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选项内容:(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差异)3、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4、人的个性心理差异分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5、下列选项哪些完整表达了心理过程的内容(知、情、意)或(认识、情感、意志)1、解题时,能一题多解,是属于哪种思维(发散思维)2、游览过长城的人头脑中呈现出的是(表象)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下列哪种感觉(嗅觉)4、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6、意志活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级(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7、在人脑中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表象)8、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9、当一个人的服装和发型改变以后,照样能够认出他,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10、熟练的骑车,织毛衣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11、间接兴趣是主要引起下列哪种兴趣(有意注意)12、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有害不利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双避式)13、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客观现象和人的需要的关系)1、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属于下列哪种特性的表现(气质)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3、兴趣的稳定性是下列哪种品德特性(持久性)4、马斯络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5、以热情、急躁、易冲动的气质属于(胆汁质)6、在全人口中智力是(正态或常态)分布曲线。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8、根据需要的指向对象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9、根据动机起源不同可划分(生理、社会动机)10、一个人经常表现出赤的坚定,勇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11、某人善于思考,头脑冷静能较好地控制情感(理智型)12、(顺从)是在社会要求写,响下个体外在行为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13、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的(智力)品质14、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之一为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协作性的矛盾。15、教师的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权力,即教师的身份地位带来的威信;另一方面是(人格影响)16成熟而稳定是教师的情感)特点。17、(思维)的速度、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18、在教学中,教师必硕通过(演示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19、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20技能的形成要比知识的掌握要(慢一些)21、后学习的知识,技能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产生影响是(逆向迁移)22知识的理解,主要通过(思维)实现。23个体随认识活动而产生的情感受体验是(元认知体验)24、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在知觉过程中,将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结合起来的机制是知觉策略。25、算法和启发式属于(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内容。26、关于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意识性属于(学习活动中)过程的自我监察控的内容27、执行性属(学习活动中)过程的自我监察内容28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专。29从(少年)期开始,经较自觉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稳定发展起来30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某些因素。31品德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32道德是(社会学)和伦理学和研究对象。33、幼儿自我控制的转折点是(4-5)岁。33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这个活动对幼儿影响极大34幼儿期是人一生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7岁时是3岁的(4)倍。35幼儿期是儿童从(3-7)岁开始的。36、(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重要标准。37、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处于(初级)阶段。38、七岁以后的儿童的思维逐渐地出现了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概括)活动。39、2-7岁儿童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40、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从事学习活动重要推动力。41、(独立意识)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42、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理论性,并开始表成(辨证)思维。43高中阶段是(自我形象)逐渐达到稳定时期。44、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想象,大多数是(有意识有目的)45、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46帮助学生解除自卑心理属于(心理健康教育)47学校心理教育的重心是(心理素质教育)48下列观点正确的是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背景教育)49、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心理教育是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工作)50帮助学生确立生活目标属于(生活辅导)51当一个人目标未达成,并受伤害,可以将目标转移,以改变其痛苦的方法是(移植法)52下列属于主体参与模式特点的是(自主性、主体性)53克服考试焦虑最好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与松弛法的结合)54自我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教师指出分析对象)55快乐学习的实质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56、对学生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于评价不正确的说法(主要依据学习成绩)57对批评艺术不正确的说法是(严厉)58下面属于教师文化范畴的是(教风)59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人际氛围)60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的关系)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B)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D)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B)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B)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D)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C)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B)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B)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D)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C)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C)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来源:、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9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