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行为及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影响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这一讲主要讲以下问题:•一、为什么要讲西方领导理论?•二、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1.领导特质理论•2.领导行为理论•3.领导权变理论•4.最新领导理论•三、学习西方领导理论的启示第三讲西方领导理论一、学习西方领导理论的意义•领导理论是西方的产物,把领导活动纳入到科学的研究程式中,试图通过一些实证式的研究和逻辑化的推理,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是西方领导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同时期的领导理论和不同类型的领导理论之间,有许多相互对立的成分。尽管如此,领导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理解领导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提供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概念和范式。•学习西方领导理论,掌握西方领导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线索,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西方领导理论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背景性的知识框架,可以用此来观照中国的领导学研究,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领导学研究。二、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适合当领导,即作为领导者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修养,或者当了领导之后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人们把这一时期关于领导者特质的研究统称为领导特质理论(TraitTheory)。将这一时期称为特质研究时期。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早期。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领导行为,探讨什么样的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才能提高领导绩效。人们把这一时期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称为领导行为理论(BehaviorTheory)。将这一时期称为领导行为研究时期。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到90年代。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是影响领导绩效的情境因素,如工作任务、团体类型、下属特征等。将这一时期称为权变理论(ContingencyorSituationalTheory)研究时期。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研究可以说比较分散,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研究影响领导绩效的各种因素,产生了多种领导理论,如交易型领导理论(TransactionalLeadership)、变革型领导理论(TransformationalLeadership)以及自我领导和超级领导理论等,形成了领导理论的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可以称之为多元化领导理论。(一)领导特质理论•领导特质理论是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它是从领导者所具有的特质去理解领导,以领导者为中心,探讨领导者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人们用魅力、热情、勇气来描绘那些杰出领导人的独特品格和特殊气质。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领导者,当然有其不可比拟的天赋和个人品质,如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英俊潇洒等等。类似的看法在中国也存在过很长一段时间,如相貌、出身、音质等均是一个人成为领导者的先决条件。而这些都是领导特质理论所关注的内容。领导特质理论(TraitTheoriesofLeadership)就是通过对大量领导者的考察、分析和研究,从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领导者特有的素质或应有的品质的理论,也叫素质理论。对人格力量和先天品质的信念,使人们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领导品质的研究上,形成了一些理论观点和假设。到了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又对特质理论产生了新的兴趣,并继续深入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领导特质论的理论假设是:领导者从根本上是天生造就的,你要么是要么不是领导者。如果特质论取得成功,则提供了一个为组织中的正式领导岗位选拔正确人员的基础。1.早期特质理论早期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试图区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分离出领导特质。他们以领导者的个性、生理或智力等因素为观测点,企图制定出有效领导者的标准,以之作为选拔领导者的依据。该研究一般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第一,生理特质。如领导者的高度、体重、体格健壮程度、音容笑貌和仪态举止等。第二,个性特质。如自信、热情、外向、正直、负责、勇敢、魅力、独立性和内控性等。第三,智力特质。如领导者的记忆力、判断力、逻辑能力以及反应灵敏程度等。第四,工作特质。包括责任感、首创性和事业心等。第五,社会特质。包括沟通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人际关系等。在早期众多的理论和假说中,比较著名的是亨利的特质理论。亨利1949年提出成功领导者应具有以下十二点特质:•第一,成就欲强烈,把工作当成乐趣和兴奋点,对其关注和追求超过对金钱报酬和职位晋升的关注和追求;•第二,敢于承担责任,干劲大,希望迎接工作的挑战;•第三,尊重上级,认为上级水平高、经验多,能够帮助自己上进和提高,与上级关系好;•第四,组织能力强,把混乱的事组织得很有条理;•第五,决断力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各种备择方案加以权衡迅速做出决断;•第六,思想敏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能从有限的材料中预测出事物的发展动向;•第七,自信心强,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目标坚定,不受外界干扰;•第八,极力避免失败,不断接受新任务、树立新目标,驱使自己前进;•第九,讲求实际,重视现在,而不大关心不肯定的未来;•第十,眼睛向上,对上级亲近而对下级较疏远;•第十一,对父母没有感情上的牵挂,而且一般不同父母住在一起;•第十二,忠于组织,忠于职守。这一时期的领导特质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第一,大多数人相信对于所有成功的领导者来说,都具备一系列一致而独特的个性特点。第二,在确定与领导关系密切的特质方面的研究中,得到的结果引人瞩目。比如研究发现,进取心、领导意愿、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和具备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对领导者尤为重要。