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质量提升年活动方案2014.3
-1-灞校发〔2014〕05号灞源镇中心学校关于印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校本部、各完小及教学点: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效能提升年”活动精神,落实县教育局2014年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主题活动,实现我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现将《灞源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并认真贯彻落实。各学校实施方案务于3月8日前报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灞源镇中心学校2014年3月2日灞源镇中心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3月2日印发-2-灞源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我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按照县教育局2014年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主题活动要求,结合我镇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灞源镇中心学校2014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县十七届三次人代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管理效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镇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二、目标任务围绕2014年教育教学工作总体目标,以市局“两改革两创新”和县委县政府“效能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打造学校优质品牌,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校校行”活动为主要载体,强化校领导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狠抓常规,精细管理,立足校情,突出特色,促进我镇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3-三、主要工作(一)增强学校领导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1.积极推行学校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不断增强教育管理队伍的工作活力。以落实校长任期目标考评制为契机,引领广大教育管理者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强化“有为才有位”的干部管理理念。积极推进教育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情况和学校领导的调配、提拔紧密结合,不断激发学校领导的工作热情,增强教育管理队伍的工作活力。2.细化责任分工,逐步完善教育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制。中心学校将继续实行领导包片、包校制度,切实加强对基层学校的检查、指导与服务工作。中心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所包片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行年度考核与所包片校捆绑评价。中心学校全面负责全镇小学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检查、指导与评估工作,要实行校级领导包年级、包班制度,进一步落实每个学校领导的工作责任。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经常深入实际调研指导。要落实“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校校行”活动要求。中心校将每个校点都要纳入管理视野。3.加大培训力度,创新管理干部学习交流机制。积极开展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要采取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置换培训等多元培训模式,全面提高学校领导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4-型、创新性的教育管理队伍。(二)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热情4.巩固师德建设成果,提高教师思想境界和师德水平。继续强化师德建设,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开展经常性的师德教育活动,提倡奉献,弘扬爱心,塑师表,树师德,铸师魂,不断提高全镇广大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师德水平。5.优化师资配置,确保教师队伍满足教学需要。借助大学区平台,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大学区教师转任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提升,解决部分学校师资不足或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6.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积极做好“国培计划”、“阳光师训”等国家、省市级培训的报名组织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活动,切实做好镇内学区长学校“送教”等镇级培训的组织工作。7.坚持教师职务晋升和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建设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的检查、指导和监管,细化标准,规范操作,重过程,重实绩,确保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和考核结果的正确导向,逐步建立起科学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三)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8.坚守常规,着力抓实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5-各校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以生为本,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教师备课上,倡导导学案、活页教案、教学反思,倡导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备课效益;在课堂教学上,要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符合各自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心调研组要组织好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作业要科学布置,要注重发挥教辅材料的重要作用,规范批阅。提倡分层作业布置,提倡激励性、个性化评语,增效减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辅导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辅导,重点讲评,培优转困,整体推进。要充分发挥教学质量检测的反馈评价作用,适时组织,严格施考,及时反馈,深入分析,查漏补缺,认真整改。要切实做好薄弱学科治理和临界生转化工作,抓两头、促中间,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9.优化管理,努力实现管理效能提升。中心校将按照“狠抓完小”,“带动并促进教学点”,“规范幼儿园”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对全镇教育教学的管理、检查、指导水平,促进各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各校要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分级负责制,围绕质量提升目标,立足常规,深化教研,科学评价,强化奖惩,狠抓过程管理。中-6-心学校将不断加大对各学校、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力度,切实做好教学点的扶持与管理。在重视毕业班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其它年级的管理,全面部署,重点推进,着眼细节,着力过程,制度管理,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10.立足校本,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育科研要围绕“质量提升”这个中心,研究解决影响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核心问题。学校要不断加大对教研课题和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全力做好教研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管理、物质保障等方面工作。要以新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把“实践反思”-“团队合作”-“学区联动”-“专业引领”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盘活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师专业全面发展。11.凝神聚力,全力抓好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毕业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窗口,也是实现全镇小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各校首先要不断优化毕业班教师的师资配置,选派业务精、敬业精神强的骨干教师到毕业班教师岗位,结合校情,实行“大循环”或“小调整”的毕业班师资配备模式,合理安排各个年级把关教师,促进毕业班教师的有序流动,确保学校师资配置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要继续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组织教师认真-7-做好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历年考试试题的研究,科学制定学校、学科复课工作计划,组织毕业班教师复课或工作交流会,切实做好薄弱学科治理,扎实推进培优转困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工作,认真落实好各阶段的目标任务,不断提升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12.科学引导,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运用。各学校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修订教学工作评价办法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消除平均主义,加大“教学效果”的权重系数,加大先进典型的奖励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要落实教学质量与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对接,让教师劳有所值、绩有所现。13.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大学区要围绕质量提升这一终极目标,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不断加大“教学管理中心”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学区长学校的优质示范作用,规范学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研工作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区内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14.创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三节”(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模式,丰富学校管理文化内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各校要突出亮点,注重实效,逐步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寄宿制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硬件设施优势,发挥部室作用,积极组建各类兴趣小组,以活动为载体,真正形成各自独有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四)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5.抢抓机遇,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按照建设规划,重点完成学校“营养计划”食堂建设、中心幼儿园建设、提高薄弱学校建设标准等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各级建设资金,加大危漏校舍修缮力度。16.加大投入,规范财务管理,确保教学经费支出增长。提高教育统计质量,争取各级教育资金投入,继续做好对全镇学校的财务管理,认真执行国家各项财务规定,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流-9-程,指导学校规范财务支出。通过政府采购,加大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力度,提高全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各校要加大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经费支出比重,用于常规教学、教育科研及图书仪器、实验器材等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和维护,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17.强化监督,落实国家教育惠民政策。规范程序,加强检查,确保贫困寄宿生补助、营养改善计划等国家惠民政策都能落到实处。(五)抓好学校安全工作18.加大安全管理及教育力度。制定安全教育及管理基本要求,落实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专项教育活动,把安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细化校园安全过程管理,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建立安全教育及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及校园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安全工作“三级管理”建设,积极做好卫生防疫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确保安全工作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19.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继续落实教育系统稳定安全月例会制度和校园安全周研判、月排查制度,实现安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加强校车接送过程及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六)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舆论环境-10-20.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各校要利用多种信息平台,积极做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的舆论宣传工作。要重视校园广播、校园期刊等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组织教师家访,重视舆论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管理经验、工作效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21.坚持依法治校。重视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贯彻和落实,结合“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学校依法执教的水平和师生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七)强化教育督导职能22.增强教育督导实效性。把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提升作为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校长履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制定督导评估办法,修订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窗口学校”创评活动,达到以督导评估促进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质量形成过程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目的。四、时间安排“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分为五个阶段:(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3日—3月15日)工作任务:成立机构,调查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学习文件,思想动员,开展学习讨论,形成强大舆论氛围,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上来,切实增强全镇教职员工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11-使命感和责
本文标题:质量提升年活动方案2014.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1258 .html