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1页,共12页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我省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灵璧磐石雕刻B.凤台火老虎C.古井贡酒酿造D.合肥烙画2.2019年1月31日,我省教育厅向全省学生倡议--一不燃放烟花爆竹、过“绿色环保春节”。下列说法与环境保护不相符的是()A.用电子爆竹代替烟花爆竹B.北方冬季取暖煤改气C.外出就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D.生活垃圾分类后集中处理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B.人体缺钙可通过进食牛奶来补充C.服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酸过多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腐4.新制的氢氧化铜[Cu(OH)2]可用于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C6H1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B.氢氧化铜由一种金属和两种非金属组成C.葡萄糖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D.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5.为纪念化学元素周期表编制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钴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27B.元素符号为COC.1个钴原子的质量为58.93D.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6.下列有关基本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第2页,共12页A.将pH试纸伸入稀盐酸中测其pHB.将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称量C.稀释浓硫酸吋,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人水中,并不断搅拌D.实验结束后,将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7.2018年8月21日,科学家宣布首次发现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而成的冰称为水冰)的确切证据,这将使月球成为太空探索的有利场所。下列有关月球表面水冰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上的水处于失重状态分子停止了运动B.构成水冰的分子间不存在间隔C.月球水与地球水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D.未来水冰可能会解决人类探月的饮用水问题8.NSR技术利用Pt作催化剂,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产生的氮氧化物在空气中的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O和Ba(NO3)2均属于金属氧化物B.该技术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储存和还原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Pt的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C能够还原Fe2O3生成Fe,故一定条件下,C也能够还原CuO生成CuB.火药爆炸是氧化反应,所以爆炸都属于氧化反应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故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10.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小明向反应后滤液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滤液pH随加人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滤液甲中只有一种溶质B.BC段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C.CD段没有新物质生成D.最终溶液的pH将接近14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1.将100g稀硫酸加入到3.0g含少量碳粉的铁粉样品中,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第3页,共12页请计算(1)样品中铁的质量。(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2.如图为厨房部分常见物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品所用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写出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3)铜漏勺可以将菜与汤汁分离,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______(写实验操作的名称)。(4)若烹任时油锅着火了,最好用锅盖盖灭,这种灭火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13.如图为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少量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据取纯净的Al2O3的实验流程。(1)工业上需将铝土矿粉碎再进行反应,目的是______。(2)步骤①发生的反应为2NaOH+Al2O3=2NaAlO2+X,X的化学式为______。(3)步骤②得到的副产物为NaHCO3,请写出NaHCO3的一种用途______。(4)步骤③得到Al2O3和另一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1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图甲装置中,点燃酒精灯后,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内放置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第4页,共12页(3)木炭遇氧气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该实验可证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4)实验室用乙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15.电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学们借助网络资源和化学实验对电石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如下科学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查阅资料】①电石的主要成分为碳化钙(化学式为(CaC2),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可燃性气体。②将紫甘蓝汁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显示的颜色如下表:液体名称白醋食盐溶液肥皂水纯碱溶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红色蓝紫色蓝色绿色【提出猜想】根据碳化钙及水的组成推测:①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H2、CH4或C2H2(乙炔)。②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写出两种物质)。【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1)取适量的电石加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无色气体。(2)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发现气体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因此该气体不可能是______。(3)取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分装于两支试管内,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向一支试管里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溶解,但无气泡产生白色固体是______。②向另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紫甘蓝汁液溶液变为绿色【实验结论】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问题交流】(4)若存放电石的库房发生火灾,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水扑救。(5)乙炔(C2H2)含碳量极高,它在空气中燃烧会冒出浓厚的黑烟(炭黑)。要使乙炔气体完全燃烧,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1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没有明显现象,若要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你采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1)但某同学在常温下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发现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同学们对此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准备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常温下部分物质的溶解度物质名称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度(单位:g)10921.59.6②在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可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③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提出问题】产生的白色沉淀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碳酸钠;猜想②:可能是碳酸氢钠;猜想③:可能是______。【设计实验1】小明向白色沉淀中加入大量水溶解,得到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______,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_____,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第5页,共12页得出结论猜想③成立。【进一步探究】在氡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物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猜想2】猜想①: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猜想②:可能与通入的CO2气体量的多少有关。【设计实验2】(2)请帮助小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实验现象:______。实验结论: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3)进一步实验发现与通入的CO2气体量的多少也有关,最终得出猜想②也成立。[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将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拓展提升】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也有白色沉淀生成。(4)分析生成沉淀的原因______,根据实验结论,写出一种鉴别饱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5)实验发现常温下,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就能出现沉淀现象,该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高于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第6页,共12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灵璧磐石雕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凤台火老虎,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古井贡酒酿造,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合肥烙画,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凤台火老虎、古井贡酒酿造、合肥烙画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C【解析】解:A、用电子爆竹代替烟花爆竹,不会污染环境,故A与环境保护相符;B、北方冬季取暖煤改气会减少燃烧煤炭对空气的污染,故B与环境保护相符;C、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污染环境,浪费树木等,故C与环境保护不相符;D、生活垃圾分类后集中处理,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与环境保护相符。故选:C。A、用电子爆竹代替烟花爆竹,不会污染环境。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生活习惯或行为与环境的关系。3.【答案】B【解析】解:A、亚硝酸钠(NaNO2)有毒,所以不能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制食品,故A错误;B、牛奶中富含钙元素,人体缺钙可通过进食牛奶来补充,故B正确;C、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D、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保鲜,故D错误。故选:B。A、根据工业用盐(NaNO2)有毒进行解答;B、根据牛奶中富含钙元素进行解答;C、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进行解答;D、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4.【答案】C【解析】解:A.在Cu(OH)2中,氢氧根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其中铜元素显+2,故错误;B.氢氧化铜是由金属元素--铜元素、非金属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C.葡萄糖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故正确;D.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可见其中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达不到50%,故错误。故选:C。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第7页,共12页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元素的分类来分析;C.根据葡萄糖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答案】A【解析】解:A、从图中可看出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27,故正确;B、从图中可看出该元素的符号为Co,错误;C、从图中可看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错误;D、钴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错误;故选: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然后利用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来分析解答即可。此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中每格所含元素的有关知识,知识点简单,比较容易作答。6.【答案】C【解析】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
本文标题: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0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