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作者:谷传军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伍凤兰.WEFeng-lan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的比较研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3)从覆盖丰、公平性、可及性、人口健康、医疗卫生费用五个指标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可以发现:正在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虽尚未完全显现,但部分主要指标较高;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缋效次之;而转轨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最低.导致不同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与农民的不同行为方式.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应该着力引导医疗卫生费源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范政府财政投入机制;做好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2.期刊论文伍凤兰.WuFeaglan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的比较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9(5)本文以覆盖率、公平性、可及性、人口健康、医疗卫生费用作为衡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的五个指标,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发现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最高,正在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次之,转轨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政府与农民的不同行为方式是导致不同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范政府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能够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3.学位论文田遵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及完善探讨2007随着中国经济制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制已逐步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基础,由此开始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与探索。从2003年1月开始至今4年多的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来看,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对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推进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做出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本文结合公共政策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具有的科学内涵和制度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法律保障、资金筹集困难、医疗费用偏高、医疗水平较低等,并从信任缺失、制度缺陷、利己选择、监管乏力等角度探讨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文中主要结合全国近几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实践,系统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最终完善政策,为今后国家全面推行该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4.期刊论文黄芹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8(4)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决策.5.学位论文郝华湖北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2007农村合作医疗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事物。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中国政府在农村一直推行合作医疗制度,这项制度曾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和“成功的卫生革命”。开创了在低收入水平下,通过公共支持实现社会发展的成功典范,是适应国情的我国农民的一大创举。它作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合作医疗制度作为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的一种创造性尝试,从上世纪60年代一经出现便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先后在60、70年代和90年代形成两次研讨高潮,但这两次研究高潮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本文正是基于该课题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并结合以前研究的不足之处,选择了湖北省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具体考察对象。湖北省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历程大体经过了:酝酿、萌芽时期,发展、兴盛时期,萎缩、休眠时期。每个时期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本文还详细考察了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运行体制、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三土”“四自”群众运动,以及赤脚医生群体。不仅关注制度本身的构成因素,还注重探求制度生成的外围社会环境。尽可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历史的全貌。此外,考虑到湖北长阳乐园公社最早诞生了轰动全国、名扬世界的合作医疗制度,其创始人赤脚医生覃祥官被称为“合作医疗之父”,因而将其作为典型个案加以剖析,做到点面结合。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方法,深入分析重点时段、重点地区的经验教训和利弊得失。目前全国以及湖北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通过对湖北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管窥我国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在给予其恰当历史定位的同时,以其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修正与完善提供经验、开拓思路。6.期刊论文滕永军.王燕炯.TengYongjun.WangYanjiong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及三级网急救功能缺失的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2)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近50年的发展,经历了几起几伏,最终形成了以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三方共同筹资、县办县管、以大病补偿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但近2年各试点地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接受程度还不高.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合作医疗--这一理论上可以起到平衡发展医疗卫生供需双方的社会产品的进一步推进呢?回顾了农村合作医疗历史发展过程,收集了431篇近20年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归纳总结了以往研究中的成果和分析了其中的不足之处,认为农村三级网的功能缺失,尤其是急救功能缺失是影响合作医疗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7.学位论文蔡龙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2009医疗卫生是人们获取健康和保证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对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全体农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又是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如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乃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实践中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因此,加强对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估,总结了东、中、西部地区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困境主要表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制度设计困境和资源配置困境。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创新方案:一是要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二是要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是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8.期刊论文毕红静.BiHongjing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本文以农村与城市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的差距为视角,以制度主义视角为分析框架,并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阻力的深层次原因.9.期刊论文马海龙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沿革-发展2006(9)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曾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惟一范例.它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按照农民群众自愿参加和互助共济的原则组织起来,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医疗互助制度.10.学位论文张志云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2008长期困扰中国的“短缺经济”已经变为“相对过剩”,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但是,面对医疗保障缺失、保障水平偏低及卫生费用的不断攀升,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不断增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医贵”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深入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外医疗制度的有益经验,回顾了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过程,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从中国农村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障的现实情况出发,对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供给不足的问题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实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供给、体系建设、机制保障与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2月6日
本文标题: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6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