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二下第八单元信息窗2教案
《解决问题》窗2教学设计青岛嘉峪关学校高玲【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用除减、除加分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3.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掌握用除减、除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教学准备】课件、板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图一)。师:假日里,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来到水上乐园,瞧,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他们在排队买票;他们在买饮料。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1)买4张成人票32元。(图一)(2)买1张儿童票4元。(3)1箱黄饮料有6瓶。(4)1箱黄饮料18元。(5)1瓶蓝饮料5元。……(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课件出示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2)买1张儿童票和买1张成人票一共需要多少钱?(3)买1瓶蓝饮料和买1瓶黄饮料一共需要多少钱?(4)买1瓶黄饮料比买1瓶蓝饮料少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呈现课件。【设计意图】以现实生活为教学切入点,便于创设直观和生动的问题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更好地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提供帮助。根据学生的回答,借助课件动态地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便于学生初步地感知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为后续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二、你说我讲1.教学用“除减”的方法解决问题(1)根据问题,选用信息课件出示问题:“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图二)师: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信息?学生可能找到信息:买4张成人票32元,买1张儿童票4元。(图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移动课件中的信息,组成完整的题目。(图三)师:谁能完整地读读这道题。学生根据课件完整读题:买4张成人票32元,买1张儿童票4元。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2)自主探究,尝试解决师:请你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尝试写出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掌握信息。(3)组内交流,感悟解题思路师:你能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图三)同位交流。(4)组间交流,理解解题思路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你的解题思路?学生可能会说:(1)要求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要先求出1张成人票多少钱:32÷4=8(元),再求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8-4=4(元)。(2)要求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的钱,就要知道1张成人票多少钱?1张儿童票多少钱?1张儿童票4元,1张成人票多少钱不知道,就要先求出1张成人票的价钱:32÷4=8(元),再用8-4=4(元),求出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3)4张成人票32元,能求出1张成人票8元:32÷4=8(元),1张儿童票4元,可以求出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8-4=4(元)。学生展示各种解题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解题思路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求1张成人票的价钱?学生自主回答。师小结:看来“1张成人票的价钱”是个很关键的条件,题目中没有这条信息,需要我们先求出来。【设计意图】教学中,重视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再让学生组内交流,初步感悟解题思路,最后组间交流,理解解题思路:要求“1张儿童票比一张成人票少花几元”,就得先求出“1张成人票的价钱”,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并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5)提升方法,深化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升方法:要求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就要知道1张儿童票和1张成人票各多少钱;1张儿童票的价钱知道了,是4元,成人票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求1张成人票的价钱,我们通过4张成人票32元,就能求出1张成人票的价钱。结合课件中的算式,教师继续问学生: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看来要求“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就要先求“1张成人票的价钱”,这是很关键的条件。【设计意图】波利亚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看得见、摸得着。”这里,充分借助课件所具有的几何直观特征,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化解题思路,明确要解决“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就得先求出“1张成人票的价钱”,实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变,恰当地构造数学问题的现实情境,将其简明化、具体化。(6)讨论交流,归纳方法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两道题目,请你试着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学生结合解决的两道题,看课件总结研究过程。学生可能会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寻找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列出算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活动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并将这个模型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7)随机巩固课件呈现随机巩固题目。(图四)师: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买了漂亮的气球。文字信息:我花了12元钱,我花了2元。图画信息:老牛拿了3个气球,老虎拿了1个气球。(图四)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独立解答“一个大气球比一个小气球贵多少元?”学生完整读题,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解答,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12÷3=4(元)4-4=2(元)结合学生的算式,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需要先求出1个大气球的价钱。师小结:看来只有先求出1个大气球的价钱,才能求出一个大气球比一个小气球贵多少钱。2.探究“除加”解决问题(1)自主迁移解决课件出示:黄饮料1箱6瓶18元,蓝饮料1瓶5元。买1瓶蓝饮料和买1瓶黄饮料一共需要多少钱?师:请用你们总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分析题目,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掌握信息。(2)组内合作交流师:你能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同位交流。(3)全班汇报展示师:谁愿意当小老师讲给大家听?学生介绍解题过程,教师随机板书:18÷6=3(元)5+3=8(元)。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要求买1瓶蓝饮料和买1瓶黄饮料,一共需要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瓶黄饮料的价钱。师:谁愿意再来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师小结:看来只有先求出1瓶黄饮料的价钱,才能求出买1瓶蓝饮料和买1瓶黄饮料一共需要多少钱。3.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五)学生可能会说出:(图五)(1)在解决这两道题的时候,都是先根据问题,找到有用信息,再分析问题,最后列出算式。(2)这两道题都是分步计算,第一个都是除法算式,第二个是减法算式或加法算式。教师适时板书:除加。(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是先求出缺少的条件,也就是一份的价钱。(4)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第一题是比较多少,所以用减法;第二题是求一共的价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师:你们真棒!不仅会解决问题,还善于观察、比较、总结出用“除加”“除减”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课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活动的过程,归纳推理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即先求出“单价”,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即“先用除法求出单价,再用减法比较多少或用加法求一共是多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掌握用“除减”“除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的活动,完成“除减、除加”模型的抽象,得到模型,感受模型在解决问题中的意义。三、自主练习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课件呈现练习题目。(图六)师:小兔子爱吃萝卜,瞧,他们在干什么?仔细观察,请同学完整地编一道题,并独立解决。(图六)2.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4题课件呈现练习题目。(图七)师:小朋友正在插花,他们要送给动物园里辛勤的饲养员。文字信息:还有24枝花。图画信息:有2个花瓶,每个花瓶插3枝花。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独立解答“一共能插多少枝花?”(图七)3.变式练习——自主练习第6题课件呈现练习题目。(图八)师:观察魔术箱上的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接着往下填。(图八)在每一组的第四个魔术箱上,可以填写的答案不唯一,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孩子思维的发散性。4.发展练习——根据情境图创编题目课件呈现信息图。师:根据“买4张成人票32元,买1张儿童票4元;黄饮料1箱6瓶18元,蓝饮料1瓶5元。”这些信息,你能创编一道“除加”的题目吗?学生可能会想到:(1)买1张儿童票和买1张成人票一共需要多少钱?(2)孩子买1瓶黄饮料和一张儿童票一共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解答,小组交流算法。结合学生的算式,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通过交流,学生再次明确:先求出1份的价钱。教师小结。【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将练习和教材的情境串连成串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把内化了的知识纳入到了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帮助学生认识到除减、除加解决问题的模型,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四、回顾反思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了吗?)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了吗?)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黄苹果、红苹果)学生还可能回答:我学会思考了。教师适时追问:你能用学会的方法帮助思考了吗?都思考什么了?(课件“会想”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能用学会的方法帮助思考了吗?)学生回答:1.我可以用除加、除减的方法解决问题。2.我知道要先求出缺少的信息,再解决问题。3.在解决新问题的时候,我用到了以前学习的知识。例如:解决“除减、除加”的问题,就要到以前学的过“求比多比少用减法计算、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以及除法的知识”。4.我会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设计意图】借助课件,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学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思、所得有系统化、网络化的认识,使数学知识走出数学的内部世界,构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在课件中的“丰收园”里,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本文标题:青岛版二下第八单元信息窗2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4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