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8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苏教版四下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和复习等内容。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算律。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和确定位置三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解决问题方面:一方面在现实情景中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运用掌握的知识或规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能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数学表达水平,进一步学习反思评价,感受数学的魅力。二、学生分析少数学生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作业马虎。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其次,这学期整数的计算(简便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另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⑴、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⑵、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2、数学思考方面⑴、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⑵、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⑶、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3、解决问题方面⑴、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⑵、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4、情感与态度方面⑴、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⑵、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⑶、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⑷、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四、教学措施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入开发例题资源,充分挖掘问题资源,合理利用习题资源。2、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4、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5、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6、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7、尊重学生,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8、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9、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分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这个目标所指的实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联系实际事例(如电梯的升降、风扇叶片的转动、对折一个图案)可以直观感受物体的平移运动、旋转运动,以及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积累一些有关物体或图形的运动变化的初步体验。本单元继续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其内容与第一学段有较大的差异。课程标准要求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水平平移或竖直平移,在方格纸上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把简单图形旋转90°;通过把图形对折,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或者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上述的所有画图与操作活动,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含义,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画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使学生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使学生在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的与变换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对称美、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90°。教学措施:1.以折和画为学习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把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旋转,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旋转图形。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图形的平移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2.导入新课。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2)强调平移的方向。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3.认识平移的距离。(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2)数一数。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4)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4.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1)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2)组织汇报。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2.导入新课。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本文标题:2018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6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