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水稻的种植方式有两种:直播和移栽。其中以移栽为主,它包括了秧田准备、浸种催芽、播种育秧、秧苗移栽、大田管理和收获等几个基本过程。直播就是将干种子或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按所需的播种量直接播种到大田里,与移栽相比,省去了育秧和秧苗移栽两个环节,更加省工省力,因此目前在我国直播水稻种植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规种稻有以下几个过程:一、准备秧田春天来了,大地渐渐从寒冬中醒来,土壤在和煦的阳光下逐渐升温。田野里响起“口突口突”的马达声,原来是铁牛在耕翻土地。一年之计在于春,田野里显示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农民们正在抓紧春耕翻土,放水灌溉,平整田面,开沟作畦,准备水稻秧田。二、浸种催芽清明节前后,等杜鹃花开、布谷鸟叫了的时候,水稻就可以开始播种了。水稻种子在播种以前需要晒晒太阳,洗一下日光浴,有利于杀灭病菌;晒种后要进行盐水选种,去掉漂浮在溶液上的空秕稻粒和杂草种子,水稻饱满种子则沉在下面,将它们捞出洗净进行浸种。浸种就是利用水缸、水盆等容器把水稻种子浸在水里,让种子喝足水分,一般需要2天左右,结束后把种子放在50℃温水里掏种2~3分钟,然后开始催芽。催芽方法很多,如温箱催芽,薄膜棚催芽、栏粪堆催芽和土坑催芽等,但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相同,即“高温破胸,适温催根,保温催芽,低温炼芽”。所谓“高温破胸”,就是在38℃左右的高温下经一昼夜就能使种子破胸露白。所谓“适温催根,保温催芽”就是在种子破胸露白后,谷堆温度保持在30~35℃,经10小时左右可达到根生长要求,然后用25℃左右清水对谷堆进行淋水。谷堆温度控制在28℃左右。所谓“低温炼芽”,就是当种子芽长到半粒谷长,根长到一粒谷长时,在自然温度下,摊成薄层,散热降温,待种子温度降至与自然温度相同时即可进行播种。催芽温度控制不当容易发生“现糖”和高温烧芽。“现糖”就是由于催芽开始时温度过低,水分过多,氧气不足,微生物在谷壳上繁殖,芽谷发粘产生酒气。遇到种情况应及时把谷种放在25~30℃的温水中漂洗干净,再重新催芽。催芽时还应注意在谷种破胸露白后,谷堆温度极易升高,当温度超过40℃时,需尽快把种子摊开,以免烧芽。三、播种育秧经过催芽以后的种子叫芽谷,看天气要抢晴播种,做到匀播、稀播,播后塌谷落泥,让芽谷亲吻泥土的芬芳,在泥土里扎根长芽,芽谷露出土面叫出苗。出苗以后到秧苗长出三张叶为止,秧苗生长基本上依靠母体胚乳供应养分,三叶期以后胚乳养分已耗尽,需要补充肥料,就象婴儿断乳以后依靠米粉喂食一样,这一时期给秧苗施的肥料称断奶肥。断奶肥保持10天左右,秧苗需要再施一次肥料,促进生长和分蘖,这次肥料叫接力肥,就象是运动场上接力赛跑,跑完第一棒,继续第二棒一样。秧苗培养到定时候需要移栽到大田里,就象女儿长大了需要出嫁一样。移栽前4~5天施一次肥料,叫送嫁肥。虽然水稻育秧方式有很多种,如苗床育秧、塑盘育秧、温室育秧、无土育秧、薄膜保温育秧、二段育秧等。但根据其需水量可以归为三类即水育秧、旱育秧和湿润育秧。水育秧是指整个育秧期间以淹水管理为主,其优点是可以利用水层来保温防寒和防除秧田杂草,利于拔秧,不易伤苗,盐碱地还可以防盐护苗;缺点是长期淹水,耗水量大,土壤氧气不足,秧苗根系生长困难,易造成烂秧。旱育秧是指整个育秧期间在旱地中进行,其优点是秧田旱耕旱整,保持秧板湿润即可,耗水量低,秧田通气性良好,秧苗根系发达,移栽时不败苗,分蘖发生早,便于早播早栽。湿润育秧也叫半旱育秧,是介于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间的一种育秧方法。其特点是在播种后至秧苗2叶1心期,保持土壤湿润通气,促进根系生长,2叶1心期灌水上秧板,以后采取浅水勤灌,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可以排水控苗。四、秧苗移栽秧苗生长到一定时候必须移栽到大田里,这段时间一般需要30天左右,秧苗主茎长出5~7张叶片。象这种秧苗在秧田里生长的时间叫秧龄,一般以天为单位,秧苗主茎长出的叶片数称叶龄。秧苗老嫩主要是由秧龄和叶龄两个指标决定,就象人的年龄代表童年和少年一样。把秧苗从秧田种到大田里的过程叫移栽,就是通常说的插秧。插秧可以分为手插秧、机械插秧和抛秧。手插秧就是人工手插,插秧速度比较慢,一个人每天只能插1亩田左右。机插秧就是利用插秧机等机械插秧,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变盘古以来“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把秧苗,一把汗”的插秧劳动,比手插秧效率提高20倍以上。抛秧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把育成的秧苗带土直接均匀地抛向大田,其优点是省工省力稳产高效。五、大田管理1.合理施肥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以前,大田需要翻耕整地施肥。翻耕以前施的肥料叫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耖平田面以后插秧以前施的肥料称面肥,以化肥为主。象底肥和面肥这种在水稻插秧以前施的基本肥料叫基肥。在一年种植两季水稻地区,早季水稻收割到晚季水稻插秧,这段时间气温高,季节紧,农事忙,既要抢季节收割早稻又要抢季节移栽晚稻,就是通常说的“双抢大忙季节”。我国劳人民为了节省劳力,减少作业时间,早稻保持水层收割,收割以后,不进行翻耕,直接在稻田里施面肥后,把稻草整齐排放,预留空行,直接在其行间移栽晚稻秧苗,称免耕整草还田。水稻移栽以后需要5~7天左右的缓苗期,以后开始长根分蘖出叶,需要尽早管理,一般在移栽后一个星期左右施一次肥料叫促蘖肥,其目的是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所谓分蘖是指从主茎的节位上长出来的秧苗。早发的分蘖在主茎上分蘖节位低,大多数都能长成穗称有效分蘖。如促蘖肥太迟施用,分蘖发生的节位高,大多数长不出穗来称无效分蘖。