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天上的街市静夜郭沫若简介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人。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郭鼎堂、石沱、麦克昂、高汝鸿、杜□、易坎人等。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郭沫若纪念馆教学要点: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四、熟背《静夜》。静夜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注释:①鲛人: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神人。理解诗情和诗意小提示:1、跟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白整首诗的意思。2、分清楚实写和虚写的区别。3、全诗都围绕着一个“静”字来写的。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mì)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就是说“天河在哪里呢”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máo)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wù)八极”、“神游万仞(rèn)”,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思考:1、.第一、第二节写的是哪些景物?请用“——”在语文书上标出来。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鲛人─流珠2、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引发联想。3、这首诗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远远的海雾模糊,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运用了设问。4、第一节与第二节有什么关联呢?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请同学们讨论这首诗最后一句得含意。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
本文标题:静夜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3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