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校长的科研领导力(唐荣德)[1]2
校长的科研领导力唐荣德2013年4月16日主要内容一、为什么要关注校长的科研领导力二、什么是校长的科研领导力三、校长怎样提高自己的科研领导力(一)操作方法一、为什么要关注校长的科研领导力“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灵魂”作用,取决于校长的领导力,校长领导力的强弱制约着学校发展的兴衰。关注校长的科研领导力,校长要成为科研型校长。(一)社会需要校长增强科研领导力1.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必须科研为先,学校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只有科研型校长,才能坚持科研兴校,才能振兴教育事业。校长如果没有科研意识,没有科研头脑,没有科研理论,没有科研水平,没有科研能力,就不可能真正走“科研兴校”之路。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迅猛发展,要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校长必须增强教育改革意识,树立“改革是生命,科研是保证”的思想,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科研兴校。只有科研型校长,才能在思想深处树立改革的观点,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运筹帷幄,组织实施科研课题,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启动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需要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只有科研型校长,才能从思想认识上、实际行动上真正重视教育现代化,并积极努力为启动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4.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需要只有科研型校长,才能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教育科学规律办事,不但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5.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需要校长是教师的教师,他的思想、举止、言行、学识、作风和品质每日每刻都在感染、影响教师,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科研型教师,校长自己必须是科研型校长。(二)教育实践中的校长有待提高科研领导力校长必须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校长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实行动,把自己真正培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校长。1.一些校长对科研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搞科研就是写几篇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只要文章发表得多就意味着科研成果丰富。因此有些校长为了“出成果”,专门请“笔杆子”撰写科研论文,以此提高学校知名度。●认为从事科研是当今时代教育领域的潮流,学校无科研课题会影响学校的业绩评估,因此有少部分人为了应付评估检查而临时赶材料,使得科研流于形式。●认为科研会耽搁教学或科研对教学没有什么用处。不论是校长还是一般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着科研、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为研究而研究,没有结合教学实践,造成科研成果非常一般或无成果,即使有也难以在教学中运用,导致口头上的素质教育,实践上的应试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难以具体落实的一大原因。2.科研能力不足科研能力包括选题、组织科研、信息处理以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等。科研能力强的校长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但也有部分校长科研能力明显不足,有的校长不会撰写科研报告或论文、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不少校长所写论文多是体会式、经验式的文章,泛泛而谈,缺乏新颖性。3.科研时间少校长一天工作时间相当长,事务繁多。校长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占据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校长用于日常事务管理时间多,调查研究时间少,即使有一些新的想法也很快被事务性的工作取代,使校长工作停留在经验层面,难以上升到理论。(一)操作方法二、什么是校长的科研领导力(一)领导1.界定“领导”的四个视角斯道格迪尔(RalphM.Stogdill)和巴斯(M.Bass)在其编辑的领导学手册中,在总括各种学派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11种界定:▲领导意味着群体过程的中心。▲领导意味着人格及其影响。▲领导意味着劝导服从的艺术。▲领导意味着影响力的运用。▲领导意味着一种行动或行为。▲领导意味着一种说服的形式。▲领导意味着一种权力关系。▲领导意味着一种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效果。▲领导意味着一种分化出来的角色。▲领导意味着结构的创始。▲领导意味着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1)领导者中心说领导就是领导者依靠由权力和人格所构成的影响力,去指导下属实现符合领导者意图和追求的目标。这一视角关注的是领导者自身所具有的特质,重视的是领导者创造远景、展现价值和自身魅力的能力。(2)互动说首先,领导活动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过程中共同实现符合他们双方追求的目标。其次,领导者必须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既要经受社会环境变化的考验,又不能使自己的行为脱离社会环境的规定性。领导就是在与下属和环境的互动中,做出恰当决策以促使组织目标完成的一种特殊行动。脱离了下属的积极行动,超越了环境所能容纳的限度,任何决策都是无效的。(3)结构说理性化的制度力量是保证领导活动顺利展开的外在保障。领导是在一定组织结构中展开的一种特殊活动。领导者乃是这一结构中的一种特殊角色,领导者通过角色权力的运作实施对组织活动的控制。(4)目标说领导活动的焦点在于实现符合组织需要的公共目标。2.现实生活中“领导”的含义“领导”概念在日常话语中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在现实生活中,领导有时指领导者这一角色,有时指领导职位,有时指领导者的行为,有时指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leadership”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多重含义,在《英汉大词典》中,有如下解释:①领导;领导地位;领导权。②领导才能。③[总称]领导人员,领导层。“leadership”是与地位、权力、能力以及拥有影响力的特殊角色联系在一起的。3.“领导”的界定(1)封闭性定义领导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2)开放性定义领导是为别人创造理想和有能力把理想变成现实并使之持续下去的过程。封闭性定义的启示:领导由前提、主体、结构、手段、目标五个环节构成。①群体生活是领导得以诞生的前提。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一个人不能形成领导。