而合谋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应收销货款长期挂账。有些企业将外单位还款不冲销往来账,而是截留并转移他处,再通过坏账损失挤列管理费用。如企业收到外单位归还的欠款后,直接从银行提出现金转入企业小金库,日后再将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通过坏账损失列入管理费用。按规定,企业的预付款业务必须以有效合法的供应合同为依据,而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的预付款业务根本无对应的合同,而是利用预付款为他人进行非法结算,将所得回扣或佣金据为己有;有的企业将实现的收入暂时存放在预付账款账户中,作为预付款,日后再作相反会计分录,视同退款。这样的后果是可以偷逃收入、偷逃税款。(三)隐瞒收入,虚报损失企业向供货单位购买货物后,取得了蓝字发票,但又因故将货物退回,取得了红字发票,而财务人员用蓝字发票计入应付账款,将红字发票隐瞒,然后寻机转出,贪污此笔款项。有的保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勾结车间人员涂改账目、盗窃财物,或者虚报和夸大损失,将报损材料转移或贪污私分;冒领或用假领料浅谈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3单和发料单盗窃物资,转移出售;或将所窃物资成本通过打折等方法打入正常领料、发料业务之中。企业利用预收账款将尚未实现的销售收入提前作收入处理,虚增商品销售收入,调节利润;或将预收账款长期挂账,不作销售处理,以达到偷逃税金的目的。(四)虚增利润、调整费用企业在建工程在试运转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扣除税金后应冲减在建工程成本,但企业为了调整利润,便转移收入,在其他应付款中挂账。或者企业为了控制当年利润实现数额,采用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转固定资产,提前计提折旧的方式以虚增费用或减少利润。利用预提费用科目达到企业所要的目的,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手段。如:有些企业为了达到继续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目的,采用虚列预提费用的方式来人为地调节利润,对早已提足的大修理费用支出一直在预提费用中列支,做成真盈假亏的假象;有些企业对已预提完毕的预提费用支付时不转销,支付时又重新计入成本费用账户,以达到增加当期费用的目的;还有些企业因本期的费用支出较大,为了不影响期末预计利润,则采用压缩费用的方法,对应预提的费用不预提,以降低过高的成本费用,虚增或虚保当期利润。有的公司为了粉饰业绩,人为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而不惜多缴纳一些税金;或对有一定销售业绩的客户,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超过实际销售收入。(五)存货收支核算不合理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分得的收益应作为投资收益入账。但企业为了职工福利,与联营单位协商后,将从联营单位应分得的利润隐匿在联营单位。同时授意联营单位将联营利润由应付利润直接转入其他应付款账户。以后,该投资单位根据需要将应分得的联营利润直接从联营单位提现,放入小金库,以备用于职工福利或超税定额的工资及奖金。企业为了给职工额外收入,或进行一些非法支出,还利用各种手段巧设账外物资,如:购进存货时即作生产费用或待摊费用,未使用便计入成本费用;领用的材料不用或少用,而是计入成本费用,采用不作退料或假退料,退库不记账等方式,积少成多,形成大量账外物资;回收的边、角、废料不入账;盘盈、自制材料不入账;委托加工的余料不入账等。浅谈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4(六)注册资本名不符实这类舞弊行为主要是在一些新成立的公司中存在较多。惯用的舞弊手段是:企业往往在注册会计师验资时将资金打入银行账号,有的可能是通过短期拆借的资金,有的则利用关联企业循环打入验资所需资金,等到注册会计师签署验资报告后就有可能抽逃资金。像这类问题一旦被工商部门查实,注册会计师则可能掉入被审单位注册资本不实的舞弊陷阱。二、工业企业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一)两权分离“两权分离”是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企业资产的投资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也就是说投资者实际上只享有财产收益权和归属权。企业的经营者虽然是由所有者选择的,但由于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都必须通过经营者的汇报才得以了解,并且企业的许多生产经营管理方案,实际也是由经营者提出,但是经营者不拥有企业的全部资产,他们的利益必然会与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并发生冲突。哈里斯-雷斯夫模型表明,管理者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出发的。这种投资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信息的不对称,必然会导致二者的冲突,使会计造假成为可能。(二)利益的驱动利益的驱动是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造假者的目的是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对政治目标的追逐也使得造假者铤而走险,不顾后果。造假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财富的渴望和对权利的期盼。当这一切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时,就不得不依靠造假来改变衡量其政绩的各项经济指标以达到期的。例如,一些上市公司和准备上市的公司,故意虚报财务数据,夸大利润,报亏为盈,以欺骗股民,达到顺利筹资的目的;也有一些中小企业瞒报利润,报盈为亏,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三)监管力度不够监管力度不够是会计造假的间接原因。审计监督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浅谈工业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5展,保障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活动,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有着其他经济监督无可比拟的作用。随着国家审计重点的改变,企业的审计监督只能依靠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进行。但内部审计无论在隶属关系上还是在利益关系上,都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的独立性问题,因而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不仅如此,有些内部审计机构反而对会计造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企业会计造假出谋划策,成了会计造假的帮凶。而民间审计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独立性问题,特别是由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民间审计而不是由股东大会委托民间审计,由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或聘请注册会计师监督资本经营,其监督的力度、监督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对民间审计业务的不正当干预,强制注册会计师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报告,大大削弱了审计报告的公证作用。除此之外,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能够招揽更多业务,对企业的审计也不是十分严格,这也是民间审计的缺陷。(四)社会监督缺乏有效性从社会监督来看,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等方面不足,使独立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一是审计的独立性不足。独立性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审计结果得到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实际由内部人决定,股东大会的批准只是一种形式,由内部人委托事务所审查自身,这无疑易使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削弱。二是收费制度不科学。在审计工作中,一般而言,所费时间与执业质量呈正相关性。因此,为
本文标题:试论会计造假及防范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3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