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读《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有感
读《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有感余青《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共创建史的进一步研究均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日本学者石川祯浩所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搜集了中、日、俄等国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成产时期的马列主义传播渠道,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形成以及中共成立的时间和出席中央“一大”的代表等等问题,都是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作者还力图表明,中共成立史的研究,应联系国际大环境,打破“自我封闭”的研究状况;应纠正以回忆录邓代原始资料的研究方法。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其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术界关于其成立史的研究是相当丰富的,但是由于政治问题及学者们之间轻易地相互借鉴,甚至以讹传讹,已经使共产党成立史形成一种定式思维,并且这些研究并没有弄清中共成立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或者说,大量的研究反而导致这样一个倾向,即比如,中国共产党草创时期的各种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社会主义者同盟、社会共产党、革命局等等)到底是何种组织?何时成立?相互间关系如何?对这些问题目前还仅是根据回忆录等进行各种猜测。因为每一个事件都应经过研究考证,在描述中共成立史的时候,更必须加以细致的、有时是琐碎的甄别。本书的描述总体上倾向于考证,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作者作为一个日本人首先并不存在政治立场问题,比中国学者更能纯粹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他能从新的关注点出发,打破常规,注意到以前很多学者并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力图再现苏俄和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人员交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强调回忆录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强调了回忆录的缺陷,对于我们利用史料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本书的全部意图就是要把中共成立史从后人评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置于当时的环境中去。这是其最大的创新点。这本书除了在内容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外,其给我们在治学上的启发作用也是相当大的:首先是视野要宽宏。作者一改之前简单把中共建党与苏俄相联系研究的办法,“在世界规模的思想流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中展开”分析,打通共产主义在美国的流传路径,以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进而对东亚的影响为背景,来考量建党前中国国内共产主义思想来源问题。在研究方法上,跟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有相似的地方,跟杨奎松的《中间地带的革命》也有相近之处。其次是通晓多门语言。近代以降,整个世界的融合与联通日益加快,没有那个国家的大事单是因为本国内因而起,作为研究者而言,通晓二门以上的外语几是必要工具。但就本书而言,作者引用了中文、朝鲜语、日语、俄语等方面的资料,作为常有出国交流的学者,作者自然也通晓英文。三是很俗套的一句话,“坐得住冷板凳,守得住寂寞”。看作者行文及引用文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查阅档案、甄别史料、研判他人学术成果方面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这只是读此书自然感觉到的,在这背后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恐怕十倍不止。
本文标题:读《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3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