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处作业及动火作业规范交流
高处作业及动火作业规范交流目录CONTENTS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预防动火作业规范交流结语PART1高处作业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预防四、高处作业分类二、高处作业的概念一、背景介绍七、高处作业事故原因分析三、高处作业分级五、高处作业事故六、高处坠落的危害八、高处作业事故预防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规范交流—背景据住建部2017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通报(2018年报告未出)201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692起、死亡807人按照事故类型划分:高处坠落事故331起,占总数的47.83%;物体打击事故82起,占总数的11.85%;坍塌事故81起,占总数的11.71%;起重伤害事故72起,占总数的10.40%;机械伤害事故33起,占总数的4.77%;触电、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和爆炸及其他类型事故93起,占总数的13.44%高处坠落成为最易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类型,堪称建筑施工第一杀手。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极大。因此,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的关键;同时正确及时的应急救援工作也是减少事故伤亡的有效途径。高处作业规范交流—背景高处坠落的统一特性:无预警!(突发性)反应时间极少!(平均3/4秒)事故发生时间极短!(读秒)事故不可逆!伤害直接且严重!应急响应效果不明显!高处作业规范交流—思考一个人从三层楼(10米)的高度坠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有多少?答案是1.5秒。一个人从三层楼(10米)的高度坠落到硬地面生还的几率有多大?答案是不考虑巧合的情况下死亡几率100%。高处作业规范交流—思考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十分广泛,有调查显示高处作业约占建筑施工作业的90%,高处坠落作为事故“高发区”和“重灾区”,防范高处坠落事故是当前国内外建筑行业的一个难点,也成为建设管理部门监管的一项重点。因此加强高处作业规范的学习掌握,是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的重要环节,以下高处作业规范进行做交流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概念一)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高处作业workatheights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二)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高处作业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概念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可能坠落范围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确定可能坠落范围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段水平距离作业位置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坠落高度基准面高处作业高度hw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分级1、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m至5m、5m以上至15m、15m以上至30m、30m以上4个区段。2、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因素有11种(特殊高处作业):1)阵风风力5级(风速8.0m/s)以上;2)GB/T4200-2008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3)平均气温≤5℃的作业环境;4)接触冷水温度≤12℃的作业;5)作业场所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业;6)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点;7)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8)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9)GB3869-1997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10)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氧含量低于0.195的作业环境;11)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分级不存在第2条列出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下表规定的A类分级,存在第2条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下表规定B类分级。分类法高处作业高度/m2≤hw≤55hw≤1515hw≤30hw30AⅠⅡⅢⅣBⅡⅢⅣⅣ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高度基础高度hb: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的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内的最低处与作业位置的高差hb:20m;R:5m;hw:20m;不考虑特殊情况Ⅲ级高处作业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高度hb:20m;R:5m;hw:14m;不考虑特殊情况Ⅱ级高处作业hb:29.5m;R:5m;hw:4.5m;不考虑特殊情况Ⅰ级高处作业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分类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作业、洞口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交叉作业五种基本类型。1、临边作业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0mm的高处作业,包括楼板边、楼梯段边、屋面边、阳台边、各类坑、沟、槽等边沿的高处作业。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分类2、洞口作业在地面、楼面、屋面和墙面等有可能使人和物料坠落,其坠落高度大于或等于2m的开口处的高处作业。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分类3、攀登作业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进行的高处作业。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分类4、悬空作业在周边无任何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不能满足防护要求的临空状态下进行的高处作业。其特点是在操作者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分类5、交叉作业在施工现场的垂直空间呈贯通状态下,凡有可能造成人员或物体坠落的,并处于坠落半径范围内的、上下左右不同层面的立体作业。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高处作业事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高处作业落物和高处坠落。其他事故类型还有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及其他。高处作业落物事故是物体打击事故的一种。