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论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
论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摘要】满清贵族词人纳兰性德生在北方,却对南方情有独钟。在他的许多诗词中毫不客气地流露出他对江南风光的欣赏、江南民俗的崇尚、江南文化的喜爱、江南文人的赏识,这些都与他的个人性情和清初尚南风气有关。【关键词】纳兰性德江南情结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人,是清代著名词人,被誉为“清朝李后主”。他出身显赫,父亲明珠官至大学士、太傅,是康熙初期的四权相之一,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孙女、英亲王阿济格之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聪颖,书过目即诵,能文能武、精骑射,此外对音乐、绘画、书法有一定的造诣,可谓全才。他于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其性格放荡不羁,天生超凡脱俗。纳兰性德长期生活在北方,一次随驾扈从去过江南后,便对江南念念不忘。在他很多诗词之中直接地表达了他对江南的风光的回味、对江南文化的崇尚,体现了他浓到极处的尚南情结。纳兰性德在老师徐乾学的指导下,纳兰性德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中,里面有许多赞美江南风光的作品,表达出他对江南山水的喜爱和向往。如:《题赵松雪画鹊华秋色卷》:“历下亭边两拳石,不似江南好山色。更无枫橘点清秋,惟见萧萧白杨白。”诗说历下亭边的景色萧条、冷清,比不上秋天红枫金橘装点的“江南好山色”。在满江红中又写到:“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写边塞秋风的排空卷地,却拿江南春光与之对比,说江南春好,只有妒花天气才会有这样的风雨。对于江南名城,他也会尽情赞美,他赞美金陵:“胜绝江南望,依然图画中。”①还称赞会稽:“会稽东南美,停渊环峙岳。”②离开扬州、润州的时候,他还深深感叹:“最是销魂难别处,扬州风月润州山。”此后,就一直对江南的扬州念念不忘。纳兰性德于1684年扈从康熙皇帝巡江南时,途径扬州、苏州等地,之后写下《梦江南·江南好》的词,共十首,均以“江南好”开头,感慨于江南风光的美: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其一)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其二)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其三)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萧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其四)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其五)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其六)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凄凉。(其七)江南好,铁瓮古南徐。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北顾更踌躇。(期八)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其九)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其十)这十首《忆江南·江南好》平铺直叙的描述了江南的秀丽风光,有描写宏大的古建筑物,也有描写细小的沙子的;有写动态事物的,也写静态的;有写远观的景色,也写近观的……他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把江南的好、江南的美、江南的风韵一一赞美了一番,同时还在诗中暗示了北方环境的恶劣,如“无事避风沙”。纳兰性德被称为“千古伤心人”,不论一年四季如何轮换,再美的风景在他眼里都会无端的生出一股惆怅,虽然《忆江南·江南好》中有一两首略带着点伤感的格调,但相比纳兰性德以往的创作基调而言,这已经算得上是他诗歌格调中的“异类”了。纳兰性德对江南风景的偏爱似乎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特意将家中的渌水亭按照江南的建筑风格来设计。“渌水亭幽选地偏,稻香荷气扑尊前”。其友人观赏渌亭水后,都赞慨有“江南风景”。纳兰性德也爱用“渌水亭”作诗词,有《渌水亭杂识》四卷,《渌水亭宴集诗序》一篇;诗词中可见《天仙子·渌水亭秋夜》《秋千索·渌水亭春望》及《渌水亭》。此外还有他友人查慎行作的《渌水亭与唐实君话旧》,朱彝尊的《台城路·渌水亭观荷》。清人吴长元的《宸垣识略》有中记载:“渌水亭……子待进(卫)成德,尝于此亭著《大易集义粹言》。”因此便可看出,渌水亭也是纳兰性德宴游宾朋、文学创作、著书立说之所。纳兰性德不只是偏爱江南风光,他还乐交江南文人。老师徐乾学说“君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而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纳兰性德和顾贞观是忘年之交,小令《梦江南》“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是他与友人顾贞观的唱和之作,可以看出他们二人深厚的友谊。纳兰性德在扈从圣驾时给顾贞观写了封信,信中直接向友人谈到江南的美景、风俗、美食:及夫楚树连云,吴船泊岸。牙墙锦缆,觉鱼鸟之亲人;清宪碧油,喜风花之媚客。梁溪几曲,无异鉴湖;虎阜一拳,依稀灵岫。千章嘉树,户户平泉。一领绿蓑,行行西塞。品名泉于萧寺,听鸟语于花溪。昔人所云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者,向于图牒见之,今以耳目亲见之矣。且其土壤之美,风俗之淳,季札遗风,人多揖让,言偃故里,土尽风流。稻蟹莼鲈,颇堪悦口。渚茶野酿,实足销忧。③此外,与严绳孙、姜宸英号称为“江南三布衣”。姜宸英为纳兰写的祭文说:“虽以余之狂,终日叫号慢侮于其侧”,而他却“不予以予怪,盖知予之失志不偶而嫉时愤俗特甚也,然时亦以规予,予辄愧之”。十九岁的纳兰性德与五十多岁严绳孙相识,便成为知己。尽管年龄悬殊,但交情却非同一般。纳兰性德为严绳孙写过《送荪友》、《临江仙·寄严荪友》等诗词多首。纳兰性德喜爱南方还体现在文化上,他喜爱五代时西蜀花间词派的词,对梁佩兰说:“仆少知抄觚,即爱《花间》致语。”他还在书中写到:“谁持《花间集》,一灯毡帐里”。然而,他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周之琦说:“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这便是他“清朝李后主”的得名。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他也喜欢南朝诗歌,写有《效齐梁乐府十首》,其中的《折杨柳》、《梅花落》、《巫山高》等都属南方乐曲。在他的《渌水亭杂识》中,记载了很多江南地名,如卷一:“虎丘山,在吴县西北九里,唐避讳曰武丘。先名海涌山,高一百三十尺,周二百市长……”。纳兰性德究竟为什么有此般尚南情结呢?形成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纳兰性德尚南情结与江南的地理、物产、风景有直接关系。