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早期诗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草》等。《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只有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的开辟,正面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的兵力,使人们在节节败退的阴霾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后,他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但始终没有屈服,不肯交出文艺界抗战人士名单。《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灰烬(jìn)荇(xìng)藻蓬蒿(hāo)蝼(lóu)蚁憔悴(qiáo)蘸(zhàn)锦幛——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荇藻——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苏生——苏醒。请找出诗中标志着消极、冷色调和积极、暖色调的修饰词语,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辽远、温暖、明朗、坚固、蓬勃、永恒作者之所以选用这些冷暖色调的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按照诗歌情感色彩的变化,诗可以分为哪两部分?听范读,把握前后两部分的感情基调。凄凉忧愤----赞美期盼,通过前后两部分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期盼。再次读,揣摩每一句诗的语气,读出每一句诗的情感。诗歌的情感与主题,归根结底是由诗中的形象表现,而形象又是蕴涵在凝练生动的诗歌语言之中。请同学们抓住诗中的某一个形象,参考下列方法,品味语言。修辞揣摩法字词品味法联想想象法意境描绘法……示例:“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的手掌残损,国土也支离破碎,诗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炽热的爱的写照。“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手掌”将诗人引到了他的“家乡”,这里的景色曾是那么美丽迷人。作者写到了家乡的春天,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充溢在字里行间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身陷囹圄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无形的手掌”比喻诗人的思绪。诗人的思绪在祖国大地上驰骋,所到之处,留下的都是国土被侵略者践踏的印象。“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暗示那里人民在侵略者的骚扰下无法安居乐业的痛苦处境。“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暗示敌占区人民的苦闷忧伤。“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手掌”终于摸到了“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那里是没有被践踏的解放区。从这里开始,诗人的情绪不再低沉,变得明朗、积极。他没有亲身经历过解放区的生活,但感情上无比向往。这是他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字样,是强调。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唤起了人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直抒胸臆,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以“太阳”和“春”喻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作者道出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牲口”“蝼蚁”比喻了被奴役、卑微的沦陷区人民,并用它们反衬解放区──那个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残损的手掌这个形象,是全诗的线索,它贯穿了众多形象,使之多而不杂。手掌残损,泯灭不了对重获完整国土的信念;手掌残损,他却记挂着祖国土地的破损、人民的苦难,显示出一颗炽热真挚的爱国心;手掌残损,毁灭不了他坚强不屈的意志。(“残损的手掌”的象征意义)课外阅读《我的自白书》《狱中题壁》《发现》
本文标题: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9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