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十八、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精品十八、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按照卫生部有关要求,将呼吸道发热门诊、肛肠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医疗救治体系。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2、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3、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4、遇特定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肠道传染病等)流行时,视必要开设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接到上级行政部门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及相关要求时,及时启动预警程序。5、对确诊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对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需转诊病人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6、感染性疾病门诊:(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等疾病患者的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区、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病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和抢救室等。(2)各区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3)有专人负责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7、感染性疾病病房:(1)病房的设置相对独立,与普通病房之间设隔离带,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2)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不同区域之间必设“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精品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房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单独安置。(3)隔离病房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4)每一病室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5)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6)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7)严格陪客、探视制度管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陪客和探视,必要时,应由床位医生签署书面同意。(8)感染疾病科的医用织物要单独回收转运,贴有感染性织物标识,要先消毒后清洗。(二)门、急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急诊科、儿科门诊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到隔离诊室就诊,已被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3)保持各诊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每天湿式清扫2次;各物品表面每日湿抹1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清洁和消毒;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6)使用中消毒液必须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检测并有记录;根据规定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7)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品分室使用,分别清洗消毒,定点悬挂放置,拖把标识明显,不得交叉使用。(8)各诊室应配置适合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手消毒。(9)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密闭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三)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精品(1)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精品(2)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达100%。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漏报率≤10%,一切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5%,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3)感染病人与肺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遇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处理。(5)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病人的被服应单独回收、贴有感染性织物标识。(6)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巾,床头柜、座椅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床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床单元必须每日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7)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品,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8)使用无菌液体要现用现配,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碘伏、乙醇等皮肤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时间或失效时间。(9)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品分室使用,拖把标识明显,分别清洗消毒,定点悬挂放置,不得交叉使用。(10)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1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密闭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四)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各室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定位放置。灭菌物品包外标识清楚、准确,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存放在防尘良好的柜内,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使用后按规定分类处置,不得重复使用。(4)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不少于一次);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小包装一经打开不超过7天。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使用无菌干燥持物钳及容器每4小时更换。.精品(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瓶装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提倡使用小包装。(7)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8)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9)各种诊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操作前操作者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的应按严格隔离类别进行操作,用后污染敷料双层医疗废物袋盛装密闭运送焚烧,所用器械单独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灭菌。(10)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每治疗、处置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1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12)坚持每日对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及时消毒。(五)产房、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产房: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还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产房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同室相邻近,便于管理。(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三区”,标志明确,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诊区、污物间、卫生间等。(3)刷手间应临近分娩室,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配备流动水等手卫生设施,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助产人员按外科洗手法洗手。(4)分娩室最多设两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室内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和消毒。(5)配备空气消毒装置,每天2次对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地面湿式清扫;产妇分娩后及时清洁地面、台面和仪器表面等,遇有血、体液污染,必须立即消毒。(6)凡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洗手、更衣、换鞋。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要求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7)新生儿使用的吸痰管等,应一婴一用一灭菌,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不得共用。(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急诊产妇的胎盘应按医疗废物处置并做好登记。.精品2、新生儿室: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还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新生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2)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90公分,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6㎡;床间距不少于1m。(3)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4)新生儿每日流动水洗澡一次,所用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人一用,避免交叉使用;尿布宜柔软,清洁、消毒,勤换勤洗,保持臀部干燥。(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6)配奶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乳时应实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7)新生儿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Ⅱ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8)传染病或疑似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六)ICU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在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还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独立设置,位置适宜,布局流程合理,内设治疗室(区)、监护区、医护人员生活办公区和污物处理区。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速干手消毒剂等设施。(2)监护区以设置单间病房为宜,或至少配备2个以上单间病房,若为大病房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并以床幔相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通风和采光良好。(3)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者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4)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外出时应更衣,患有感染性疾病者暂不得进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5)加强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
本文标题:十八、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3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