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本单元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目标3来编写的。目标3关心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自觉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具体课程标准】3-1了解中国和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努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保障。【知识要点】①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西方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第一次提出“天赋人权”的口号;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写入了“天赋人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人权宣言》,“天赋人权”第一次进入了国家根本大法;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次系统地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人权的具体内容。②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了解近百年来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百年来中国争取人权的历程,说明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中国百年奥运历程”和“长江百年特大洪灾掠影”说明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是中国人民享有人权的根本保障。④人权的内涵:•人权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如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财产权等;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如就业、劳动条件、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⑤中国人民自己的人权观点: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3-2分析具体案例,解析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道理。•【知识要点】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含义:依据我国宪法,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体课程标准】②公民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他依法享有的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保证其实现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法律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也不允许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存在。换句话说,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容非法践踏,不可非法剥夺;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容推卸的.【具体课程标准】•3-3比较历史与现实中反映人治与法治的具体现象,说明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①专制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区别:前者国王就是法律(人治);后者法律是国王(法治)。“人治”社会最突出的表现是:最高权威是人,谁的地位高、权力越大,谁就说了算。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即法律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政府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知识要点】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在法治国家中,法律是最大权威,也是运用权力的依据和准绳。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法律是办事的准绳。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具体课程标准】3-4采用现实生活的事例,说明要依法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少数民族的权益提供特殊的保障。【知识要点】法律对特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也是法律对公民平等权利的维护,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对维护公民平等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注.【具体课程标准】•3-5讨论本地特别关注的问题,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知识要点】•①公民的民主权利包括选举权、批评和建议权、揭发检举权等等。②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渠道和形式: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转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或拨打联系电话,以及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情况。【具体课程标准】•3-6选用、分析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事例。【知识要点】•①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保障。在我国,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监督权;拥有最高决定权;选举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任命其他重要的政府组成人员等。②人民可以通过选举人民代表来参与政治事务,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途径。由人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人民可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表达、反映自己的意愿。••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人大代表的职责:•A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向有关政府机关反映情况;•B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C参与对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D参与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指定。•⑤在我国,一般把国家机关的总称为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⑥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因为政府能够通过立法和执法活动,建立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政府还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加速经济的发展,兴办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使社会日趋繁荣。•政府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例如: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都是有效地保证人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好办法。第四单元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本单元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目标4来编写的。目标4了解当今科技发展和经济成长的特点,逐步形成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具体课程标准】•4-1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知识要点】•①生产的产品主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叫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叫商品经济。•②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置社会资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形成。•③供求变化影响商品价格。市场通过价格传递的信号,象“看不见的手”指挥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地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只有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自觉利用“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经济健康发展。•④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而有些经济行为则不能由市场发挥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⑤宏观调控有三种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要遵循市场的规律,既要靠“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也要靠“看得见的手”,加强政府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使两只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⑦劳动者依法享有在各行各业工作的权利,同时依法履行劳动者的义务。就业必须敬业,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⑧经营者要依法经营,艰苦创业,讲信用、重信誉、创品牌。•⑨消费者依法享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权利。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坚持维权,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具体课程标准】•4-2描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地区经济。【知识要点】•①发展区域经济,应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②我国各区域发展条件各具优势:西部能源资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东部工业和交通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南方水资源丰富,鱼米之乡;北方水资源少,适于旱作。•③发展区域经济,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各地区间又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具体课程标准】•4-3回顾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概括当前科技发展的突出特点。【知识要点】•①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进步,显示出强大的力量。•②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显著,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③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科学产生技术,技术也产生科学。•④人类社会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末,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开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每一次新的科技革命都会带动一系列新兴产业问世,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谁能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⑤人类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⑥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使用和消费基础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杠杆,信息技术等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⑦知识作为经济资源,有着显著优点。知识可以被无数次使用,并且能够被用来创造新知识,越用越多,使用的成本越来越低,知识可以由许多人同时使用,而较少受时空的局限,知识更便于传播和处理。•⑧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知识已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综合国力的强弱和文明程度的高低。【具体课程标准】•4-4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教育领域中的差距,说明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知识要点】•①由于科技落后及教育条件的不具备,我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够。•②学习型社会的背景:知识经济的到来。•③学习型社会的特征:人人必须学习,事事都要学习,处处皆可学习,时时都能学习。•4-5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讨论当代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具体课程标准】【知识要点】•①市场经济在调节经济运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方面,积极促成产生了因市场等价交换而产生的平等观念,因市场竞争而产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尊重市场运行机制和规范而产生的法治精神。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见利忘义、不讲信用,以权谋私等不良社会现象。•②科技进步不仅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影响我们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及至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③科技之光的阴影也投向方方面面,我们不能滥用科技成果。•④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教育,消除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消极影响。第五单元生活在国际社会本单元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目标5来编写的。目标5了解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形成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意识。【具体课程标准】•5-1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进行交往的事例,从多样和快捷的现代传播方式中,领会社会信息化的意义。【知识要点】•①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信息技术真正使世界变成“地球村”。•②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③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交往和生活方式。【具体课程标准】•5-2举出当今世界各地经济相互依赖的实例,初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识要点】•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经营世界化、经济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化。•③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扩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也产生了诸如跨国犯罪、毒品走私、疾病蔓延、环境污染、网络安全等问题。•④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社会。【具体课程标准】•5-4列举某些重要的国际组织,知道它们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知识要点】•①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当今国际形势的又一个突出特点。•②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难以扭转实力相对下降的趋势。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欧盟是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要成为世界一极,各国仍受诸多牵制。•③多极化的意义: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本文标题:【内容目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