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华东地区11月高中说课南平一中 黄海
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黄海一.指导思想《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教学策略的适当选择,探索如何利用探究实验进行教学。1.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环境的保护下接生态系统结构与能量流动上承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突出2.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学习“碳循环”,概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能力目标设计、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探究、交流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曲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二.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三.学情分析及突破策略1.学情分析(1)以往的教学情况(2)班级的学生情况2.突破策略(1)实验融入课堂:将学生课外探究实验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重组教材内容:第一课时: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探究活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前28天布置学生进行探究:9月12日—10月9日,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第二课时:碳循环与社会的联系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等内容。三.学情分析及突破策略四.设计与实施一、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二、新课教学1.“问题探讨”导入新课5.总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2.学生讨论“碳循环”并交流汇报3.引入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实验4.师生共同评价探究实验五.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教学过程中,真正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重组教材内容让探究实验与教学目标联系更加紧密,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五.教学反思2、组织学生探究实验(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教学效果明显。(2)在实践活动中,更能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学生。(3)与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加深了师生感情。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与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尤其是我班来自农村的学生,效果非常明显。五.教学反思(4)学生的探索还在继续。。课后个别小组同学对课本外的实验进行尝试,让探究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这对他们研究性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五.教学反思(探究实验中学生的收获)案例1中实验土壤不能太干燥,要有一定的湿度,实验效果会更加明显。案例2中(1)教材中写土壤浸出液与淀粉应放置7天后才进行观察。学生们反复实验(实验时间为9月12日—10月9日),只需3~4天即可达到效果,推测可能与气温有关(这段时间南平平均气温较高)五.教学反思(探究实验中学生的收获)案例2中(2)实验的无菌环境比较难控制。所以实验中的水尽量用蒸馏水(也可用反复烧开3~4次自来水),并且实验尽可能放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效果明显。五.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第一、课堂中有学生交流、讨论和评价,活动比较多,整体教学时间比较仓促。第二、同学的热情都很高涨,但实验小组间动手能力存在不均衡,其中的2个小组实验完成不是很好。第三、由于时间和学生人数的原因,课堂上不是每位同学都能表现自己,可能会影响少数学生的积极性。一、课前准备:探究实验1课堂上检测树叶分解的情况准备土壤土壤灭菌准备落叶落叶埋入土壤“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一、课前准备:探究实验2课堂上检测淀粉分解的情况准备土壤制备土壤浸出液浸出液静置一天贴上标签加上等量淀粉“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学生实验记录表一、课前准备:自制课件(1)制作总结“碳循环过程”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幻灯片,突破本节教学的重点。(2)展示学生探究活动照片,尊重学生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成就感,自豪感。返回二、新课教学(导入——创境设疑)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返回二.新课教学(分析“碳循环”的过程)(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思考与讨论”的问题,老师到学生中巡视,观察学生讨论,并有选择性展示学生讨论的结果。二.新课教学(分析“碳循环”的过程)(2)学生用实物投影仪来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成员来评价。(3)最后师生总结“碳循环”的知识,理清“碳循环”的过程。大气中的CO2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作用动物残落物\尸体\粪便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微生物分解燃烧动物摄食碳循环示意图碳循环小结(1)碳循环的形式:CO2(2)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主要形式:CO2和碳酸盐(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主要形式:含碳有机物(4)碳进入生物体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返回二.新课教学(引入实验)检测落叶分解情况学生汇报实验实验结果实验一:“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检测淀粉分解情况学生汇报实验实验结果实验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二.新课教学(引入实验)返回1、根据碳循环过程,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2、强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二.新课教学(课堂总结)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光合作用、化能合成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物)(CO2)返回
本文标题: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华东地区11月高中说课南平一中 黄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0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