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个体是否是高自我监控者,即调节自己行为以适应不同环境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也是一项重要因素,高自我监控者比低自我监控者更易成为群体中的领导者。第三,大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具备某些特质确实能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但没有一种特质是成功的保证。•这个时期的领导者特质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欠缺之处:•第一,用来描述特质的词多为表述心理特征的概念,内涵不够清楚。•第二,有意无意地认为领导者的各种特质都是天赋的,因而领导者就成为挑选的结果而不是培养的过程。•第三,忽视下属的需要,破坏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和谐与合作。•第四,该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忽略了领导行为发生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另外,还有研究者批判该理论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没有区分因果关系,如究竟是领导者的自信导致了成功,还是成功建立了自信;有些特质并不能区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经济对领导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对领导者特质理论的研究又迅速升温。虽然原来的领导特质理论研究结果基本上否认了“伟人论”的观点,但人们始终都认为有效领导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Deruck)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学习习惯:善于利用时间;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分清主次,集中精力;作有效的决策。2.特质理论的新进展(1)詹姆士·M·库塞基和贝瑞·波斯纳的观点詹姆士.M·库塞基和贝瑞·波斯纳是当今卓有建树的领导学专家。他们认为领导是每个人的任务,领导是人类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务。他们从1980年开始调查近千家企业及政府行政部门,而后又在1987年和1995年进行了两次调查。他们发现排在前四位的特质是:诚实、有远见、懂得鼓舞人心、能力卓越。第一,诚实。它是领导人和被领导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83%的人期望领导人要诚实、讲信用、有道德、有原则。如果领导者对自己所倡导的原则言出必行,那么下属就会心悦诚服地追随。第二,有远见。不管我们称这种能力为眼光、梦想、召唤、目标或计划,它的信息或内涵都是很清楚的;如果领导人期望别人愿意加入他们的行列,那么他门必须知道目标何在,前景如何,也就是要有远见。第三,懂得鼓舞人心。追随者期望领导人拥有满腔热情、充满活力,尤其是在困难时期对未来感到乐观,领导人若能表现得极其热忱和兴奋,显示出他个人时所追求目标的投入,就更能鼓舞人心。第四,能力卓越。领导者必须有领导能力,这是指领导者必须具备运转工作的核心技术,尽管不同职业对领导者要求不同,但领导人必须具备为他的职业带来某些附加价值的能力。(2)德克兰领导素质的宪法模型美国领导学者德克兰在新形势下提出了领导特质的宪法模型,该模型实际上是一种理论上的比喻。德克兰认为,美国宪法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具体观点和解释方面也会相应变化,即具有广泛性和弹性,但基本原则保持不变,继续发挥作用。与此相似,人们也能够找出关于领导者的基本的优良品质。尽管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面临新的挑战,领导者某些特质也会随之发生调整和变化,但其中基本的优良品质仍然会保留,并且,尽管领导风格和领导方法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基本的领导品质却一直相对稳定。经过分析整理,德克兰认为这些基本特质可以分为四个基本方面:第一,个性。环境和下属对真正的领导者都有共同的要求,要求他们公正、诚实、开放、有道德且值得信赖,既讲求原则又不是纯粹的教条主义者。而且,由此可以推导出领导者的其他一些特质:为人诚恳,待人平等,和蔼可亲,富有幽默感;有自知之明,善于总结优点、发现缺点,并且力求完善;善于调查,能够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新观点;思想开放,在领导活动中尊重竞争对手,在工作中搞好团结,善于向对手学习,以其之长补己之短;目标明确,计划周密,不凭个人兴趣行事,有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态度,直至达到最终目的;真正的领导者不会孤注一掷,也不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第二,想像力。领导者必须具备这样的特质:富有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且预想的结果必须符合社会的潮流,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能够把理想转变成切实可行的目标,并能制定出相应的计划。第三,行为。大多数领导者在实现理想目标时,其行为总表现为一定的共同特性:勤奋工作,不借故偷懒,保证完成任务;推动和影响变化,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变化,勇于改变社会现状;目光长远,在抓住当前机遇的同时不损害未来的长远利益;不因循守旧,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追求事业成功;大胆思考,决不轻易放弃,寻找一切可能机会,态度乐观,积极向上;仔细检验每一个行动步骤,明确目标的实现情况,不过于追求细节,以免舍本逐末;保持组织团结,能够容忍别人犯错误,防止内乱;经常同别人交流,互相影响,互相鼓励,互相批评,互相倾诉。第四,信心。领导者成功的另一关键因素是自信,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面临许多困难,“健康”的自信有助于领导者承担这些风险。所谓“健康”是指这种自信绝对不同于傲慢自大和自我主义,而是建立在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对环境的正确的评估之上。正是这种自信使得领导者被看做是理性的风险承担者,而不会被认为是赌徒式的冒险主义者,正因为如此,才能使下属心甘情愿地追随。一般领导者会谨慎地选择风险,同时也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作为补偿。领导者的自信还能增强组织内部职员的信心,从而推动组织的进步。•德克兰用“个性、想像力、行为和自信”四个要素来建构领导特质的宪法模型,是否准确抓住了领导特质的核心,其理论框架的建构能否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领导者特质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会继续深入下去并将有质的突破。•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研究者都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其研究表明,领导者至少在某些领域确实有天赋和才能,成功的领导者存在某些特质上的共性,但特质仅仅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仅有这些天赋和才能是不够的,个人的经验、正确的抉择以及对环境的正确判断也是使这些因素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领导特质理论只能说明具有哪些素质会有较大的机会成为领导者,成为有效的领导者,但能否真正成为领导者,成为有效的领导者,其制约的因素还很多。领导者的特质只为其成功提供了某种可能,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
本文标题:总裁领导力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