基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才必须通过领导才能保持一种秩序,提供一种动力,确定一种方向。②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领导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与执行者共同组成的。领导活动的主体包括两个要素,一是领导者,二是追随者(下属)。从领导者、追随者与目标的关系角度着眼,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的主体,其中追随者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追随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③领导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结构中展开的。④领导活动的手段是领导者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追随者共同构成的,单有任何一方,都不构成领导活动。这就决定了领导者通过什么样的首选途径,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地致力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按照领导者的意图进行行动,成为核心问题。⑤领导活动的目标是领导活动的归宿。目标规定领导活动的方向和归宿,一个没有目标的领导活动不仅是没有成效的,而且也会迷失方向。开放性定义的启示:①领导过程是没有终点的。②领导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实现群体目标,其价值取向在于领导者与追随者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一种心灵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感。领导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它的有形绩效上,更体现为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发展上。因此,领导是一种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的特殊活动。领导不是一种压抑人的消极力量,而是推动人们求取更大发展的积极力量。4.领导的实质:影响力领导行为发生在群体中,这一群体可能是一个任务群体,也可能是一个社区群体或包括多重要素的大型群体。群体认同领导者的基础在于其影响力(influence)的大小。影响力是领导的实质,强有力的领导者可以对追随者和群体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接受领导者的领导,不是基于对他职权的恐惧,而是基于对其权威的肯定性认同。领导活动的权威性决不是凭借职权这一强制性要素建立起来的。人们认同领导者的权威,乃是基于其个人要素(非职位要素)所产生的影响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程度很高的社会,基于组织结构而形成的职位影响力和基于领导者个人因素而形成的非职位影响力都是不容忽视的。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由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双重因素构成的5.领导与管理领导是管理的重要的部分。(1)领导与管理的区别①对象差异领导的对象是人,领导是引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行动。领导活动包含的“行为一目标”的间接性关系决定了领导是通过影响力,在鼓励人、改造人的过程中,去实现符合群体需要的目标。管理是通过对资源的程序化配置,完成已经规划好的目标。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与追随者既能体会到人的尊严和完成一项使命所带来的成就感,也能释放出超越组织程序之上的一种创造力。管理则是把人等同于物,它注重的是如何使程序和规则的权威性体现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之中。②属性差异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管理是一种程序化的控制工作。哈佛商学院的亚伯拉罕·扎莱兹尼克指出,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管理者以一种非个人化的态度面对目标;领导者以一种个人的、积极的态度面对目标。管理者倾向于把工作视为可以达到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人与观念,两者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策略和决策;领导者的工作具有高度的冒险性,他们常常倾向于主动寻求冒险,当机遇和奖励很高时尤其如此。管理者根据自己在事件和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人发生关系;领导者关心的是观点,以一种更为直觉和移情的方式与他人发生关系。管理与领导管理领导制定过程计划、预算过程——确定实现计划的详细步骤和日程安排,调拨必需资源实现计划确定经营方向——确立将来,通常是遥远的将来的远期目标,并为实现远期目标制定进行变革的战略发展完成计划所需要的人力网络组织和人员配备——根据完成计划的要求建立组织机构,配备人员,赋予他们完成计划的职责和权力,制定政策和程序以对人们进行引导,并采取某些方式或创建一定系统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联合群众——通过言行将所确定的经营方向传达给群众,争取有关人员的合作,并形成影响力,使相信远景目标和战略的人们形成联盟,并得到他们的支持执行计划控制、解决问题——相当详细地监督计划的完成情况,如发现偏差点,则制订计划,组织人员解决问题激励和鼓舞——通过唤起人类常未得到满足的最基本的需求,激励人们战胜变革过程中遇到的政治、官僚主义和资源方面的主要障碍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期计划,维持秩序引起变革,通常是剧烈变革,并形成积极的变革潜力(2)领导与管理的联系①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②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和相容性。一个人在从事管理工作的时候,也在担负领导工作。首先,管理中包含着领导,一个管理者缺乏鼓动和引导的能力,就不会成功。其次,领导中包含着管理,尤其是在结构维度上展开的领导行为,就是汲取了管理的理性主义传统。所以,理性化过程和情感化过程是领导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管理过分而领导不力,必然形成以下情况:①非常强调短期行为,注重细节之处,侧重回避风险,很少注意到长期性、宏观性和敢冒风险的战略。②过分注重专业化,选择合适人员从事各项工作,要求服从规定,很少注重整体性、联合群众和投入精神。③过分侧重于抑制、控制和预见性,对扩展、授权和鼓舞强调不够。总之,管理过分、领导不力的组织有一种刻板的面貌,不具备创新精神,不能处理市场竞争和技术环境中出现的重大变化,衰退是必然的结果。领导有力而管理不足,会导致如下结果出现:①强调长期远景目标,而不重视近期计划和预算。②产生一个强大群体文化,不分专业,缺乏体系和规则。③鼓动那些不愿意运用控制体制和解决问题的原则的人集结在一起,导致状况最终失控,甚至一发不可收拾。(二)领导力1.“领导力”的多维度界定(1)从领导者所具备的能力方面来界定领导力●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领导力是指鼓舞和引导他人树立并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领导力包括崇高的人格魅力,精准的预见、判断能力,超强的沟通能力,不息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的延伸能
本文标题:校长的科研领导力(唐荣德)[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