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自考环境心理学真题汇总
北京自考环境心理学第1部分:真题汇总第一章、绪论第1题:单选题1.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A)1P5A.物理环境B.心理环境C.人文环境D.社会环境2.把“环境心理学”定义为“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的学者是(C)1P5A.贝尔B.费希尔C.普罗夏斯基D.霍拉汉3.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C)1P10X2A.20世纪初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第2题:填空题1.物理环境按人类干预的程度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1P12.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1P5X23.相对于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环境,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1P54.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和控制的因素。1P5,75.20世纪60年代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1P10第3题:名词解释1.环境心理学:研究行为与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还特别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1P5X22.透镜模型:布伦斯瑞克(Brunswik)由于提出测量知觉恒常性程度的公式而著名。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1P9第4题:简答题1.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1P6-7答:1..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2..研究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3..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4..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而且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之外,还有些特别之处。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1题:单选题1.由自主试选择和控制,决定着行为或心理变化的变量是(A)2P18A.自变量B.因变量C.额外变量D.控制变量2.环境心理学常使用“假装电击”的实验范式来研究(B)2P21A.利他行为B.攻击行为C.人际吸引D.任务操作3.对聚会后的遗留物进行分析,以了解聚会的规模,持续时间,聚会的核心等行为内容,这种方法为(A)2P24A.痕迹观察法B.自我报告法C.档案检索法D.评定量表法第2题:多选题1.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手段包括(ABC)2P23-25A.观察B.自我报告C.档案检查D.描述2.在下列收集数据的测量技术中,属于自我报告的方法有(AD)2P24A.访谈法B.痕迹分析C.档案研究D.问卷法第3题:填空题1.环境心理学根据实验条件是否对因变量产生影响。把变量分为有关变量和无关变量。2P182.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假装电击”。2P21X23.收集数据的测量技术包括观察、自我报告、档案检索。2P23-254.观察法可以利用录像、照相、录音等手段,还可以通过观察痕迹来构想人们的行为。2P245.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运用心理学研究的标准方法;只是它的自变量是其它研究中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因素”。2P26第4题:名词解释1.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有些实验范式只限于某一领域,而有些实验范式经改动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一方面,实验范式可能会随着研究的扩展不断地涌现出来;另一方面,随着研究内容的变化会逐渐淘汰一些实验范式。2P212.时间序列设计: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现象连续地进行一系列观测,由此所得到的随时间变化的序列性数据称为时间系列,也称为时间序列设计.2P23第三章、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第1题:单选题1.环境–行为理论中,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B)3P30A.唤醒理论B.刺激负荷理论C.行为局限理论D.适应水平理论2.可以将其它理论并入自己体系中的是(A)3P33A.应激理论B.刺激负荷理论C.行为局限理论D.唤醒理论第2题:多选题1.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BD)3P31X2A.阻抗B.觉察到对环境失去控制C.消除应激D.习得无助2.沃尔维尔的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三种环境刺激可以在以下哪些维度水平上发生变化?(ABD)3P31-32A.强度B.刺激的多样性C.刺激的时间D.刺激的模式第3题:填空题1.一般认为,唤醒是影响行为的中介变量和干预因素。3P272.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导致注意减弱,称为定向注意疲劳。3P303.行为局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括三个基本步骤: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丢失、阻抗以及习得无助感。3P31X2第4题:名词解释18.环境负荷理论:刺激负荷理论又称为环境负荷或刺激过载理论。该理论主要关心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该理论认为:3P29X21..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2..当环境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时,就出现超负荷现象。3..当环境刺激出现时,个体要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环境刺激的强度大、在预测之外,又难以控制,那么,个体需要投入的注意和分析判断能力更多。4..如果个体不能确定做出那种反映最恰当,那么就要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在这个刺激上。5..刺激负荷理论认为,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出现超负荷现象。第5题:论述题1.请比较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环境应邀理论和生态理论在说明对个人空间的需要上的区别。3P34答:1..