江南有山有水,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并且物产丰富,盛产稻米鱼香,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所以江南之地,向来被人称赞流连向往。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苏州刺史离去后,对江南风光魂牵梦绕,写下了有名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纳兰性德从书籍阅读中也曾了解到江南,早知江南的美好,早就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之情,一到江南,置身其间,便异常高兴,禁不住歌颂、赞美。第二,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与人们地域互补的心理有关。南北的地理、风景、物产、习俗不同,但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吸引,而一般的人,大多都会有一种地域互补的心理,也就是说北方的人想到南方欣赏青山绿水,二南方人想去北方领略草原雪山。传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柳永咏钱塘的《望海潮》词,“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而中原人岑参一到西北边地,见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冰雪、“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沙漠、“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奇景,大为新奇,异常兴奋,写下了许多雄奇魁丽的边塞诗篇。纳兰性德也当是如此,见惯了家乡的山川河流,看厌了北方的平原沙漠,一到南方就被南方清丽秀美的山水风光所吸引,禁不住对南方的风光尽情的歌唱与赞美,以至于产生了要隐居江南的念头。第三,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还受到清初尚南风尚的影响。清初,满族统治阶级对汉族文化、南方风俗就是由羡慕到主动靠近、积极学习。康熙皇帝深知,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帝王,要统治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汉人,不深入了解汉文化是无法胜任的,就有意接近汉族习俗,学习汉族文化。这样一来,南风北渐,曲尚南曲,向往江南上水,欣赏江南园林,在满洲上层社会还有一种追求苏扬女子的淫靡习尚。因此,满族上层形成了浓厚的尚南风尚。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对著作《红楼梦》都非常喜爱,而《红楼梦》中又有许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江南园林的。如“南边的景致,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而贾府的大观园就完全是按照江南园林风格设计修建的。书中还写到“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黛玉,都是苏州人。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又与纳兰性德的生活时代相近,二人又有共同的审美风尚,因此文学创作中也就表现了共同的审美倾向。第四,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还受到了花间词和李煜词的影响。如前所述,纳兰性德从小就喜欢花间词人的词,“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斜律。”④而且《花间词》中有许多描写南方秀丽风光和留恋南方山水的词,如举韦庄的《菩萨蛮》、李珣的《南乡子》等,都描绘了美丽的南方风景和风俗图画。纳兰性德更推崇南唐李后主的词,他特别喜欢李后主词的“烟水迷离之致”。纳兰性德欣赏的“烟水迷离之致”,可以说也就是南方景色的特点,而李后主词中正有许多这种景色的描写。如《望江梅》其一:“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其二:“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纳兰性德作词也有意追随李煜,前人多有论及,吴梅谓其“洵足追美南唐二主”。这就说明了纳兰性德的词在手法上学习李煜,而在喜爱江南风光、描写江南风光方面也受到李后主的熏染。第五,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与他的个性有关。满族人擅长骑马射箭,尚武、英勇,作为皇帝的左膀右臂之一,他更是非凡的勇武。如此环境生活下的纳兰性德按常理来说应该是雄豪壮勇的,喜欢阳刚美的,或许身上也会拥有点李白的豪爽文风,但是并非如此。他的诗词文中,偏很少描写策马疾驰、引弓放箭的英武雄姿,很少描写金戈铁马征战的沙场,也很少描写那些雄伟的高山原野,而较多的描写边塞的荒凉,江南的秀美,爱情的缠绵,离别的凄苦,悼亡的伤感,形成了婉丽凄清的风格。也就是说,纳兰的作品很少描写雄伟、壮丽、豪迈等具有阳刚范畴的艺术形态,而大多描写秀丽、飘逸、婉约、含蓄、凄婉等阴柔范畴的艺术形态,具有阴柔优美的风格。歌德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⑤可得知,纳兰性德属于阴柔气质。可以说他的个性中,蕴含的更多的是女性那种多愁善感的情丝。也难怪他那么喜欢清幽秀丽的江南风光和风格优美的江南文化。注释:①《金陵》,见《通志堂集》卷四。②《谢康乐游山》,《通志堂集》卷二。③《与顾梁汾书》,《通志堂集》卷十三。④《与梁药亭书》,《通志堂集》卷十三。⑤《哥的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9页。参考书目与文献:[1]《古代文学论稿》胥洪泉重庆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2]《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3月第1版第二次印刷[3]《纳兰性德》泉凌波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4]论“花间”词风对纳兰词的影响李庆霞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纳兰词反映的南方文化心理及其成因研究李倩安徽大学2012年10月1日[6]中国文学中隐含的江南意象——“江南再发现”胡晓明2011年[7]纳兰词与清初词风及社会风习张远林、刘进2002年5月[8]纳兰性德词论及对其创作的影响王晶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月3日[9]试论纳兰性德的边塞诗季祝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6月[10]特殊的生命感受——试析纳兰边塞词人个性郑亚芳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
本文标题:论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3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