因此,提倡早施促蘖肥。水稻秧苗长到一定时候,茎的顶端细胞分裂从营养体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穗分化便开始了。穗分化以后需要依靠施肥供给稻穗分化和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这一阶段施的肥称穗肥,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促进颖花(未来的谷粒)分化,以增加颖花数为目的,有利于提高每穗粒数,一般在幼穗长到0.5~1.0毫米以内,从茎顶端刚刚可以看出毛绒绒时施用;保花肥是保护颖花正常发育,降低或避免颖花退化,以提高结实率为目的,一般在幼穗长到15~40毫米时施用。水稻的穗子从叶鞘里面露出整个穗头的过程叫抽穗,主茎和分蘖有10%穗头抽出叫始穗,主茎和分蘖有80%穗头抽出叫齐穗,这两个生育时期对于引种、育种和杂交稻制种来说是很有用的时期。水稻在抽穗以后施的肥料叫粒肥,主要是延长叶片的生长期或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物质的积累量,提高籽粒的产量。一般来说,水稻抽穗以后,叶片光合作用下降,容易衰和死亡,根系活力下降,吸收养分量大为减少。因此,粒肥一般采取根外追肥的办法,即先把肥料配成适宜于水稻叶片吸收又不伤叶片的浓度,然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施,依靠叶片吸收。根外追肥常用的肥料有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喷施的时间以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不宜在抽穗开花期施用。如果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水稻生育后期“贪青”或“早衰”。“贪青”现象表现为水稻叶色不褪淡而依然保持浓绿,叶片披垂,不长穗的分蘖增多,容易染病和倒伏,表现迟熟,空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影响收获产量。“早衰”现象是叶片功能提早衰退死亡,主要是由于水稻植株后期营养不足。防止水稻“贪青”和“早衰”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合理施肥和科学管水。2.科学管水水稻的一生离不开水,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作物。稻田里的水分可以调节温度,使根际土壤温度比较稳定,利于水稻根系生长;调节土壤肥料供应,利于水稻植株正常生长发育;调节土壤通气状况,通过排水搁田,利于空气进入土壤,降低还原性有毒物质的积累。高产水稻的水分管理应做到:干耕水平,浅水插秧,足水活棵,浅水促蘖,适时搁田控苗,及时上水长穗,后期干干湿湿。干耕就是在不灌水情况下翻耕土壤,通过干耕晒垡,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绿肥腐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有机质的矿化,增加速效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一般在干耕后施基肥,然后灌水浅耕粗耙,土块较粘时应在插秧前用齿耙碎土长耖拖平。插秧时水浅,便于秧苗浅插匀插伤苗,不浮苗,不深插。足水活棵指水稻插秧以后要有足够的水层,以不没过秧苗叶耳为限,千万不可干苗,以利秧苗早发长根,及早返青,缩短缓苗时间。浅水促蘖是指水稻分蘖期间,前期浅水管理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够苗以后要适时排干田水,通常叫搁田或晒田,来控制秧苗分蘖,以实现理想的高产水稻群体。适时上水是指水稻生长过程进入幼穗分花期,要及时上水,这一时期不及时上水会造成颖花退化,穗小粒少。抽穗以后应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再灌第二次浅水,达到干干湿湿养老稻。后期不能断水过早或淹水,否则会导致植株早衰影响产量。3.病虫草害治理种好水稻还要注意病虫草害的治理。水稻病害治理主要依靠选用抗病抗虫良种,加强肥水管理,进行种子、病草和其他病源的处理等,以农业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首先应选择抗虫性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其次要加强肥水管理,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浅水勤灌适时晒田,还要发挥害虫天敌——水稻的卫士(如蜘蛛)的控制作用,也可在稻田内放养小鸭灭虫。杂草的防除可以通过水旱轮作、耕翻整地、中耕除草等农业措施,也可以通过化学除草手段控制。水稻病虫草害治理过程中喷施有毒农药时一定要戴上口罩,喷雾器喷头切勿对着自己或别人,喷药后应及时洗干净身上沾的农药。喷雾器每天使用完毕,要及时清除干净桶里的剩余药液,用清水冲洗或用布擦抹干净以便下次使用。六、收获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金黄,稻秆上挂满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水稻收获季节来临了。水稻收割应及时,既要防止割青,也要防止成熟过头收割。收割可以采用人工手割,也可采用收割机收割。人工收割尽量做到轻割轻放,脱粒时要注意安全,施用前检查线路是否完好,切勿将石块、工具等杂物喂入脱粒机以免发生事故。联合收割机可以一次完成收割、脱粒、清选等作业,需要专业人员完成,是一种省工省力高效的收获方式。水稻收割脱粒以后要及时拿到晒场上晒干,如遇阴雨天气也要在室内或棚内摊凉开,以免发热蒸谷或芽谷。
本文标题:水稻的种植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1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