唤醒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由个体体验到的唤醒程度决定的;当个人空间的侵犯引起高唤醒水平时,个体就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2..刺激负荷理论则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因为环境提供的信息过载,此时,个体必须避免和忽略一些无关信息;因此个体往往采取退避的方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空间,让退避成为可能。3..行为局限理论认为:个人空间受侵犯,个体对环境的控制力减弱,行为自由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重新恢复行为自由,这就必须有足够大的个人空间。4..适应水平理论认为: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空间的需求是不同的。5..环境应激理论则认为:当环境中的应激源过多时,为了避免各种应激源,个体就需要有足够的个人空间以回避这些应激物。6..生态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自然选择,以及具体环境决定的。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第1题:多选题1.研究人类认知地图的几种主要方法为(ABCD)4P47X2A.画草图B.图示反应C.再认任务D.距离估计2.影响个体认知地图的因素有(ABC)4P51X2A.对环境的熟悉程度B.社会阶层C.个体差异D.记忆方式3.有一些情境特征可以促进寻找路径,它们是(ABC)4P56A.可区分性B.视觉接近的程度C.空间规划的复杂性D.自然性4.设置指路地图遵循的原则为(AB)4P57A.与周围环境结构匹配B.自我指向的参照系统C.主观构建的表征D.不能任意添加、减少、歪曲第2题:填空题1.环境心理学研究汉尔森(1978)提出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情感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4P422.对人类认知地图的研究源于凯文·林奇对“城市的表象”研究。4P47X23.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包括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4P494.影响个体认知地图的因素包括环境熟悉程度、社会阶层和个体差异。4P515.认知地图在脑中记忆的表征形式包括类似于外界环境的心理图像或意象和命题式两种。4P54第3题:名词解释1.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权重),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个体利用可能歪曲的信息对环境的真实特征作(本质)作一可能性的判断。它强调知觉是一个概率计算的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4P45X22.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4P46、473.认知地图的维度: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4P491..路径:人们在环境中所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2..边界:不一定是线性成分,但倾向于是线性的,有限定和封闭的特征,象墙、法定的边界,海岸线等;3..区域:是认知地图中较大的空间,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宿舍区”、很多国家中的“中国城”等;4..结点: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主要的路径,或者是几条路径的终点,或者是路径在此处中断,如交叉路口、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5..标志:人们用作参照点的突出特征、明显的界标和标志,通常从较远处就可以看到。4.指路地图:一些空间规划比较复杂的大型广场、博物馆、地铁总站、购物中心,为了便于人们的寻路行为,在一些交叉路口、结点上都设置有“你在这里”的指路地图4P57第4题:简答题1.简述研究认知地图的主要方法。4P47答:1..画草图:运用一系列问题请某一环境中的个体勾画出来他头脑中对这一环境的表象。2..对某一环境进行图示反应:再认一个人心理贮存的环境图像。3..再认任务:除了画草图,还请被试报告他们是否能找出,在一些不熟悉地方的图片中,插入一些标志的图片。以此对画草图程序进行检查。4..距离估计并建造统计意义上的地图:不用画草图,而是通过让被试简单地估计一个环境中两个地点间的距离。2.简述认知地图的主要成分(关键纬度)。4P49答: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1..路径:人们在环境中所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2..边界:不一定是线性成分,但倾向于是线性的,有限定和封闭的特征,象墙、法定的边界,海岸线等;3..区域:是认知地图中较大的空间,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宿舍区”、很多国家中的“中国城”等;4..结点: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主要的路径,或者是几条路径的终点,或者是路径在此处中断;如交叉路口、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5..标志:人们用作参照点的突出特征、明显的界标和标志,通常从较远处就可以看到。3.试分析认知地图可能的错误。4P50X2答:对熟悉的环境,人们通常会有相当正确的认知地图;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有时会出一些人意识不到的错误:1..认知地图中有时会丢失一些环境表征或表征的不完整的现象,这种错误被称为简单化。2..另一类常见的错误是失真,即地理特征、方位以及距离上的不正确表征。如当要求画认知地图时,人们常把最熟悉的地方放大,并放在地图的中心。在对距离进行估计时,如果从A到B之间是由一条直线连接的,人们估计的距离,要比中间有几个交叉路口要短些。还有距离歪曲的现象是,购物者偏爱朝进城方向的商场走。3..除了减少、丢失某些成分,还会出现添加的错误,即增加了环境中实际没有的成分。如路两旁并没有树,确画了两排树。4.简述认知地图与指路地图的异同。4P57X2答:1..指路地图与标准地图的相同之处在于:各种特征与周围实际环境的相应和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指路地图的方位不一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只要是在自我指向时,图示位置与周围环境结构匹配就可以了。2..指路地图也不同于认知地图:1...标准指路地图的各方面是客观的,不能任意添加、减少、歪曲。2...认知地图是主观的,很多主客观因素会影响它的准确性和对客观环境的吻合程度。第6题:论述题1.试述认知地图的获得和记忆的过程。4P52-55答:对环境的认知地图的获得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发展,个体认知地图的发生过程;另一是个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如何获得其认知地图。1.个体认知地图的发
本文标题:自考环境心理学真题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4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