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1.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这段材料论述的是()A.中央集权制的背景B.禅让制的影响C.分封制的作用D.分封制的目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谁的名言()A.孔子B.韩非子C.孟子D.墨子3.《战国策•秦策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能直接提供的历史信息有()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③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④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⑤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A.①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的是()A.分封制B.甲骨文C.百家争鸣D.焚书坑儒5.某班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材料有“百家争鸣”、“商鞅变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由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社会大变革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三国时,孙权于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当时台湾叫做()A.澎湖列岛B.夷洲C.建业D.金门7.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B.①③C.①④D.①③④8.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A.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B.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C.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D.南北走向促进了中外交流9.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科举制10.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A.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B.文成公主入藏C.长安街上有回族人卖羊肉D.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1.这副“瓦内说书”诗配画,主要出现在下面哪个城市中?()A.北宋东京B.唐朝长安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12.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下列帝王中,“以人为镜”多次采纳魏征忠言的是()A.汉武帝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13.下列一组漫画描绘了我国古代臣子上朝礼仪的变化:由宋以前的坐到宋太祖以后的站,到了明代只能是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C.内阁取代了宰相D.丞相制度废除的结果1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是()A.秦朝的郡守B.西汉的西域都护C.明朝的厂卫D.清朝的军机处15.历史上,科技推动了社会进步。据此回答5.6题下列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A.司母戊鼎是我国商朝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B.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两晋时期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D.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1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朝“失在于制,不在于政”,认为秦朝“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他所说的周朝“制”和秦朝的“制”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郡县制B.郡县制、分封制C.分封制、科举制D.科举制、郡县制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38分)17.(10分)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1001一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材料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材料三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柳子厚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司马光《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指的是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便利政令下达、文化交流,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2)材料二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实行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汉有叛国”是因为汉朝初年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变更制度”是采纳了谁的建议?产生了什么影响?(4)秦始皇汉武帝在政治制度上采取各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我国出现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北宋时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在宋代崛起,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材料一表格反映了我国人口在宋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2点)(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趋势。(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4分)20.(14分)面对当今少数“藏独”、“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卑鄙行径。请你结合本课有关史实说说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回答:用你所学历史知识,什么时期对台湾、西藏进行中央行政管辖?当时朝廷对台湾管辖措施和意义。当时朝廷对西藏管辖措施和意义。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1.【分析】本题以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为依托,考查西周分封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这段材料论述的是分封制的作用。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实行,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2.【分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治国主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主张仁政。【解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孟子的名言,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仁政治国”。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识记孟子的治国主张。3.【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商鞅变法的目的和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③、⑤排除;仔细审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是解题的关键,此内容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的社会特征。【解答】“百家争鸣”、“商鞅变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是发生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事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故选:C。【点评】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特征,要注意区别和掌握。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权派将军卫温到台湾。【解答】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卫温率万人乘舰船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和与台湾的联系。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阅读材料可以知道此材料出自于南北朝时期的《宋书》,因此可以从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因素方面归纳当时推动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当时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再加上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自然条件方面来看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也会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①③④选项符合题意。而②“苏湖
本文标题: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4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