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云南民族大学教案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授课班级:2011级任课教师:李文义职称:助教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学期:2013-2014学年下学期云南民族大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一、本章授课时间:2014年3月授课学时:2二、本章授课教师姓名:李文义职称:助教三、本章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环境科学、恢复生态学等基本概念;2.熟悉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保护环境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教学难点: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比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差异。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引入主题、启发讨论、课外研究性学习六、布置的作业及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他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环境生态学:根据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课科学。思考题:1.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答:特点: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的能力。启示以自己的理解围绕要怎么善待生态圈来作答。2.简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答:研究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2-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3.环境问题产生的几种观点。答:环境问题产生的几种观点有:经济超速增长的结果;人口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宗教鼓励人口增长和人对自然贪欲的结果。4.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答: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其中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支持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的氧和二氧化碳,氧循环和碳循环将不能进行;水循环是通过大气圈的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的生存。水圈中的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着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它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大气圈中的氮不能被高等植物利用,而需要经土壤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才能利用。5.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认识。答:围绕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来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认识。六、论述题1.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problem):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或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演变的,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原始文明时代(公元前200万-1万年)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是“自然界中的人”;2)农业文明时代(公元前1万-公元1700)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的问题;3)工业文明时代(1700年-今)期间的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后半叶(蒸气机时代/第一次产业革命)进入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并存的格局,但危害还是局部的或区域性的,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及60年代后,化学工业的崛起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存的格局扩展为全球性。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历史演变,给人的启示有:1)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3-库;2)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3)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4)环境问题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是人类。(以上为参考答案,也可以依自己的理解来展开论述)2.举例说明你所熟识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的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答:需围绕所举例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做分析,并针对危害提出解决对策。七、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选用教材:教材:《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肖显静.后现代生态科技观—从建设性角度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李博等.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出版社.2004谢高地等.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八、教学主要内容及教学安排: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第三节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1.主要内容: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简史;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简史、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4-境经济学、污染生态学、人类生态学;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比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差异。-5-云南民族大学教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本章授课时间:2014年3月授课学时:6二、本章授课教师姓名:李文义职称:助教三、本章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协同进化等概念和环境的生态作用规律;2.熟悉盖雅(Gaia)假说,光照、温度、水分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3.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生物的起源、生物种的概念、生物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大型草食动物与植物、互惠共生物种、协同适应系统)、生物多样性(概念、影响因素)、盖雅假说(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作用、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2.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光质、光周期)、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温度的“三基点”、有效积温法则、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变温对生物的影响)、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水的重要作用,水对动植物发育、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动植物的适应)、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透盐性植物);3.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教学难点:生命产生与进化的过程和盖雅假说的主要论点;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及其生物的适应规律;理解和运用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和限制性作用规律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引入主题、启发讨论、课外研究性学习-6-六、布置的作业及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环境——能够为生命形式提供空间支持和生存资源保障的外部空间的总和。或表述为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3.协同进化——是指在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4.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一般又有四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5.环境因子——指从环境中分析出来的各种要素或条件单位,如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理因子、生物因子等,这些因子对生物的形态、构造、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态及分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6.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7.有效积温发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8.阿伦规律——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较温暖地区内温动物外露部分(如四肢、尾、耳朵及鼻)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其是减少散热的适应。9.贝格曼规律——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的身体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其是减少散热的适应。10.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1.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之,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12.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13.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14.耐受性定律——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或-7-生态价。15.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思考题1.光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答:光强度的生态作用表现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植物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产生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性植物。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生长;阴性植物对光的需要远较阳性植物低,光补偿点低,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都较弱,抗高温和干旱能力较低;耐阴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泛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前两类植物之间。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产生昼行性和夜行行动物,昼行性动物在白天强光下活动,夜行性动物在夜晚或弱光下活动。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答:光质的生态作用表现为: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都有影响。生物对光质的适应表现为:海洋植物光合作用色素对光谱变化具有明显的适应性:海水表层植物色素吸收蓝、红光,深水植物光合色素能有效地利用生理无效辐射绿光;高山植物对紫外光作用的适应,发展了特殊的莲座状叶丛;不同动物则发展了不同的色觉。3.生物对光周期现象的适应。答: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光周期是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植物对光周期现象的适应可区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长日照植物;短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短日照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只要其他条件合适,在什么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植物可称中间性植物。动物对光周期现象的适应可区分出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在温带和高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长的季节繁殖后代,称长日照动物;与些相反,一些动物只有在白昼逐步缩短的秋冬之际才开始性腺发育和进行繁殖,称短日照动物。4.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8-答: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表现为:1).温度与生物生长: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不同生物的三基点不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物生长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2).温度与生物发育:温度与生物发育最普遍的规律是有效积温法则,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3).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日平均温度累计值的高低是限制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也是限制生
本文标题:环境生态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7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