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教案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教学目的:明确管理的定义及职能,并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了解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于与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西方的主要管理理论。教学难点:管理的艺术性理解;西方主要的管理理论的发展。教学方法与手段: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计划课时:4课时。课程导入1通过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典型代表人物的介绍,引入管理、管理者的概念,给大一新生初步的管理学的印象。通过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例的介绍,引入“管理无处不在”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介绍课程大纲:总共包括六篇十八章的内容。第一节管理活动1、管理的定义:介绍对福莱特、罗宾斯、刘易斯等人对管理学的定义以及本书对管理学的定义。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3管理者的角色: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者十种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4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第二节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等。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与经济人观点(2)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4)欧文的人事管理制度(5)巴贝奇、亨利汤、哈尔西等人对工资报酬的研究3、管理理论的形成(1)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关系(2)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3)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行为科学(4)数量管理理论: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5)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理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权变管理理论:产生于20C70年代,强调组织与环境相适应(7)全面质量管理:20C八九十年代,应用于日本,形成理论与美国4、20C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1)学习型组织: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2)精益思想(3)业务流程再造(4)核心能力理论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管理道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重点: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教学难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教学方法与手段: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计划课时:2课时。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1、伦理与道德的含义: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2、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企业组织;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第二节集中相关的价值观1、功利主义价值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2、权利至上价值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3、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4、社会契约价值观: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行为5、推己及人道德观: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等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1道德管理的特征:包括7个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问题强度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工作目标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1企业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四类组织——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家庭,传统经济学观点与社会经济学观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的比较。2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3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一)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二)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硬符合道德规范;(三)社区福利投资;(四)社会慈善事业;(五)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全球化的内涵,认识到在全球化的环境中,管理者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企业进入全球化的方式和组织模式的选择,全球化经营中的领导风格。教学重点: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模式及组织模式选择。教学难点: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模式,全球化和当地化,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计划课时:2课时。第一节全球化内涵1、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从不同层面定义和了解全球化:如世界、国家或地区、产业、公司,甚至是公司内的某一部门或某一业务。(1)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质检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关键性指标:进出口额占GDP得比例、外国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3)产业层面上,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4)企业层面上,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份额和资产扩张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的交流程度。第二节全球化与管理者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1)全球化管理的一般环境①政治与法律环境: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等。②经济和技术环境:包括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等。③文化环境:霍夫斯泰德的反映各国或地区文化环境的几个指标,包括权利距离、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2)全球化管理的任务环境①供应商: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化采购和全球化外包得以进行。全球化采购和外包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复杂的质量控制、物流成本、供应时滞风险等。②销售商:企业可以利用境内外的传统销售商,又可以利用网络来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③顾客:全球化对顾客需求的影响主要有两类,一是客户的喜好越来越相似,而是因为各国文化以及消费者的口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④竞争对手:不论跨国经营还是当地化经营,亲情号环境导致来自国内外日益加剧的竞争挑战。⑤劳动力市场及工会: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流动,而且加快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和规范化。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管理者来说,不仅应该关注东道国的劳动力结构以及供求关系,而且应该关注东道国的工会、雇员协会和其他层次上的雇员组织,以及这些组织的具体作用。2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创造性领导力中心研究认为,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节全球化与管理职能1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1)出口①间接出口: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服务,以达到市场进入与扩张的经营目的。②直接出口:企业绕开中间商直接和海外需求者联系,以实现对海外目标市场的进入与扩张。其贸易对象可以是海外中间商、分销商,也可以是最终消费者。(2)非股权安排①特许: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或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②合同制造:企业利用目标市场国厂商现有的设备和条件生产规定产品的方式。它和许可贸易的区别在于,该企业仍保留有合同制造产品的营销权和售后服务权。③管理合同:通过向目标市场国的某一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或负责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借以进入海外市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所取得的管理权限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也可能是全面的。(3)国际直接投资①合资进入:企业通过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依照东道国法律在其境内设立实体的经营方式。共同投资、共拥股权、共负盈亏、风险共担。②独资进入:指企业一句东道国的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全部资本为投资者所有的企业。投资者拥有企业的全部股权,因而可以享有企业全部所有权和经营权,并独立承担企业经营的全部责任和风险。③新建进入:指国际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行为。它要求跨国企业在投资时必须从选择厂址开始,进行企业的基本建设,购置安装设备、招聘员工,直至企业正式投入生产。④购并进入:指国际企业通过收购投资所在国的企业的股份或购买企业产权,以达到控制被收购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的目的。其基本点是以占有被购并企业的股份份额,获得被购并企业的控股权,从而达到对购并企业的实际控制。2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1)全球化的压力:①产品需求的同质性,使得降低成本成为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这迫使公司进行集中化生产;②全球战略协调的竞争对手的出现时产生全球化压力的另一个要素。(2)当地化的压力: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个国家销售,公司必须考虑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需求。①不同国家的政策导向、市场需求;②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③不同国家的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④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如地方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等。3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1)多国组织模式:虽然行使最终控制权,但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子公司有自己的制造、销售、研发和人事职能。(2)国际组织模式: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给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子公司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概念上依赖母公司,需要母公司大量的协调和控制。(3)全球组织模式: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适合于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产品向全世界销售。(4)跨国组织模式: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的适应当地的情况,并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专业。也成为一体化网络,强调了人、财、物、信息在跨国间的流动。3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著名领导学家罗伯特豪斯领导的GLOBE项目研究发现了22个通用的领导特性,被认为是杰出的领导风格,分别是:积极地、可靠地、具有管理技巧的、公正、双赢的问题解决者、鼓励、聪明、果断、见多识广、有效的谈判者、远见、未雨绸缪、动机激发者、善于沟通、精益求精、信心建造者、城市、充满活力、协调者、团队建造者、激励下属、可信赖的;8个糟糕的领导特性:无情的、不合群的、易怒的、孤独者、自我中心的、含糊的、不合作的、独裁的。4全球化经营的管理控制(1)管理控制系统的制定逻辑(2)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教学目的: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教学重点:对信息的评估;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使用及反馈;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教学难点:信息管理工作;现代企业资源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计划课时:2课时。课程导入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定义(1)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后得到的结果,如报表、帐册和图纸等。(2)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3)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4)2、对信息的评估(1)有形成本:是指可被精确数量化的成本。如硬件和软件的成本。(2)无形成本:是指很难或不能被精确量化的成本。如因业绩下降而使信誉受损、员工的士气不振等。(3)有形收益:如销售额上升、存货成本下降等。(4)无形收益:如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士气大振以及更好的顾客服务等。3、有用信息的特征
本文标题: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17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