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公共决策如何做出?个人需求如何导出公共需求?——政治过程公共经济学角度:消费者作为投票者如何对公共品的决定表达意愿。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第二节: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第三节: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发展脉络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主要贡献: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学术荣誉: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方法论三要素:(1)个人主义方法论;(2)经济人假设(3)交易政治JamesM.Buchanan(1919-2013.1)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发言主要内容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1、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1)私人决策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消费者偏好,决定资源用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2)公共选择定义:集体决策的一种。通过投票决定公共品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将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偏好的一种机制或过程,是一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2、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和特征(1)定义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研究非市场决策政治过程的理论(研究政治的经济学,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学”)。(2)方法论坚持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个人主义方法论,利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对政治交易过程分析。①个人主义方法论:理性个体是决策基本单位②经济人假设:个人在政治过程中也是自利经济人③交易政治观: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一样,本质上也是个人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活动,都是利益的交换。(3)公共选择的难题①偏好显示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将个体对公共品的偏好真实地表达出来。——源自不完全信息投票作为普遍的偏好表达机制,未必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显示偏好成本②偏好加总问题:当每个人对公共品给予不同的评价时(显示出不同偏好),如何将这些偏好加总起来,形成集体决策。——源自个人利益冲突再有效的投票规则也无法实现将个人的偏好完全真实地显示并无扭曲地加总。第二节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一、决策规则1、一致同意规则决议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同意才能通过集体行动的投票规则。一般含不反对/弃权(1)优点:能够实现帕累托效率;参与者是平等的,能够避免“搭便车”;(2)缺点:决策的交易成本过高;容易导致策略性行为;威胁和勒索2、多数同意规则(常见规则)决议须经半数以上的投票人同意才能通过的投票规则。分为简单多数(高于1/2)、比例多数(2/3、3/4等)(1)两种成本的权衡:外部成本:决议获得通过后对反对者造成预期损失。决策成本:为取得一致耗费的时间和努力。随着决策通过所要求的成员比例的提高,决策成本也逐渐增加。当总成本(决策成本+外部成本)最小时,便确定了最优的投票规则。存在社会最优的多数比例(2)多数同意规则的优缺点:优点方面:与一致同意规则相比,决策成本相对比较低,容易通过决议;缺点方面:①存在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强制,即便达到最优的通过比例,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外部成本;(多数人暴政)②当投票人规模很大时,单个投票人的选择对投票结果的影响很小,可能影响投票人积极性;③可能存在投票悖论,无法得到明确均衡结果;④无法表达偏好强度。一人一票,被否决的少数人往往对决议具有强烈的偏好,但却无法表达。打分投票表达偏好强度,但一定有效?二、多数同意规则下的投票悖论孔多塞悖论(法国数学家)①3个投票人:甲、乙、丙;②3个公共品供给方案:A(小规模)、B(中等规模)、C(大规模);③3个人偏好顺序:1(最偏好)、2(中等偏好)、3(低偏好)。选谁呢?(1)一般情况下,多数同意规则会带来均衡结果(2)某些情况下,多数同意规则导致“投票悖论”操纵投票顺序可以控制最终投票结果。这就构成了多数票规则的重大缺陷。B投票悖论投票顺序重要三、阿罗不可能定理是否会存在一种决策规则能够完全消除“投票悖论”,能够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达到均衡结果并真实地反映个人的偏好。阿罗不可能定理:把个人偏好加总成社会偏好的理性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的。换言之,最理想的投票规则是不存在的。一个集体决策规则应该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将个人偏好加总为理性和一致的社会偏好:1、理性条件(偏好一致性、传递性)。2、帕累托最优。3、无限制域(个体偏好所有组合均满足)。4、独立性。5、非独裁性(无法控制集体决策过程)。阿罗通过数学证明,在至少存在3个备选方案情况下,任何一项投票规则都无法同时满足上述5个条件,因此,实践中任何投票规则都不是完美的。四、单峰偏好和中位投票人定理通过适当限制个人偏好顺序(即放松无限制域假定),可以保证得到均衡的投票结果,避免投票悖论。1、单峰偏好峰:投票人偏好顺序中极受偏好,从而所有相邻点的效用都低于它;极值单峰偏好:选民在一组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方案中,有一个最为偏好的选择,其他方案的偏好程度比它低,则称其偏好为单峰偏好。双峰偏好、多峰偏好为何会有双峰、多峰偏好存在?案例1案例22020/7/52、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均衡结果。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第三节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间接民主决策的决策结果取决于选民、官僚、政治家及利益集团四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成本-收益(一)选民行为(投票与否?)首先,选民会出现“搭便车”行为;其次,选民的态度往往是自相矛盾的。(二)官僚行为(尼斯坎南,Niskanen)官僚,主要是指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也有追求权利扩张、预算最大化一面(三)政治家行为政治家,泛指代议制条件下的议员,或者是人大代表。政治家的目标是当选或连任。要争取尽可能多的选民选票,就必须按照大多数选民的意愿提出施政方案。在收入政策方面,政治家将会更多的倾向于用发行公债来代替税收。其次,在支出方面,政治家倾向于扩大公共支出的规模。(四)利益集团的行为:游说、寻租奥尔森(MancurOlson)的利益集团理论
本文标题:公共选择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7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