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贸易》教案江卫华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注意:这里的商品,包括有形商品(货物)和无形商品(劳务、技术和服务等)。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中的一国或地区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注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三、国际贸易额国际贸易额,指按同一种货币为计量单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之和。注意:不能简单地将世界各国的进出口额进行相加来计算。思考题:(为什么?)※四、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注意:相关统计资料中,一般都采用这个指标。五、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量。注意:可以弥补由价格变动所带来的不可比较性。※六、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注意:等于对外贸易额/GDP(不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反映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或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例如,日本、中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七、对外贸易条件对外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国际竞争力,一般用贸易条件系数来表示。贸易条件系数=出口商品价格/进口商品价格注意:系数大于1,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改善了;系数小于1,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恶化了。八、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商品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占整个国际贸易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比重。注意:进口与出口要分开计算。3※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国的对外贸易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占该国的出口额或进口额的比重。例如: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或者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就反映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十、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各经济体或各国的对外贸易占整个国际贸易的比重。例如:欧盟的进出口额占整个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4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一、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划分(一)出口贸易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一国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注意: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某类或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部分。(二)进口贸易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是指一国将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注意:净进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某类或某种商品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部分。(三)复出口贸易复出口贸易,又称再出口贸易,是指一国将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活动。注意:进口的目的是为了再出口。需要办理进出关手续。例如:中国香港将中国大陆生产的玩具输入后,依靠其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包装能力,又出口到欧美市场。(四)复进口贸易复进口贸易,又称再进口贸易,是指一国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后,未经加工又输入到本国的商品交换活动。注意:出口的目的是为了再进口。需要办理进出关手续。例如:中国将服装先出口到欧美市场,然后再进口回来,以迎合国内媚外的消费者。(五)转口贸易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参与而进行的进出口活动。注意:三个国家都是贸易活动的交易主体。贸易商品可以运往第三国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例如:新加坡、中国香港的转口贸易较发达。思考题:(具体的交易程序是怎样?)(六)过境贸易过境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运输需要穿越第三国家的国境。注意:尽管第三国并没有参与贸易活动,但第三国要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例如:尽管中亚地区贫穷落后,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过境贸易(石油、天然气贸易)较发达。5二、按贸易政策划分(一)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指一国对对外贸易活动实行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既不对进口贸易设置种种障碍,也不对出口贸易给予优惠、补贴。注意:这时一种理想贸易,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二)保护贸易保护贸易,是指一国为了保护本国企业或商品,而对对外贸易活动实行保护措施。注意:主要表现为①采用高关税、高技术壁垒等手段来限制进口贸易例如:落后国家利用关税壁垒限制进口贸易;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限制进口贸易。②采用优惠甚至补贴手段鼓励出口例如:美国和欧盟几十年来,依靠大量的财政补贴,支持其农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或地区。(三)统制贸易统制贸易,是指一些国家设置专门的政府机构,利用政府的力量,统计、组织和管理进出口贸易活动的行为。例如: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统制贸易。(四)管理贸易管理贸易,是指政府一方面通过签订大量的贸易协定来协调和处理国际贸易关系,另一方面又颁布大量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管理本国商人的进出口贸易行为。例如: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就实行管理贸易。三、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一)有形商品贸易有形商品贸易,又称货物贸易,是指贸易对象为货物的贸易。注意:《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见课本P8,国际贸易实务需要)(二)无形商品贸易无形商品贸易,是指贸易对象为劳务、技术、旅游、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产品的贸易。注意:中国的对外贸易,无形商品贸易所占比重较小。四、按国境与关境划分(一)总贸易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总进口,是指进入过境的商品。总出口,是指离开国境的商品。6(二)专门贸易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专门进口,是指从国外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专门出口,是指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商品以及进口后未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五、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数量划分(一)双边贸易双边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国际贸易活动。例如: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可以成为双边贸易,中国从日本进口汽车、家用电器等商品,与此同时,中国又向日本出口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二)多边贸易多边贸易,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相互间进行国际贸易活动。例如:东盟10国之间、欧盟20多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六、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划分(一)现汇贸易现汇贸易,是指以能够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注意:作为支付工具的货币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绝大部分贸易都是现汇贸易。(二)协定贸易协定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所签订的贸易协议里里约定,双边贸易通过记账方式交易,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结算。例如: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曾采用。(三)易货贸易易货贸易,是指经过计价、以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注意:贸易双方国家的外汇储备都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曾采用易货贸易方式。思考题:易货贸易有何弊端?7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保护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学说(一)重商主义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15~16世纪,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开始,商业资本的力量日益强大。于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就应运而生了。(二)重商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1.早期重商主义学说(1)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塔福特(2)主要观点货币是唯一财富;鼓励货物出口,以赚取贵金属;禁止货物进口,以防贵金属外流。(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2.晚期重商主义学说※(1)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其代表作是《英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宝库或对外贸易平衡》(2)主要观点取消货物进口和货币输出的禁令,实行出超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实现货币的增值。(即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三)对重商主义学说的评价研究对象局限于流通领域研究内容局限于经济现象,而不是经济实质。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一)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初,尽管美国、德国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所发展,但其工业品无法与英国、法国的廉价工业品竞争。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抵制外来工业品,要求对外贸易实行保护政策。这样,在美国和德国,保护贸易理论就应运而生了。(二)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论※1.代表人物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1757~1804)8※2.主要观点实行高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美国实行这种贸易保护政策后,于1890年,工业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3.对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论的评价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扩大到生产领域研究内容能透过经济现象,反映经济本质。(三)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1.代表人物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弗里尤里希·李斯特(1789~1846),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2.主要观点(1)生产力论主张,实行高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认为,保护的初期,国内工业品会价格上涨,消费者受损;但是,在国内工业发展起来后,商品价格会下降,消费者终将受益,国家就获得了生产财富的能力。因此,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本国生产力。(2)经济发展阶段论将经济发展分为5个阶段,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原始未开化时期和畜牧业时期:不需要贸易保护。(没有国家、没有贸易,)农业时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既能输出农产品,促进本国农业发展;也能输入工业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农工业时期: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尽管工业已有发展,但并不具备与先进国家竞争的实力,所以应该保护幼稚工业。)(当时的德国和美国处于农工业时期,应该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但是,对于没有竞争对手,或者已被保护到成熟时期,或者被保护了30年还未发展起来工业,以及农业不需要贸易保护。)农工商业时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工业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农工商业时期,应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法国处于农工业时期与农工商业时期之间,两种政策都可实行。)※3.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的评价(1)实质不是保护所有民族工业,而是保护具有发展前途的幼稚工业;不是保护落后,而是通过保护贸易政策来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用机器化大生产替代手工生产;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予以承认,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最终实行自由贸易。(2)贡献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借鉴。9(3)缺陷生产力的理解和影响生产力因素的分析是错误的,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之基础是错误的。思考题: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借鉴作用?三、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一)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场垄断取代了自由竞争;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变化;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争夺国际市场的斗争日益尖锐。总之,市场严重失灵。原有的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已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看不见的手”也无法发挥作用。于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就逐渐诞生了。※(二)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三)主要观点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1)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已经过时因为它是建立在国内充分就业的基础之上,而经济危机使失业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2)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忽视,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调节均衡的过程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认为,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逆差能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在凯恩斯的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其追随者引申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当一国出口的商品或劳务增加时,会引起其它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和国内投资一样,结果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则是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当一国进口的商品或劳务增加时,必然向国外支付更多的货币,从而引起国内收入减少,消费下降,与国内储蓄一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7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