一方面是交叉作业过程中的物体打击,另一方面是高处作业人员高空抛物,或作业工具或材料从高处作业工作面坠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在高处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称之为高处坠落事故。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坠落事故又分为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由表1可以看出建筑业产值增加,安全防控水平增速较慢,当防控水平跟不上建筑业发展增速时,事故的发生率就会明显增加由图1可知,事故高发月份为45789月,这五个月是建筑施工的黄金时期,施工量大,连续工作时间长,易出现疲劳与操作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6月事故起数少于其他月份应与每年安全月有关。由于过年开工率低,12月~次年2月事故数明显少于其他月份。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由图2可知,事故主要发生在8~11点和14~17点两个时间段,峰值在10~11点和15~16点。在此期间,工人已持续工作较长时间,疲劳与松懈心态出现,精神思想难以集中,操作失误多发,较易发生事故。图3为有坠落高度记录的122起高坠事故的统计结果。事故主要发生在二级高处作业中,高度为0m~10m的事故占到总数的51.6%,为事故频发高度。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表2为有较详细记录的250起高坠事故的部位分布情况。洞口临边是事故发生的主要部位,应重点做好这些部位的安全防护工作。由图4高处坠落事故年龄分布来看,在25岁~30岁、50~55岁达到峰值。在25岁~30岁,施工人员的技能熟练度普遍不高且存在冒险心理,易发生事故;在50岁左右,施工人员因身体原因较易产生疲劳,加之侥幸心理严重,易发生事故。所以加强青年工人行为安全和控制超龄作业人员对防范高处作业事故至关重要。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坠落危害头颅脊椎骨盆腿骨高空坠落形成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是毁灭性的、不可逆转的。高处作业时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和设备,容易发生高空坠落,造成人员伤、亡。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坠落危害植物人轮椅人拐杖人非健康人的悲惨生活高处作业规范交流—事故成本序号费用组成事故等级依据死亡1人死亡2人及2人以上1受害者赔偿费60万~200万每人赔偿费约100万~200万《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设施设备损失费1万元~几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不等根据设施设备实际损失计算。3停工损失费200万~800万200万~1000万根据事故调查组调查期间,项目停工整改时间,以及因停工造成的人员窝工、设备停滞、料具租赁和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4政府罚款30万~100万100万~2000万依据新《安全生产法》5中建总公司标准对事故项目责任人员的处罚40.5万元40.5万元*人数依据《中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中建股安字《2015》35号)6工程局对公司及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罚款单位处罚20万元+单位主要负责人处罚2万元,合计22万元22万*人数依据《中建三局安全生产奖惩办法规定》及工程局与公司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状安全事故变动成本影响分析表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原因事故原因环环境因素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管理缺陷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1)作业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2)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失误或思维判断失误增多,导致事故发生。(3)走动时不慎踩空或脚底打滑、移动换位后未及时挂安全带挂钩。(4)操作时弯腰、转身时不慎碰撞杆件等,使身体失去平衡。(5)作业者对安全操作技术不掌握、习惯性违章。如悬空作业时未系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挂钩未挂在牢固的挂钩地方、酒后从事高空作业等。(6)心存侥幸心理,如“飞鸟拉粪,那会落到我头上”、“我就临时弄一下就好了,不用系安全带”等麻痹大意心理。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原因2、物的不安全状态:(1)脚手板漏铺或有探头板或铺设不平稳。(2)材料有缺陷,因被蹬踏物材质强度不够突然断裂。钢管与扣件不符合要求、脚手架钢管锈蚀严重仍然使用。(3)脚手架架设不规范。如未绑扎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损坏,操作层下面未铺设安全防护层。(4)个人防护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无产品或已老化的安全带、安全绳。(5)材料堆放过多造成脚手架超载断裂。(6)安全网损坏或间距过大、宽度不足或未设安全网。(7)“洞口临边”无防护设施或安全设施不牢固、或已损坏未及时处理。(8)模板斜度超过25°,无防滑措施(特指连续梁模板)。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原因3、环境的原因(10种)(1)阵风风力5级(风速8.0m/s)以上;(2)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3)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4)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5)作业场所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6)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7)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8)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9)GB3869-1997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劳动强度;(10)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氧含量低于0.195的作业环境;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原因4、管理缺陷(1)选派有高处作业禁忌症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2)高处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3)生产组织过程不合理,存在交叉作业或超时作业现象。(4)未配备适合的高处作业设备设施以及防护用品。(5)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安全责任制未建立或不完善,没有或未制定高处作业设备设施、安全设施、防护用品操作规程和使用规范。(6)高处作业施工现场未安排安全管理人员,未对高处作业现场进行有效的监控。(7)高处作业现场无警示标识。(8)未对高处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未及时投入资金组织整改发现的隐患。高处作业规范交流—高处作业事故预防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监督和检查风险评估全面运用风险评价与控制方法,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理论,预防为主,突出事前控制,降低高处作业事故发生的概率。公司目前广泛采用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广泛采用LEC评价法,定
本文标题:高处作业及动火作业规范交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06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