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地之歌》是马勒最后一部交响乐即第九交响乐,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与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以西方文化的理解方式阐释中国古典文学,别具风味,自成高格。《大地之歌》是从中国唐代诗歌取材,并加强了夕阳西下、秋色惨淡,怀旧思乡、悲观厌世的情绪,甚至连青春、爱情的景色也都是为了加深永别的情绪,马勒首创这个乐章的体裁,其丰富的心理意象和曲式结构造就了人们推崇的楷摸,让人可以在同一个乐曲上体味两种艺术情味。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歌词为李白的《悲歌行》。作者将诗分为三段,每段都用“生是黑暗的,死也是黑暗的”作为结尾。这首诗的原意为:人的一生不过百年,面对这一现实,最好的方法是以酒浇愁。音乐以赞美生活开始,以痛苦欲绝告终。表达了作者对人世的愤懑和反抗,抒发了一种对有限生命的怀疑与绝望。再现部较短。每唱一次“生是黑暗的,死也是黑暗的”时,都移高一个调,音乐显得暗淡无光,乐曲在高昂但却有些单薄的旋律声响中结束。第二章《寒秋孤影》,中国研究者有三种意见:取材于李白《古风》、《长相思》;或钱起《效古秋夜长》;或张继《枫桥夜泊》。但是我们读这些诗,无论哪个跟马勒的歌词都有些差异,更大的差异体现在歌唱家配合交响乐来演绎这首音乐的时候。女低音的咏唱,充满灵性的幽邈,淡淡的忧伤,虽是黑暗而透彻的清明。空灵而又厚重。第三章《青春》,中国研究者意见有两种:取材于李白《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或李白《客中作》。欢快的男高音,诉说着一件与群体游乐的事件,节奏轻松愉悦,甚至带一点点哀伤,正与李白“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味道相合。关于音乐的欢乐问题,中国的高雅音乐多偏向于哀伤或阴性,缺乏真正健康的欢乐底蕴,真正的欢乐倒常常在民间音乐形式中发掘到。第四乐章:“美女”原诗是李白的一首《采莲曲》。乐曲在长笛活泼的颤音背景上,由小提琴奏出了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长笛引出了女中音悠闲而甜蜜的歌声歌中唱到“英俊的少年在岸上绿柳中骑马奔驰”女中音独唱,细腻地刻画了少女的内心世界,使人仿佛看到东方少女的音容笑貌。引子与主旋律描绘了少女、少男们在醉人的风景中相遇的情景。表现了采莲女的妩媚与多情。最后,音乐渐渐地结束在很不稳定的和弦上,仿佛痴情少女以若有所失的目光追随着远去的少年。第五乐章:“春天的醉者”原诗为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为了体现描写醉酒者姿态的意图,乐曲开始由木管乐器奏出装饰音的音型,很不稳定的速度与调性,呈示出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景象:独奏小提琴一会儿活泼轻快,一会儿抒情抑郁。男高音的演唱坚定有力。作曲家把他们对生活的诅咒和希望,全部奇妙地交织在各种旋律中。使我们感到了微寒的“春风”,嗅到了沁人的“花香”,音乐在狂热的气氛中结束,好像醉汉又借酒浇愁、逃避现实,拿起酒杯狂饮不止。第六章《永别》,取材为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王维《送别》。王、孟诗的意境是山林隐士对于人生的轻轻喟叹。但马勒的音乐,是一个有深沉生命之感的人对于生的深情与留恋,然而他终要归于死亡,融入大地,似乎见到他从生走向死的长久而厚重的历程,有无比的庄严感,由于大地意蕴相似的厚重感,你能体会到死亡的厚度与沉重。节奏沉缓,与生和死主题的精神意蕴相合。《大地之歌》马勒整个交响音乐文献中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对于我们中国听众来说,作曲家从中国古诗而中找到了与自己的心境契合的因素——对自然的体悟和热爱、人生的苦难以及对短暂的尘世生命的感喟。这些优美的诗篇跨越了地域、时代和民族的鸿沟,它承载了作曲家晚年的深沉情怀。《大地之歌》该是至高的圣音,尤其对中国人来说,马勒的其他作品崐都没有此作来得亲切,可谓是东西方文化至高至深的融合。
本文标题:赏析大地之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1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